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殿仙同志是位81岁高龄的老通讯员,也是《青年记者》的老作者——40多年前曾在本刊发表文章。最近他寄来的这篇文章,围绕自己的经历谈走基层的重要性,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新闻工作的钟爱,更体现出一位老通讯员的睿智之思,值得青年新闻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2.
除中央一级外,地方电视和广播采取合一体制本刊记者:你前一段时间到日本进行了考察。你是一个老广播工作者,最近一年来在江苏经济台做主要负责人,请你谈一下这次到日本去考察有哪些心得?  相似文献   

3.
河北日报总编辑翟向东同志、工人日报副总编辑孙雪天同志,最近先后就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的学习和宣传问题,对本刊记者谈了他们报纸编辑部目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现记录如下:河北日报翟向东同志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发表后,河北日报立即组织编辑部的同志认真进行学习,并召开了记者会议,学习、讨论了十多天。  相似文献   

4.
和老记者们一起谈负面报道这个话题时,常常能听到一个共同的呼声——负面报道吃力不讨好。的确,很多老记者曾经被负面报道弄得心情不悦,甚至是焦头烂额。面对负面报道反映出来的问题,或因采访写稿考虑的不够周全,记者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吃官司的例子时有发生。因此,有经验的老记者面对负面报道都会慎重对待,怕的是一不小心,不仅本人脱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一年里,本刊广大特约通讯员们一如既往地给本刊以厚爱。他们热情地宣传《中国记者》,为做好刊物发行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辛劳。他们或来信或来电话,对办好《中国记者》谈意见,谈建议,为编辑部出谋划策。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本刊通联组特向这些对本刊给予关心和帮助的通讯员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并期待着大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这里,谨综述部分通讯员的来信,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使我们今后的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许多通讯员对我们鼓励有加,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刊物。浙江的钱国松说:“《中国记者》指导思想正确,牢牢把握方向,理论、文字水平高,图文并茂,深受新闻界、宣传界以及理论界人士的欢迎。”黄永跟也认为:“贵刊重视政治思想建设,是我们基层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内蒙古的白俊江也指出:“《中国记者》刊物印刷质量好,文章品味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讯员们也不客气地指出了本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改进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湖北的韩朝雄认为,针对国前许多单位压缩订阅报刊开支的状况,《中国记者》应重视自费订阅读者群。近几年自费订阅者逐年增加,编辑部应采取一些有力措施牢牢吸引住这部分读者,如适当给予优惠等。 云南的谢灿明提出,要使《中国记者》成为通讯员、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6.
去年本刊第七期介绍了天津日报抓“活鱼”的做法和想法,这期再刊登这个报社出版部副主任陈礼章的文章,谈他们在编辑工作中,如何配合记者抓“活鱼”的体会。他们的经验很好,文章也写得较为生动具体。建议同志们特别是做编辑工作的同志们读一读,对于改进报纸的新闻报道工作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2,(15):8
新闻工作,节奏快,责任大,压力也大。激情三五年之后,锐气没了,暮气来了;应付多了,创新少了;端饭碗的心态重了,扛责任的豪气淡了……这是不少同仁的职业困惑、职业焦虑甚至职业陷阱。本刊约请9位老记者,以他们丰厚的工作积累对年轻记者如何走好新闻之路,如何摆正职业心态、提升职业素养,提出中肯的意见。也请本刊学术顾问和新闻界  相似文献   

8.
去年3月在《青年记者》发表的《新闻领域弄虚作假现象探析》,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三等奖。责任编辑来电话让谈体会,我欣然接受。作为一名从业近30年的老新闻工作者,获中国新闻奖不是第一次,但是,新闻论文获奖却是第一次。我由衷地感谢《青年记者》给我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我在新闻领域探索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7日是新华社诞生75周年纪念日。在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本刊记者走访了新华社技术局离退休的老领导彭志义、孟自成、陈修、钱乔琪和孙宝传同志听他们讲述一个个亲历的故事。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年代,75年来,新华社的技术工作者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颂的动人故事。本刊这里只是采撷了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将这些故事奉献给大家,作为我们的一份纪念。(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在同一位资深的老记者聊天的时候,很有兴味地听他讲述当年深入老百姓中间,采写“满是露珠”的老百姓新闻的往事。从他的言谈表情中,我发现,那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那时候,他们经常深入到农村、工厂、矿山,同普通老百姓交知心朋友,及时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老百姓有什么知心话都愿意跟记者谈,记者由于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经常有鲜活新闻发表,当然地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这一期,本刊发表的《新华社河南分社新记者座谈纪要》值得一读。这个材料向我们提出了应当怎样培养新记者的问题。最近两年来,我们的新闻队伍增加了一批新同志,这些新同志都是解放后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长大的。大多数人出身好,政治觉悟高,朝气勃勃,干劲很大,是一支新生力量,是党的新闻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对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负有重要的责任。怎样帮助新记者迅速成长?一种是由老记者带;一种是让新记者自己到实际中去闯。带和闯,哪种办法是基本的?闯。为什么说闯是基本的?闯就是实践,就是让新记者到革命斗争的实际中去经风雨,受锻炼。年轻人在实际斗争中,受几次挫折,跌几个跤子,不要紧,这样才能使他们锻炼得更坚强。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在斗争中吃过苦头也吃过甜头,才能直接得出种种经验、种种教训,迅速地成长起来。倘若我们对新记者不放手,长期地让老记者带着走,扶着走,搀着走,不但抵销了采访力量,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新记者的依赖心理,使他们不能迅速地学会自己走路,独立地担当一个方面的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新记者根本不需要老记者的帮助,不是的。老记者应该帮助新记者,帮什么?要帮思想,传经验,带作风,大胆放手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在实际斗争中受到锻炼。同时新记者也应该虚心地向老记者学习。这样,可以在闯的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新记者也要定期地把自己在实际斗争中闯的结果,加以总结,得出经验和教训,提高工作能力,提高认识水平。不断地闯,不断地帮,不断地学,不断地总结,是记者成长的一条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记者,是一个崇高、受人尊重的职业;记者节,也是我国仅有的3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今年是中国第7个记者节。在这个记者节里,本刊约请一些长期工作在新闻一线的地市报新闻工作者,谈他们对记者节的理解、思考。我们以记者的身份记录同行的所思所想,不求宏大叙事,唯愿细节真实。  相似文献   

13.
第27届奥运会将于9月15日在悉尼拉开帷幕。如何搞好本届奥运会新闻报道,前往悉尼奥运会现场采访的记者在心理上、技术上、物质上做了怎样的准备?与往次相比,又有什么新的做法?在出征之前,本刊请部分同志谈了他们的准备情况和报道思路。  相似文献   

14.
娄烦县的烦恼 虽然网上的反对和讽刺之声铺天盖地,但是也不乏支持的声音。本刊记者在前往娄烦采访的过程中,就接触到不少娄烦县当地人,他们对于“大圣塔”“老君庙”“潘家庄”这些地名并不陌生。本刊记者有选择地采访了20+娄烦当地人(10个本地人,10个在本地工作生活的外来人),10个本地入都知道娄烦孙悟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嘉陵江畔的山城重庆迎来一行特殊的外国游客。他们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驻重庆的一些美国新闻记者,40年前离开这里后,他们谁也没有想到40年后会重游故地。但是他们却的的确确又踏上了这块土地。他们这次是中国记者协会和《中国日报》邀请来的。难忘的防空洞对于这些老记者们来说,最令他们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防空洞了。因为这鹰城市“二次世界大战”时一直遭受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他们都亲眼目睹过重庆遭受轰炸时的惨景。阿尔伯特·雷文霍特,当年曾是合众社记者,回忆起当年的灾难时说,一次在一个防空洞中竟有5,000多人因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16.
我刊网站自建成开放以来,访问量不断上升,2006年6月的访问量比上月增长26.6%,创造了网站建成以来的月最高访问纪录。我刊自网站创建以来,得到了众多新老读者和广大网民的热切关注,许多读者、作者、业内人士通过留言、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本刊网站开通的喜悦,不少人还提出了宝贵意见,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希望与本刊建立合作关系等,本刊网站的关注度一再升温。2006年1月以来,《记者观察》网站访问人数呈每月递增趋势。由连续增长的网站访问量可以看出《记者观察》杂志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记者观察》网站也正逐渐成为众多网民网络…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同松藻矿区的基层通讯员摆谈,通讯员反映,他们不怕熬夜动脑筋写稿,就怕采访时吃“闭门羹”。他们说:再三相约,好不容易同被采访对象见面,人家不是三言两语完事,就是根本不谈,那种尴尬场面实在让人忍受不了。采访吃“闭门羹”的情况,别说是业余通讯员,就是一些老记者也时能碰到。我们虽是《松藻矿工报》的编辑、记者,但在采访中就吃过不少“闭门羹”。但我们不怕,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寻找不吃或少吃“闭门羹”的方法。一、同你不熟:羞于开口。一次我们带通讯员去松局建安公司采访老劳模李双全。李师傅看到我们一个个拿着纸…  相似文献   

18.
一、期刊是"快餐" 一位在电台工作的记者是省图书馆期刊借阅室的老读者,他曾经对期刊借阅的管理人员谈了这样一番见解.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我的记者生涯》《我的记者生涯》第二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本辑的37篇文章分四个方面:第一,中央及省领导与报人谈报;第二,老报人夏衍、杨奇、李超、冯英子等文章;第三,记者采访生涯中最难忘的一页;第四,新闻战线的方方面面。定价5.50元。欲购者请与广州地区老新闻记者协会联系。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289号。邮编:510601。  相似文献   

20.
档案是培育真理的沃土──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里夫本刊记者戴晓明采访林里夫是侯艺兵给帮的忙。侯艺兵正忙着给我国老一辈社会科学家拍照,收集他们的手迹,准备继《院士风采──我国优秀科学家肖像手迹集》再出一部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内作出杰出贡献的老知识分子的肖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