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新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革,如何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不断深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文章作者带着这一问题,重读了《共产党宣言》,感受颇深.根据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发的思想,作者从马克思倡导的"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与邓小平强调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念;中国既不能再搞"一大二公",也不能搞私有化;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与当代中国存在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消除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阐述了作者关于当代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以及如何推进与此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而逐步推进并最终消除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引领中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途的理念.这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深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具有相当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辨析《也谈社会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真理的追求》1995年第2期王刚文)作者就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针对某刊一篇文章的论点,提出一些看法。文章认为,就本质和特征的含义而言,有类似之处,而不同意有人认为将本质与特征混用是“传统道德的...  相似文献   

3.
"正始之音"一词有很多种解释,或是沿袭其最初的含义,指儒家的雅正传统,或是指"正始"时期的玄学清谈的风尚,或是指当时的诗歌作品.对其舍义的理解,后世的史书和笔记中也有不同的引用,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正始之音"应该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当时的一种特征,影响了世人的政治生活,文化发展,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正始之音"是一个时代的缩略语,是一个时代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许多字典辞书中都将"口无择言"的"择"字理解为"选择"义,认为与"口不择言"之"择"等同.笔者认为,上述解释恐非确诂.本文从"口不择言"和"口无择言"两词在古书典籍中的使用入手,分析了其不同含义,从而得出前一"择"为"选择"义,而后一"择"为"败、坏的"义.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孔子有隐逸情怀,致使《论语》中一些字句的解释不符合孔子的原意。从《论语》中"隐"字的含义及孔子对"隐者"操守的规定和体行以及其他诸子对孔子的评价,可以论证《论语》中的"隐"隐者"别有含义,孔子,这位志行坚定的圣人,并没有普通意义上的隐逸情怀。此外,今人对《论语》中一些语句的释义也有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6.
“正始之音”一词含义甚丰、用法多样,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皆不止一端;“正始之音”可以用来表达“魏晋玄学清谈”、“雅正的诗乐传统”等含义;在文学史上,“正始之音”可以用来指“正始诗歌”,属于它的引申义之一,但是这一含义并非古已有之,而是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又需辨其源流。  相似文献   

7.
"作业"辨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作业曾经是现代教育改革中的关键词.不过"作业"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论"作业"的含义如何,作业性质、作业负担都不失为衡量课程改革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先摘引一道试题: (1)现在,书法差已经成了中小学生的通病.不少学生上了高中,字体依然稚嫩,歪歪扭扭;还有的学生故作潇洒,字迹龙飞凤舞,无法辨认.(2012年某省高考模拟试题) 试题编撰者认为这里的"龙飞凤舞"用得不恰当.理由是:"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与语境不一致.但此处的"龙飞凤舞"真的用错了吗?上述理由站得住脚吗? 目前,"龙飞凤舞"一词的解释有较大差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均解释为"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而《辞海》解释为:"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现也可形容某人写字非常差,具有贬义的含义."分歧在于"龙飞凤舞"是否具有贬义,能否形容某人写字非常差.考察该成语实例,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特别是全国《资本论》研究会"无锡会议"以后,我国对《资本论》方法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但也存在一些不同意见和争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当然有赖于进一步联系实际深入研究,但也有些问题的争论是由于对一些范畴的含义的不同理解而引起,并不在于问题本身.我认为,为了有效地对问题本身进行讨论,有必要先把一些基本范畴的含义弄清楚.本文就是为此目的,本着研究探讨的精神,力求按照《资本论》及其作者——马克思的原意对一些基本范畴做点浅释,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以"兴"论诗解诗的悠久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以"兴"论诗,又以《论语》中的"兴于诗"(《泰伯》)和"诗可以兴"(《阳货》)二语最为明确。对"兴于诗"和"诗可以兴"的理解和阐释,古今学者多有分歧。综观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其一,认为"兴于诗"与"诗可以兴"表达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两处的"兴"都与诗的审美特质相距甚远,而是以诗为背景及旨归,强调"诗三百"在修身、为政等方面的社会功用;其二,认为  相似文献   

11.
“悄悄声”唱法是指导儿童顺利度过变声期,使声音技术得到提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枞阳方言中,来源于动词“遭受”义的被动标记“着”进一步虚化为表示“追悔”的话语标记,同时,其句法表现和人称限制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的阅读,在将美国教育与萨摩亚人青春期教育的对比性研究基础之上,提出自己对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些潜存问题的认知与剖析,认为教育就是要为生活而服务,为需要而生存。  相似文献   

14.
<论语>的判断句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主语,]谓语+也;二是[主语,]是+谓语+也;三是主语+者,谓语+也;四是[主语,]+为+[谓语];五是[主语,]+非+[谓语].可见,在<论语>中已出现了"是""为"等判断词,"非"不是判断词,而是表否定的副词.  相似文献   

15.
魏晋六朝文学尚“清”成因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六朝学审美价值取向明显尚清。魏晋以来的谈玄风气盛行促成了魏晋六朝学尚“清”审美价值取向形成;魏晋以来士人们人的觉醒意识表现为对个体仪表风神“清”趣的崇尚,对“清”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影响到学领域形成尚“清”的审美价值取向;佛教传入对士人心态情趣的影响亦带来学创作中的清美好尚。建安迄于正始时期学主要表现为清峻、清简;西晋学崇尚清丽、清华;东晋时期学偏向于清淡、清雅,而南朝学最终走向清绮、清丽。  相似文献   

16.
On February 10 this year, I was notified by Liaoning University to report for study. I could hardly suppress my excitement. Holding the admission notification in my hand and looking at the portrait of the great leader Chairman Mao, I could not help from shouting at the top of my voice: "Long live Chairman Mao!" With warm tears in my eyes, many past events came back to my mind.  相似文献   

17.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章的规定和党的宗旨的要求。要使"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成为现实,必须设定一些条件,这些条件使"党的干部"不想腐败"、"不必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使"党的干部"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相似文献   

19.
“自由观”是萨特“人学”哲学的核心,萨特“自由观”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分析萨特自由观的实质及其内在矛盾,不仅能充分认识到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消极作用,而更主要的是只有通过对“困惑”的充分认识,才能抓住矛盾、认识缺陷,使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丰富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