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如果     
如果每个清晨,我们都能听见鸟鸣婉转;如果每个夜晚,我们都能看见繁星满天;如果森林与湖泊的颜色能染绿我们混沌的眼晴;如果雨后泥土的芬芳能缓和我们急促的呼吸。如果我们不必每天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穿行;如果我们能在夕阳透过玻璃窗的时侯暂停忙碌;如果我们不再依赖不眠城市中变幻莫测的霓虹;如果我们能把视线移到比电视屏幕更远的地方。如果我们依然坐在洒满阳光的窗前读童话书;如果我们依然相信清澈的泪水;如果我们依然渴求纯洁的感情;女。果我订1依然枝此相爱。如果议实与各且永远不会被欲望跺在脚下;如果贺穷与战争不再埋…  相似文献   

2.
生命     
自然界万物中最可贵的就是生命。它是日月的精华、自然的杰作。它多姿多彩、无处不在。生命是一种过程美,从童年到老年,每一个阶段都有她独特的一面。童年时的天真、纯洁;青年时的奋斗、辉煌;老年时的回忆、温馨。如同太阳一样,从和煦到强烈,再从强烈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中有苦,苦中有乐,乐中有甜,生命是一个循环。她包含万千,她生机勃勃。她像家庭,充满人间真情;她像厨房,拥有人间百味。拥有她,就拥有了尘世最丰富的宝藏。生命是一段攀登的过程。如果不畏艰险奋发进取,勇敢渡过波涛,那你的生命将留下灿烂的光…  相似文献   

3.
《英语沙龙》2014,(7):128-128
旅行的时候都会带上相机——老早以前的一个段子说,如果一群游客过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个傻瓜相机。那么,他们是日本人;而如果每个人手里拿的都是单反,而且镜头要多大有多大,那么,他们是中国人……本期,小编带给大家一个新玩意儿,设计师“韩黎”(音,Han Li)带来的旅伴相机( Traveling Companion Panorama Camera ),有了它,你可以把前面的傻瓜和单反全部丢掉!  相似文献   

4.
如果以声音来形容每一个年龄段,那么,童年是在清晨或午后聚集在后花园的尤加利树上活泼轻盈的小麻雀的鸣叫;青年是在返璞归真的宁静里,你常捕捉的从远方偶尔传来的一声洪亮鸡鸣;中年是人潮拥挤、水泄不通的火车站里那声声急促刺耳的火车笛鸣;老年呢,老年则是一片与世无争的安闲里泉水的低诉,一切名心利欲,一切荣辱得失,一切尘世喧嚣,随着清泉流远……如果以诗人笔下最美妙、意境最高的一个字———“烟”来形容,那么童年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野趣;而青年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多愁善感;中年呢,中…  相似文献   

5.
特别的礼物     
思绪小语:如果运动能让我们感受到大汗淋漓的舒畅,那么读书则能让我们享受到崇高脱俗的洗礼。夕阳毫不吝惜地洒下最后一缕霞光,乡间小路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油菜花香气,爸爸仿佛顾不上欣赏这迷人的风景,穿过拥挤的人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  相似文献   

7.
《红领巾》2011,(9):32-33
对每个人来说,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夕一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都是最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在教师节这天,让我们大声喊出:  相似文献   

8.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了解学生的需要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被承认的需要,如果教师能了解到学生这一最根本的需要,并把它作为重要工作,那么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班级管理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站起来     
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 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 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蓬勃的冷峻。 奋斗途中的头破血流是生命一面猩红的旗帜。如果我们能捂紧重创的伤口,挺起胸膛,站直腰杆去对待任何事情,那么,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 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 一个有志气从屈辱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的。 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霄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新的,如果没有创新精神,那么我们就不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2002,(11)
以色列并不适合那些想拿第一学位的人。如果你已拥有了一个学位,那么到以色列去拿第二、第三学位就很合适。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很高的奖学金。  相似文献   

12.
刘中国  陈京山 《师道》2007,(7):83-84
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对于成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快乐充实地实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是成功人生所共同具有的。如果连自身应尽的责任都不能实现的话那么说他是成功的,我想谁也不会相信;如果人生没有快乐充实,即使腰缠万贯又岂能说他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我敢说——如果音乐有温度,那么每个聆听《卡门》的人注定为它所灼伤。  相似文献   

14.
有学生若干人需要住宿,如果每间住4人,那么还有20人”没有宿舍;如果每间住满8人.那么有一间不空也不满.问学生多少人?宿舍多少间?  相似文献   

15.
2.证明,-1的任何正整次方幂都具有的形式,其中m为正整数.3.25个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每一小时进行一次表决,每个人每次都必须回答:“赞成”或“反对”.现知每个人都按“中庸之道”行事;即如果在第n次表决中,他的回答至少与他的两侧邻座之一的回答相同,那么他在第n 1次表决中就仍然采用第n次中的回答;而如果在第n次表决中,他的回答与两侧邻座都不相同。那么他在第n+1次表决中就采用与第n次不同的回答.证明,不论这些人在第一次表决时如何回答,都存在一个时刻,在此之后,任何人的回答都不再发生变化。4.设AB是圆的一条直径…  相似文献   

16.
蔡常青 《师道》2009,(7):109-110
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须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我们常用有学问来形容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呢?一个孩子如果不去问,必然不能答,不问不答又怎么能去学习、成长、进步?很多教育者恰恰忽视了这个问题。(美国教育专家拉法尔·摩根)  相似文献   

17.
周岁就是实足的1岁。如1980年3月1日出生,到1981年3月1日就算满1周岁。入团的年龄是从14岁到28周岁。一个青年,如果他是1970年3月1日出生的,那么到1984年3月1日,即为满14周岁,已经到了入团的年龄,到1998年3月1日,即为满28周岁,从3月2日起,就算超过了入团的年龄。有些人把周岁按一般的虚岁计算,那是不正确的。周岁应该怎样计算?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如果能够主动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就能够多一份理解少一份隔阂;多一份共鸣少一份逆反;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如果所有的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都能为建立起和谐的、融洽的关系而努力,那么大家就会生活在“爱”的氛围之中,每个人的心灵都会得到升华。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家庭生活环境往往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家长对此却认识不足。为此,我们把提高家长的心理、文化素质和教养方式作为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在遥远而偏僻的山村水寨,如果没有这一群人,那么愚昧无知仍将遍及乡村每个角落,文明智慧的花朵也许早已凋谢;如果没有这一群人,乡村文盲的数目会更让人怵目惊心,无法计算;如果没有他们,那些来自农村现正在大都市里的一个个奋斗者、出类拔萃者、成功者们可能不会有他们今天人生壮丽的风景……   他们,到底是谁 ?   他们就是深深地扎根在黄土地里的乡村大地灵魂的真正守夜人——民办教师。   在商潮澎湃、物欲横流的今天,试问——   还有谁比他们更辛苦 ?!   还有谁比他们更清贫 ?!   还有谁比他们…  相似文献   

20.
郑修珍 《考试周刊》2012,(36):30-30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人文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