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学术研究是不是需要激情,通常人们会持相反的看法。本人不敢自许为诗人哲学家,但自觉得是带着浓重的文化情结来思考、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假如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是用他的中国心中国情来感悟中国文化,另一人则为“偶然落在一片名叫中国的土地”,盖上了“怎么也刷不掉”的“黄色的印记”而“烦恼”,那他们的传统文化观会迥然不同。80年代中后期的大学讲坛上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人靠骂中国人,糟蹋祖宗来赢得掌声;有的青年学生一听介绍西方的情况就入迷,一听黄色文明低劣、传统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指人的心理的差别性,它是心理过程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不同特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这些心理特征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人们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别,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例如,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各不相同,有的人善于观察事物的细节,而有的人却往往忽略细节,有些人考虑问题很认真,仔细,有些人则表现得粗心大意,每个人情绪产生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有的人脾气暴躁,一触即发,有的人脾气温和,是慢性子.人们在意志活动中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有的人工作独立性强,有自制力,有的人则缺乏独立性,盲目性和冲动性较大.不同的人在活动中做什么和怎样做也往往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则懒惰、怯懦,总之,上述各种心理现象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心理特点,有的属于兴趣方面,有的属于能力方面,有的属于气质方面,有的属于性格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导语Whatdoesbeautyreallymean?Everybodyhasowndefinition.Thestandardofbeautychangeswithdifferentso鄄ciety,cultureandnations.Someholdthepointthatthebeautifulappearanceisofgreatimportance,whichisvisibletoall.Othershavetheideathatthespiritualbeautyistheloveliestone,whichlastslong.Howeverdifferentitmightbe,theiropinionsareallacceptable.什么是美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美的标准因社会、文化和国度不同而产生差异。有的人认为相貌上的美是最重要、最直观的美,有的人则认为心灵上的美才是最可爱、最长久的美…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价值观念因其政治、经济、宗教、地理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体育价值观也因其发展变化而变化.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的主流和核心,体育自然受该文化的熏陶,而西方文化则以张扬个性为发展目标,将体育视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从中西方体育价值观比较看中国体育发展,中国体育将以和谐、协调和以人为本的新思路发展.  相似文献   

5.
装大雷 《大学生》2013,(17):44-45
正现在请在脑中想象这样一幅图片:一群鱼,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突然有一条鱼从鱼群中脱离,游在了队伍最前面。问题来了:请你解释一下,这条鱼和整个鱼群的关系是什么?有的人认为这条鱼因为游得最快而成为鱼群的领导者,而有的人则认为这条鱼可能因犯了错误而被整个鱼群追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研究发现,实验之前浏览过如玛丽莲·梦露和超人等美国独特文化符号的人倾向于前一种作答;而浏览过如长城和龙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人则更多地表达了后一种看法。如何来解释这种差异呢?在关于文化的研究中,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是最广为人知的概念。很多亚洲国家是典型集体主义文化的代表,其文化的特点是集体感、规则感和比较低的自我评价等,即思维方式更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欧美国家则是个人主义文  相似文献   

6.
浅析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动的年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其变化表现之一是,殷商和四周时期学在官府,学校都由官府主办,并且是为贵族子弟而设;到孔子时,由于经济、政治的变动,王室衰败,社会动乱,文化典籍流散民间,官学败坏,出现了文化下移现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招收门徒,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他办学几十年,招收的学生据说达三千人。这些学生有的出仕做官,有的招徒设教,发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吃+N(NP)"短语的语义多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经常谈论吃,讲究吃,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外国人看来,好像就没有我们不能吃、不敢吃的东西,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表面上讲也存在吃文化。中国人可以吃很多东西,有的是真的食物,有的不是食物,有的是食物但是社会又赋予它新的涵义。因而可以分别从语义的表层和深层角度分析一下“吃+N(NP)”的语义内容,看看它们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文教资料》2010,(24):86-88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各有特色,其差异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强调整体,西方人更注重个体;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曲线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直线的。形成这些差异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经济制度为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这些差异及产生原因对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讲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也即是讲这个文化生命的方向与形态的现代意义和现代使命。现在一些人对儒家思想缺乏透彻的了解,有的人认为儒家的理想与精神就是儒家思想,有的人则更把儒家思想看作一种传统的典章制度与意识形态。于是在这些人的观念中,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便成了两个根本对立的实体,它只能是阻碍现代化过程的最大阻力,必须加以消除。另外一些人则站在维护儒家文化的立场上,认为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多元的汇合,儒家思想为主体,是世界上悠久文化传统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沿革,今天有的仍有积极意义,要发扬光大;有的需要加以改造、充实新的内容:有的则要彻底抛弃。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而道教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人与众生万物、人性及人与神的关系角度对比探讨两者关于人的异质性理解,在哲学本体论的论域内承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出场路径,对实体存在论上则体现了中西方基本文化观念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一段书缘     
人与人交往有很多种,就友好而言,亦有很多种。有的好在权势,有的好在钱财,也有好在茶香,好在书缘。经济社会,似乎少了前两种,做什么事,都转不开。因而,朋友因后两者而结识的,确实是此生的幸事。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有很多种,有的是炒作包装,有的是把古雅的文化低俗化,很多是唯利是图。中国文化不外乎二义,一是老百姓踏踏实实的过生活;  相似文献   

13.
常听人说某人具有较好的音乐素质,某人缺乏音乐素质等等。究竟什么是音乐素质呢?音乐素质,俗话也叫音乐细胞。有的人先天就具备这种素质,有的人生来素质就差或根本没有,有的人则是后天受文化艺术的熏陶、环境的影响感染而逐渐培养起来的。比如一个偏僻乡村的农家儿童,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摆脱统治危机而被迫采取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变法"活动,这场活动以经济改革为动因,最后波及政治改革领域。绅士在这场改革运动中成了首当其冲的对象,失去了传统的特权,出现了多向分化的新现象。湖南绅士也不例外,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他们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有的人当兵为民,走向下层;有的人经营工商,创办实业;有的人兴学育才,成为新式教育工作者;有的人办报编书,成为自由职业者;有的人投身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但更多的人则以合法的手段,推动清末变法向政治领域延伸,促使湖南宪政文化迅速兴起。  相似文献   

15.
展望21世纪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前途,我感到最要紧的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一切都无从谈起.当然,中国有的是人,但如何把人培养成才,则需要一个"百年树人"的宏观设计.  相似文献   

16.
生肖动物名词在中国的生肖文化中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英语中的这些动物名词也具有同样的语义功能。汉语里的生肖动物名词在英汉两种文化里的涵义有的相同,有的相似.有的则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到国外去,或者外国朋友到中国来,言谈中觉得他们对中国的情况比以往了解得多了。这自然与中国地位的上升有关,也是我们注重对外推介的结果。谈到中国的文化艺术,经常有外国人提到“茉莉花”,有的还会哼上一曲,不过,哼的只是歌曲《好一朵茉莉花》。有的人问我,这首歌是不是能代表中国音乐或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文化及《河殇》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连续片《河殇》在中央台播出后,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学者的强烈反响,成了有争议的热门话题.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教授也纷纷发表意见,对《河殇》提出不同看法;著名政论家梁厚甫先生则认为中国文化是"犬儒文化",是世界消极文化之一种.最近,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举行了《河殇》座谈会,与会的文、史哲方面的专家、教授展开争鸣,有的热情赞扬,有的全盘否定.对《河殇》的巨大分歧,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看法上的巨大分歧.  相似文献   

19.
市场浪漫主义和市场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些年来,学术界围绕中国加入WTO的时间和条件已经有不少讨论,也出了一些书。但是,我总感到这些讨论似乎还缺点什么。有的人可能自己是懂得的,却未免故作高深,给人以雾里看花的感觉;有的人可能自己也不懂,跟着唱高调;有的则是半懂不懂,煮了夹生饭给人吃,或卖弄名词、术...  相似文献   

20.
陶澍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湖南安化人。他一生为官清正,讲究吏治,在江南苦心经营多年,在整顿财政、改革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成绩,表现了较为卓越的管理才能,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家。他与他同时代人,如林则徐、魏源、包世臣、左宗棠、姚莹、汤鹏等交往甚密,他们中有的得到陶澍的赏识,有的得到陶澍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