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徐今  杨艮花 《现代语文》2013,(1):130-132,161
别称词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文化对女性别称词进行研究,分为三类:女性别称词与玉文化密切相关;女性别称词多由古代女性的妆饰、服装等词发展而来;女性别称词多用表示“美”“好”等形容词发展而来.女性别称词在唐代时大量产生,与唐代社会文化、诗歌追求含蓄简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悠久,许多著名的城市除了本名、今名之外,还流传下来各种别称。南京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别称“金陵”、“秣陵”、“建业”、“建康”。战国时楚威王在此设金陵邑;秦时改为秣陵县;三国时孙权迁都于此,改名建业;西晋时改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南京简称为“宁”,因古时这里是江宁府的治所。常州有别称“延陵”、“毗陵”、“晋陵”,因春秋时,此地为吴国贵族季札的封地——延陵邑,汉代设毗陵县,晋代改名晋陵。因县东有阳湖,清初曾在此置阳湖县,“阳湖”就成常州另一别称;清代散文流派阳湖派也小有名气。“直沽”、…  相似文献   

3.
月亮的别称[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白兔、玉兔、金兔、夕兔](俗传月中有兔,因作月的代称。)①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②唐·贾岛《赠智朗禅师》:“上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悠久,许多著名的城市除了今名之外,还流传下来各种别称。南京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别称“金陵”“秣陵”“建业”“建康”。战国时楚威王在此设金陵邑:秦时改为秣陵县;三国时孙权迂都于此,改名建业;西晋时改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而改为建康。 常州的别称有:“延陵”、“毗陵”、“晋陵”。因春秋时此地为吴国贵族季札的封地——延陵邑,汉代设毗陵县,晋代改名晋陵。 “直沽”、“津沽”、“津门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5,(34)
中国农历各月份都是有别称的,它们诗意十足,个个美到骨子里: 一月(正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腊月)“冰月”.  相似文献   

6.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中 ,关于人的年岁有很多别称 ,例如 ,七八十岁的年纪称为耄耋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更有趣的是 ,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都有专门的称呼 ,分别为喜寿、米寿、白寿。为什么这么叫呢 ?因为 ,喜字的草书很像是竖写的“七十七”三个字连在一起 ,于是七十七岁便被说成“喜寿” ;“米”字拆开来看就像是八十八 ,于是“米寿”便成为八十八岁的代称 ;“百”字减去上面的“一”就剩下了“白” ,一百减去一就是九十九 ,于是 ,“白寿”自然就成了“九十九”高龄的别称了。在适当的时候 ,用上这类别称代指年龄 ,可以获得诙谐、典雅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对“月”的别称词的构词语素的考察入手,结合构成这些词语的意象语素的特点,揭示它们蕴含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书画作品题署月令,除按自然序数外,更多的是使用“艺术味”较浓的别称。全年十二个月,每月名称繁多,不一而足。月令别称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一、借用人称排行为序。古代兄弟间的排行有孟、仲(中)、季(此处略去仲季之间的叔)之序。故春、夏、秋、冬前相应地冠以孟、仲、季字,以为该季度中三个月的代称。  相似文献   

10.
春之别称     
和人有别名雅号一样,春也有许多美名别称。这在我国古籍之中,屡见不鲜。三春: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有的诗文提到“三春”,其实就是指春天。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相似文献   

11.
巴厘岛,有“诗之岛”、“东方的希腊”的美称,还享有多种别称,如“神明之岛”、“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花之岛”等。一个拥有众多别称的巴厘岛,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呢?请和我们一起走近它吧!  相似文献   

12.
夏历十二个月名有诸多别称 ,不少别称还沿用至今 ,本文从古代天文学、乐律学、阴阳学说及物候、礼俗等方面对别称产生的途径及源流进行系统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月份缩写别称1月Jan.元月2月Feb.杏月3月Mar.桃月4月Apr.槐月5月May.石榴月,端月6月Jun.荷月月份缩写别称7月Jul.桐月,巧月8月Aug.桂月9月Sept.菊月10月Oct.梅月11月Nov.冬月12月Dec.腊月月份的缩写与别称@郭建春~~  相似文献   

14.
夏历十二个月名有诸多别称,不少别称还沿用至今,本从古代天学、乐律学、阴阳学说及物候、礼俗等方面对别称产生的途径及源流进行系统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结合成为夫妻,就是婚姻。由于典故历史的悠久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语言表达的丰富多采,因此“婚姻”一词有许多别称。了解这些别称,对于我们阅读文章,一定会大有裨益的。   那么,“婚姻”别称究竟有多少呢 ?笔者经过仔细排查发现,大致有如下一些别称:   1.于飞之乐   “于飞之乐”的说法比较古远。《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岁羽 (huì )岁羽其羽。” (凤凰翩翩飞翔,翅膀索索价响 )据《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春秋时,陈人杀其太子御寇,陈公子完 (即敬仲 )奔齐。齐侯使敬仲…  相似文献   

16.
年龄的别称     
中国人谈年龄并非处处直讲“青春几何”,往往利用不同阶段人体形象的特征或著名的典故来为年龄起一些雅致的别称。谈话、写诗作文时使用这些别称,会使你的谈吐、诗文显得更加文雅,显示出较深的文化修养。不满周岁,称襁褓;二至三岁,称孩提;儿童叫“髫童”或“毁齿”;十岁以下,称黄口;十岁称“幼学”之年;少年称“弱年”、“弱龄”或“弱岁”。十三至十五岁,又称舞勺之年。男子十五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女子十二岁,称金钗之年;女子十三岁,称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岁,称“及笄”;女子十六岁,称碧玉之年,或“破瓜”。男子二十岁左右,称“弱…  相似文献   

17.
<正>“杜工部”“杜拾遗”指的是同一个人吗?刘禹锡和刘备竟然拥有同一个祖先?韩愈明明出生在河南孟州,为什么世称“韩昌黎”(昌黎县在今天的河北)……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相信许多同学都产生过类似的疑问。有关古人的别称,其中的门道还真不少。本期栏目中,孙琴安教授将以李白和杜甫两位大诗人为例,为我们讲讲古人别称背后的奥秘。  相似文献   

18.
陈庆祜 《学语文》2002,(6):26-26
《现代汉语词典》“泰山”条有两个义项,一是“古人以泰山(山名,在山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泰山北斗;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二是“岳父的别称”。由于第二个义项未说明立义由来,于是有人产生误解,主观推定“岳父的别称”是从第一个义项引申出来的,就作出这样的论断:“把妻子的父亲称为‘泰山’,说明了‘泰山’在家庭中的显赫地位,也说明了女婿对妻之父极大的尊重”(见《语文建设》2000.9《从“泰山”谈起》)。  相似文献   

19.
中秋节     
中秋起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  相似文献   

20.
《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统称“五经”,它们都有自己的雅号别称。《诗经》别称“葩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周王朝通过各诸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篡而成。相传由孔子删定,当时共有三百一十一篇。秦朝焚书后少六篇。现存三百零五篇,通计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二字。这些诗篇都是采摭自当时诗歌艺苑中的精华“奇葩”,故称“葩经”。《书经》别称“壁经”。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