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2.
耕者     
<正>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细品诗歌三百首,学诗吟诗做诗人如何写好诗歌呢?一、捕捉典型形象。诗人将主观情感融入生活中的人、物和自然景象,这些人、物、景就具有丰富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如郑愁予《雨说》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春意,因而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春天使者的形象。二、寻找新颖意象。"两足不成鼎,缺象不成诗。"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借意象来表现自我,来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多取诸自然之物,而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以及人们思想意绪的变化,必将引起表现它的诗歌意象的变化.现代生活中的事物要进入诗歌,要加强诗人个体的精神体验,充分展开艺术想象力,重视叙事态意象的经营和诗歌意象的生命组合.总之,现代诗歌应真实地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相似文献   

4.
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怀。中英文诗歌在意象的作用、营造手法、选择意象之物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但由于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表述时所选择的意象之物又不尽相同。从诗话角度出发,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与中西美学的不同呈现出同一态势。  相似文献   

5.
《玉台新咏》这部诗歌总集,作为宫体诗的代表作品,大多诗人将他们的笔墨放在了对女性的描写之上。而作为表现女性之美的服饰成为一种意象频繁出现在诗歌中,它不仅体现的是魏晋六朝诗人的一种审美观念。而且有些意象还深深地表达了诗人相思之意或者愁苦之情。本文着眼于服饰意象,力图从"罗类衣物"、"带"、"巾"等意象群来分析诗人的情感,解读六朝诗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贺诗歌文辞色彩斑斓,意象变化多端,其独特的意象表达广受赞誉,也引来许多批评之声。本文从李贺诗歌的意象构成、意象组合以及意象元素入手探讨李贺诗歌的意象结构特征。意象是李贺诗歌的主要表达手段,它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带有诗人独特的主观感受;李贺诗歌的意象组合并非随意铺陈,而是通过暗合的形式组合成完整的意群,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心理感受。此外,独特意象元素的使用也使李贺诗歌的意象更加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韦庄是唐末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作中存在大量的"风"意象。这些意象在形式上具有急、香、清的特点,在承载意义上多象征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怀古伤今和家国之痛,在表达时多节制有度,符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典范。深入了解韦诗中的"风"意象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韦庄其人其诗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韩艳敏 《考试周刊》2012,(39):11-1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给意象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可见,诗歌意象在  相似文献   

10.
植物是台湾诗人痖弦最为青睐的意象之一,它们常常是一首诗创作的缘起、组成的关键,也是诗人对于岁月的记忆、生命的呐喊,于是不可避免地充满了神秘而隽永的意味。以痖弦诗歌中的植物意象类型为考察对象,从比喻型植物意象、象征型植物意象、描述型植物意象三个方面来探讨痖弦诗歌,可以使我们进入到痖弦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11.
韦庄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庄是晚唐颇负盛名的诗人,又是五代花间派中成绩显著的词人。五代后蜀韦索“縠的《才调集》,遍选唐代各家诗歌一千首,独韦庄诗选入六十三首,居全集之冠。诗人自己也颇为自信地说:“我有诗歌一千首,……班班布在时人口”(《气彩笺歌》),足见韦诗影响之大。韦庄的词,在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文学史家往往因词忽视其诗作。但对韦词也有一种传统的偏见,因韦词十之八九见于《花  相似文献   

12.
正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也是19世纪最杰出的自然田园诗人,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风格质朴,意境悠远,有"自然诗人"和"诗坛上的风景画家"之称。在他创作的大量反映自然的诗歌作品中,一切自然之物都可以被写进诗中,成为他笔下充满主观创造力的意象,如:水仙、激流、雪峰、夜莺、雏菊等。而他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  相似文献   

13.
诗人娜夜的作品短小精悍、意象丰富,既承载着真挚动人、耐人寻味的情感,又蕴藏着女性诗人特有的细腻情怀。本文采用英美新批评细读法,回到文本本身,赏析其诗歌《起风了》。从含混策略、意象隐喻的角度出发,不刻意把文本内容与诗人的生平相联系,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其无法阐释的诗歌之美,以及可以触摸的心跳之妙。  相似文献   

14.
韦庄诗中存在大量关于雨的书写。这些雨已远非意象的简单呈现,而是一种发人感兴、造就美感的兴象之物,具有"兴象"的特质。雨激发了诗人创作的兴趣,引发了喜爱、愁怨、爱恋的情绪,创造出情景融汇、韵味无穷的诗境。从兴象说来看韦诗中的雨,利于把握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体味诗句之外的韵致。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国的诗歌从诞生的时候开始就带有很强的社会机能,中国的诗人往往会利用诗歌中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等。在中国诗人的诗歌创作过程中,诗歌并不是单纯的景色、场景等的描写,很多时候是诗人们用"比兴"等手法借以托物言志的表达。而日本的韵文学则不同,其文学作品着眼于四季,不像中国文学作品那样带有浓烈的政治意义,是以"物本位"为创作指导理念的。  相似文献   

16.
海子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杰出代表,其独具个性的诗风,庞大复杂而又相对集中的诗歌意象,都有着审美和研究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海子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麦地情结"上,很少言及诗歌意象具体分析与诗歌王国的向往。通过对诗人的成长、诗歌内容、思想向度等方面的分析,重点探讨诗人笔下另一意象的集中——"王者情结",以及其与诗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以期能对学术界研究诗人海子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韦庄诗善于经营意象,在意象的经营上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他多选用自然意象,并且多为优美、柔美的自然意象,这也体现了他对阴柔之美的偏爱。  相似文献   

18.
姜媛 《文教资料》2020,(5):16-18,13
落花是暮春时节最常见的物象,一直是诗人笔下重要的文学意象之一。落花诗以吟咏落花为主体内容,托物寄怀,发端于先秦,兴起于汉魏六朝,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它作为一种传统诗歌题材,承载着丰富的主题意蕴,并在一代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传统诗歌中别具特色的一类意象。本文立足于唐代之前落花诗研究,深入挖掘落花意象之起源,分析落花意象之意蕴内涵,寻找落花在先唐时期成为意象与逐步发展成诗歌主题之发轫轨迹。正是有了先唐落花诗的发展延续,使得落花成为中国意象史上重要的诗歌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掌握了意象,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可以从意象出发走上一条行之有效的诗歌鉴赏之路。一、意象的含义和认识。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一般来说,诗人多取大自然的景物借以寄…  相似文献   

20.
济慈对于自然美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多彩的植物意象是他诗歌的一大特点。他诗歌中的植物意象可分为三类:描述性、比喻性和象征性。诗人利用植物意象创造独特的诗歌意境,它们都具有丰厚的审美内涵,向世人传达着特殊的美感和情意。济慈植物意象的应用具有自己的特色,学医的经历使他非常熟悉植物的属性,病魔缠身使他对美的发现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相比,济慈笔下的植物意象多了几分华美和精细,有种精心雕琢的美。它们舒适恬静地阐释着诗人的理想,体现着济慈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