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法经营罪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一种犯罪,该罪在实践适用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应对作为本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作严格的限定和解释,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小口袋罪的弊端。同时,对于本罪中罚金刑的适用及与相关犯罪的区别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按照现行刑法规定,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是两个不同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也不同,通过对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的比较和分析,为了便于司法实践中打击和惩治这类犯罪行为,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宜规定为同类犯罪,适用相同的量刑幅度。  相似文献   

3.
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不仅是刑法理论上的重要问题,也是刑事审判工作中的首要问题之一。司法实践中,对于怎样区分故意杀人(既遂)罪与故意伤害(致死)罪的界限,争论很大,迄今莫衷一是,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也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背景下,司法实践中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呈现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分为两方面:首先,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不断降低入罪标准;第二,司法实践中对刑法条文具有扩大解释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立法目的以及维护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应当对本罪进行限缩适用,首先,应当坚持限制解释规则,避免实务中对本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扩大解释;其次,从社会危险性和法益侵害性角度综合认定情节严重的适用标准;最后,在实务中积极适用认罪认罚制度,适当扩大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不断细化“支付结算”的法律内涵,避免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混淆。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监管失职罪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刑法增设了环境监管失职罪,对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环境监管渎职行为进行了规定,此举无疑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然而,本罪在罪状、法定刑等方面还存诸多不足,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本罪的不足之处做理论上的探讨,从而在立法上使其得以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规制网络造谣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首先阐述了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的由来,在此基础上论证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的规定存在缺陷。在理论上公共场所可以扩大解释为网络空间,但公共场所秩序不能等价为网络空间秩序。网络造谣行为引起的社会秩序严重混乱不仅在认定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此行为与所引起的社会秩序混乱在空间上存在不一致,与寻衅滋事罪规定的起哄闹事引起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不相符合。因此若要规制网络造谣行为,需要对此行为进行专门立法,具体规定该行为的类型和范围,真正起到维护公民言论自由和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刑法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采取的是抽象概括性的规定,造成了实践中对"危险方法"所能涵盖范围的不同理解,使"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实务中有扩大适用的端倪。通过对几起典型案件的分析,阐明对本罪扩大适用的危害,以期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视,从而使"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更好地恢复本位。  相似文献   

8.
聚众斗殴罪系从修订前《刑法》规定的流氓罪分解而来。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犯罪行为,该罪的设立对打击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司法实践中对该罪如何正确界定尚存不少争议,本文试对该罪在司法认定中易产生争议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冒名顶替罪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较少,原因在于对条文的理解与适用具有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对该罪名进行刑法教义学层面的讨论尤为必要。冒名顶替罪的保护法益是社会公平与公民个人发展权。行为人盗用、冒用他人“身份”以实现其参与利益分配的目的。冒名顶替行为具有持续性,因此冒名顶替罪属于继续犯,应从行为人冒名顶替行为被社会公众知晓起开始计算本罪的追诉时效。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理许多论问题,法学界有不少争议,关于本罪的法律适用,实务中很不统一。试就实务中反映出的本罪认定与处罚方面的部分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传播性病罪,在刑法上主观罪过形式非常独特,即一个犯罪构成同时包含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然而正是这种混合式的立法模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产生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本罪进行拆分,设置故意传播性病罪和过失传播性病罪,着重突出故意犯罪比过失犯罪处罚上的更加严厉性,以解决罪刑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活动十分猖獗,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注册商标,打击刑事犯罪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社会危害性,构成此类犯罪的主体与客体,构成此罪的要件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从而唤醒人们商标保护的法律意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3.
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挪用公款罪是贪污贿赂罪中的一个重要罪名,实践中发案率较高,但是由于挪用公款罪的历史沿革和立法计术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当中,人们对它的认识都存在着比较多的争论。围绕挪用公款罪的实质含义,从犯罪构成要件、立法目的对有关理论的争论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从而促进吏治的整顿,加强国家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7,(2):92-99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作为《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的罪名,在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应当采用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来理解和适用。本罪是单位犯罪,其主体只能由单位构成。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网络管理秩序,在客观上表现为纯正的不作为。司法实践中应当围绕犯罪构成的特征,准确判定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正确揭示停止形态、罪数形态方面的独有特质。  相似文献   

15.
嫖宿幼女罪应重新置于强奸罪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刑法将嫖宿幼女的行为从原先强奸罪下的一种行为方式独立成为嫖宿幼女罪,不利于保护幼女法益,导致刑法分则体系滋生矛盾,对刑法基本原则产生了冲击,司法实践中面临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形态不好把握的难题。应将嫖宿幼女罪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废除,将其重新置于强奸罪条款,还原嫖宿幼女行为的本来面貌,维护刑事立法平等保护幼女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刑法第384条有关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罪名及犯罪的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使对该罪的规定具备严密性,还应作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17.
虚假广告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但是虚假广告罪在司法实践中运用极少,究其原因,是虚假广告罪中"虚假广告"界定不清,虚假广告罪侵犯的客体认识错误以及虚假广告罪的行为犯属性被忽略。"虚假广告"是指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高期望值,从而做出错误判断的广告;虚假广告罪侵犯的法益是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其行为性质是行为犯。基于此才能准确界定大量存在的虚假广告行为是否构成虚假广告罪,并准确地对行为人施以刑罚。  相似文献   

18.
试论非法行医罪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我国新刑法典产生,该法典新设了非法行医罪。另一方面,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当前非法行医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我国正常的医疗管理秩序,也严重侵犯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的打击非法行医的犯罪活动成了当务之急。但对于非法行医罪的认定,在理论上还有不足,故本文尝试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客体以及其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省宜春市2021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生效判决为分析样本,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行为、罪名性质、刑罚适用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司法适用进行分析。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性质采取帮助犯的量刑规则,而非帮助行为正犯化,本罪的成立仍以主犯实施犯罪为前提,同时帮助他人实施本罪的帮助行为也将构成本罪。但在本罪的司法适用中也有对“帮助行为”“明知”进行扩张解释的嫌疑以及“情节严重”认定不统一的情形。针对以上情况,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不得随意扩张解释本罪的帮助行为的类型并统一认定“情节严重”的条件,从而真正做到公正司法,确保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制定以来,备受国内外理论界关注,同时司法实践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对此问题所做的探讨会对立法修改有所裨益。在犯罪构成四要件之中,客体处于一种统摄全局的地位,与其它三要件不是并列的关系,明确这一点才能避免理论上基于不同立场而发生的诸多争执,并以此思想为指导,对本罪的四要件加以辨析和确定,以期达成理论上的和谐和统一,共同达至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及繁荣刑法学理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