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小学生作文贵在童真童趣,童心妙笔;实话实说,想说就说,这才是儿童作文的本色天然……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的新作文、新理念又强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凡此种种,我们不难意识到以上说的其实是一个共同的热点话题:这就是要让小学作文回归儿童本位,用生活语言写儿童作文。  相似文献   

2.
“童年味道”就是“有童真、有童趣、有童梦”的味道。“童真”即儿童般真实:纯真无邪、天真浪漫、求真务实;“童趣”即儿童般情趣:充满情感,充满兴趣、充满浪漫;“童梦”即儿童般追求:爱幻想、有理想、有梦想。江湾教育集团聚焦“童年味道,半天学校”的办学愿景,紧紧抓住深化课改的机会,坚持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两条腿走路,积极推进课堂转型,打造童年味道的江湾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此,教师习作教学应该走近儿童。学会俯下身子倾听童言。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童真童趣就蕴含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1.师生交流觅童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学生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教师参与其  相似文献   

4.
“扬童心,葆童真,激童趣——构建适合儿童天性的小学教育”是1998年以来我校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是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综合性、整体性的教育改革研究。本研究中“童心”指以儿童的自然天性与天赋资源为基础的人格结构;“童趣”即智趣,是建立在儿童求知欲和探索欲基础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童真”即纯真善良,是符合儿童天性的亲社会态度倾向。“三童”教育旨在以“童心”为基点,架构儿童的自然天性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尊重儿童文化,力求让校园生活展示儿童完整的生命形态,实现学科适应儿童,教学富有童趣,生活展示童真,校园张扬童心。让儿童动手动脑,爱学爱玩,同伴同乐,师生共长,享受健康安全、愉快积极、爱探索有创意的校园生活,回归童年生活的快乐,使受教育者体验发展的愉悦,使教育真正步入和谐的审美境界,并由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和谐发展,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合协同。  相似文献   

5.
陈如 《考试周刊》2011,(70):68-69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叶圣陶先生曾说:“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达意。”“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蒋金庸先生曾说:“进行创作,最宝贵的东西是感情的真挚。”《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的,小学生作文应该反映精彩的童心世界,内容充满儿童情趣,语言淳朴率真,童言无忌.说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释放心灵,写出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习作必须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而事实上童真、童趣的缺失使本该充满灵气的儿童作文成了一种“机械”产品。启蒙习作呼唤“童真”,让童心在倾诉中袒露。让童趣在玩耍中回归,让童言在博客中再现,让童真在赏评中闪光,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真实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儿童收获习作的成功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与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现实教学中我们也感到,对于命题作文学生常感到没话可说,以致出现语言生硬、思想僵化的现象,还导致一些学生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失去了童真童趣。而让他们自由表达则内容丰富,语言活泼,连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也能爆出奇思妙想。由此我们感到,尊重学生的表达和意愿,才能让这些“花朵”有心灵上的安全和快乐,他们的倾诉、表露才会更加的自由和精彩。  相似文献   

8.
一、富有童趣,使学生爱探索 兴趣既是促发探索的动力又是获取成功的胚胎。因而一个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外,还应具有一份童真、童趣,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循环”的概念,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  相似文献   

9.
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先生曾借韩寒说过的一句话"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是从写作文开始的"抨击现在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确,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儿童缺乏自己的思考与表达,童意不在,童话流失,童真难寻,童趣无味。真话作文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想,语文教师作为孩子童年精神世界的构建者和守护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每一个孩子说真话,抒真情,努力让儿童习作"童趣盎然、童心灿烂、童言无忌、童笔生花"。一、走进生活,在观察中丰富感知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学生年龄小,其天性在于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想探索发生在身边的“为什么”,一举一动充满童真和童趣。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教师对知识点的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少有教师会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这种应试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童真和童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学习无用论”的极端思想。以现在的学生作文为例,从中丝毫看不出他们应有的童真,且字里行间缺失童趣,没有生机,只有千篇一律的内容、模式化的框架和矫揉造作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作为一门滋润儿童心灵的基础学科,对保护学生难能可贵的童真,发展学生天真烂漫的童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至关重要的作用。习作教学要回归生活,就要体现学生的童真童趣,更要彰显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童真童趣,让学生的习作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言语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必须打破课堂与生活的隔膜,充分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抓住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言语交际机会,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一、拓展心灵空间,自由表达,突显口语交际的本真言为心声,口语交际倡导的是实话实说、畅所欲言,使口语交际显现心灵自由、宣泄个体情感的本色,成为放飞童心、叙述童趣、彰显童真的自由表达,而不是让学生说没有体验的套话、假话和空话。口语交际只有体现一个“真”字时,学生才能领略到抒…  相似文献   

13.
要让学生的习作富有童真童趣.首先要在他们心中“贮藏”一颗童心.而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体验,就是“铸就”这颗童心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陈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111-112,F0003
儿童舞蹈的创编教学难度很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舞蹈功底、教师具有相关理论实践,同时还需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儿童舞创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观察生活,捕捉儿童特点为基础,从概括舞蹈理论入手,简化创作要点,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并进行强化训练,进而拓展学生创作思路,创编出为儿童所喜欢的舞蹈作品,使儿童舞蹈充满童趣,讴歌童真,赞美童心。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果教师把小练笔融入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利用教科书、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小练笔训练,以小促大,激发其写作欲望,丰富其写作素材,一定能提高其写作的实效,给作文教学挥出给力的一笔,使学生妙笔生花,写出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化具有童真、童心、童趣等特点,我们应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护、开发,走进儿童的生活,真正认识儿童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使儿童的学习生活充满生命活力。充满童真、童心、童趣的品德课堂,一定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范菁华 《生活教育》2010,(12):48-49
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的情感与主题,展现特别的生活,是滋养儿童心灵的精神营养。绘本能激活儿童的想象力,绘本的语言留白,能给儿童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的空间;绘本的童真童趣,符合儿童情趣特点,和孩子洁净的心灵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8.
“童真语文”是季科平提出的教学主张,它合乎“儿童语文”的本质要求——“让孩子在童趣中学到真语文”。历经十年打磨的“童真语文”,体现了“儿童语文”各种教学样本的内在共性,成为值得借鉴的优秀样板。“童真语文”的首要追求是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童”是因材施教的初始之材,“童”是导儿学步的天然对象,“童”是循序渐进的开序阶段“。童真语文”的核心追求是让孩子学到“真语文”:“真”是母语习得之真谛,“真”是面向生活之真途,“真”是授人以渔之真经。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何为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作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比重。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一直为习作的问题所困扰,教师教得头疼,学生写得头疼。综观学生的习作,不是假话连篇,就是套话成文,很少有真正属于孩子自己语言,有属于孩子自己想法,充满童真、童趣、童韵的佳作更是缺少!  相似文献   

20.
校园笑语     
原因 老师:“地球上的森林和植被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是因为地球的年龄越来越大,一天天变老的缘故。” 老师:“为什么?” 学生:“我爷爷就是证明,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一天天变老,脑袋上的头发也越来越少了。” 理想 老师对学生们说:“你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才能干成一番事业……” 大讲一通有关理想的内容之后,老师开始向全班同学一个个地提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当问到一男生时,他想了想说:“老师,我的近期理想是当爸爸,远点的理想是当爷爷,远大理想是当曾祖父,再然后当爷爷的爷爷……” 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