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数学实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捕捉数学教材中的“实验基因”,充分发掘数学实验素材.“数学实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教学中教师要让数学实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抽象走向直观,让数学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文字走向图像,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一走向多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对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日益突出。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数学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构建,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探究数学审美教育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数学美的特征: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多媒体与教学素材相结合,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数学之美;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的审美教育资源,使学生伴随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欣赏数学之美;抓住数学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语言美;发掘当前中学数学教材中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多媒体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和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使数学走向生活,从生活中直观感受数学。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一、多媒体使用中的几个误区1.盲目追求多媒体直观效应,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给课改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使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多媒体的功能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为了凸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在课堂上一味地把教学的重心指向所谓的学习内容的知识“核心”,导致学生在观察、思考过程中形成对所学数学知识概念的“思维表象”,阻碍了学生向学习目标深处追溯,降低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使“高效课堂”的背后埋藏着未被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因此,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理应基于:数学教学是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从“思维表象”走向数学思考,在关注“概念表象”的基础上是否追问“核心知识”.课堂上只有如此从“概念表象”走向“核心知识”的目标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纵深建构.  相似文献   

10.
呙明艾 《中国教师》2008,(14):45-45
<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用声、色、动、静变化,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教学动与静的变化,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进而解决了学生在思维中遇到的困惑,为优化数学教学发挥了独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和“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提倡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其主要意图是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提供多种认知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内容决定形式,如果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走向极端,必然导致舍本逐末或“新瓶旧酒”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情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的体验学习难以得到深刻体现。而借助信息技术的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能更有效地改进课堂时空的局限性,使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获得学习的成功.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中职学校中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将画像、图片、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具体直观,更明了,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让学生获得结论,更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结论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使数学教学从关注“双基”走向关注“四基”。从“浅尝辄止”走向“深度建构”,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彰显浓浓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6.
调查表明,学习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影响数学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大脑和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七化”手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数学的眼光组织学习材料,从生活背景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例如,学习代数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下,计算机逐步走入了小学校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数学的体会和感受由以往的枯燥乏味变为新颖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他们带来多重的感官刺激。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多媒体的特性对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为了凸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在课堂上一味地把教学的重心指向所谓的学习内容的知识“核心”,导致学生在观察、思考过程中形成对所学数学知识概念的“思维表象”,阻碍了学生向学习目标深处追溯,降低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使“高效课堂”的背后埋藏着未被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因此,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理应基于:数学教学是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从“思维表象”走向数学思考,在关注“概念表象”的基础上是否追问“核心知识”。本文以三个向度阐述课堂上从“概念表象”走向“核心知识”的目标评价,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纵深建构和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可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信息技术正一步步进入我们的课堂 ,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学科的数形结合的特点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运动与变化的本质以及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为抽象的问题提供直观的背景 ,使复杂的“数”通过“形”来表示 ,为数学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