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通海先生整理、点校的<陈献章集>,与以往版本相比,增补了陈献章的诗文一百多篇,但仍有较多的遗漏.随后,程明先生、管林先生、欧济霖先生、李君明先生等人,先后对<陈献章集>的集外诗文做了进一步的辑补,共辑得三十多篇.在此基础上,文章又补辑了二十多篇.这些辑录出来的<陈献章集>集外诗文,对于研究与了解陈献章及其思想,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侍坐章>是<论语>中最长的一章,也是自古以来备受重视的一章,至今仍被选录进大学、中学的教材之中.但是<侍坐章>也是<论语>里争议颇多的一章,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往往让初学者无所适从.文章试图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侍坐章>中的众多疑点做一个集中而有效的梳理,以裨后学者.  相似文献   

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五简评论了<诗经>中<王风·君子阳阳>、<王风·有兔(兔爰)>、<小雅·大田>、<小雅·少(小)明>等四篇作品.孔子评"<[君子]阳阳>少(小)人",认为诗中写小人般的轻狂之态,有助于准确认识该诗本义;评论<兔爰>诗旨为"<有兔(兔爰)>不逢时",是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论及<兔爰>的最早言论,认为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思想感情,汉代以后尤其现当代多数诗经研究专家对<兔爰>主旨的认识,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对<诗经>作品研究的贡献不可低估;论"<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抓住了<大田>末章的思想要害,透露出孔子说<诗>的礼学色彩.孔子评论<诗经>作品往往以礼学标准评判优劣,影响了其对文学作品评价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之前一直和<礼记>同治.到了宋代,<大学>才被单列出来独自成书.朱熹为<大学>、<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编排在一起成书<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从元代到明、清一直被列为科举考试用书.但现在所见的朱熹<大学章句>已改变了原貌,<大学>的面貌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各个时期对<大学>的研究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5.
今所见通行本<老子>皆分篇章,而古本<老子>是否分篇章?今所见<老子>"道上德下"的分篇顺序又出现于何时?此类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观点:胡适以为今本所分篇章,决非原本所有;马叙伦认为其书本无八十一章之分;高亨认为不分章是<老子>书的原样;熊铁基则认为,汉代和汉代以前的注老著作大多是德前道后……<老子>后来演变为道上德下最早出于刘向编书之时,等等.我们认为,上说皆可商榷.考之郭店<老子>及其他文献可知:古本<老子>是分篇、章的,其分篇、章的情况应该与郭店<老子>一致.  相似文献   

6.
<尔雅>普通语词部分包括<释诂>、<释言>、<释训>三篇,其各篇的解说单位按义类范围的宽窄,可分为章、释条、形态、解例四个层次.它们层层编排,构成一个严密的网络.梳理<尔雅>普通语词的解说层次,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其结构,把握其义训.  相似文献   

7.
本丈对<中原音韵>本身的语言材料进行了穷尽式的研究,从实证的角度,通过<中原音韵>对知庄章三系分合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中原音韵>知庄章应为三系二分.  相似文献   

8.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高中新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新增内容之一.新增这一章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章有哪些内容、特点?这一章如何进行教学?本文提出一些设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屈原在创作<天问>时借鉴了歌诗的结构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尾章具有"乱"的特征.屈原借鉴歌诗结构模式的同时也有所超越:<天问>尾章并非前文内客的总结概括,而是一步步推导出的结论;<天问>具有歌诗特征但不是歌诗.屈原对歌诗创作手法的借鉴与超越体现了诗人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新华字典>收录而<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的字有78个,<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而<新华字典>未收录的字有938个.对这些字未收录的原因,既从两部辞书的性质、用途等方面做了说明,又从这些字的使用范围、构词特点等方面做了分析总结.为辞书的编撰和修订过程中处理收字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和数据,对汉字的整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克华 《现代语文》2005,(10):19-19
清儒章学诚在概括战国文章的写作特色时说:战国文章"深于比兴,深于取象"(<文史通义>).又说:"未尝离事而言理".前者是说战国文章善用譬喻,善于比事连类,阐明道理;后者是说战国文章说理富于形象性.这个说法,衡之于<战国策>,包括<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内,是很有见地的.但引喻设譬,形象地说明某个道理,并非只是由于"比兴之尚,讽谕之义,固行人(策士)之所肄"(章学诚<文史通义>),主要还是为达到讽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论及孟子诗学在汉代的影响时,往往仅从诗学发展角度来探讨其影响.然而通过对赵岐的<孟子章句>中的章指设置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可见,<孟子章句>的整体设置与孟子的"以意逆志"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这不仅反映了孟子诗学观点在汉代影响之广泛而深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篇章设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马叙伦采用本证和旁证相互结合的科学方法研究<老子>,所提出的创见得到简帛材料验证,足以说明它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质量.<老子校诂>征引各类版本,异文资料相当丰富;利用古文字材料,从形体结构解析字义;援引<说文>和各类文献,提出富有启发性的训释;未能逐章注明<老子>韵读,关于音韵的观点散见于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5.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追随每一堂课,对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上下硬功夫.为此,在生物第二册第七章<排泄>的教学中深有感触.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问:小说的名字<鸣指>从何而来? 答:小说题目在写最初几章时已拟定,后来虽然也想过别的更可爱更招人的题目,都无法取代<鸣指>.这两个汉字并非生僻难字,只是出处稍远,它们来自我曾阅读的禅宗故事,譬如<五灯会元>所收录的,有多处出现,譬如某人"大笑鸣指而出",譬如"鸣指一下"等.  相似文献   

18.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19.
唐彬 《文教资料》2008,(19):40-41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赤裸裸地揭示了战争的荒诞不堪和战争时期人际关系极度异化的困境.本文认为,"荒诞"与"异化"是梅勒在该小说中最集中表现的主题.本文试图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即"荒诞"和"异化"对<裸者与死者>中的主题进行探析.全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萨特存在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对梅勒创作的影响.第二章着重探究<裸者与死者>中"荒诞"这一主题.第三章重点从官兵关系、士兵与士兵之间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分析该小说中人际关系之异化的主题.最后一章根据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联系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探讨出可能的走出"荒诞"与"异化"的困境之路.本文认为,行动是走出"荒诞"的唯一出路,寻找人生存在的真谛才是防止人际关系被异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士禛<秋柳>四章一出,整个清代都一直唱和不断,但<秋柳>主旨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选取的较有代表性的四个群体的和诗,可以看出其用典与主旨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对<秋柳>和诗的分析,探讨原诗旨意,可以看出王士禛作<秋柳>时并无太多"本事"蕴含其中,诸多本事说的产生,与最初的遗民诗人群体不断追和与阐释有着重大关系,而清廷的文字狱政策及<秋柳>模糊的意象神韵,也是促使<秋柳>众多主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