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新创     
《青年记者》2006,(23):2-2
《语报》成报刊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汉语热催生《汉语世界》杂志;“资治》致力于“有资于政道”;新华社开通新华手机报中华书局影印旧报;[编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眼球,新一波“中国热”、“汉语热”遍及世界,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开始渴望听听中国的故事。世界华文媒体随热而舞,向世界发出了更多中国的声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得以与西方主流媒体展开对话与互动。“英文控制话语权”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然而,海外华文媒体普遍存在读者少、发行量小、广告收入微薄、传媒专业人才缺少等困难,一些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英语热”忧心忡忡者,对国外现在的“汉语热”定会心感宽慰,殊不知二者也正相反相成。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英语热”是其重要条件或曰结果,就不会有现在国外的“汉语热”。[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有人把当今的中国传媒业形象地比喻成一杯由“暴利”和“泡沫”调和而成的“鸡尾酒”。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这一“泡沫说”,但都无法否认这一现象的存在。这里我们从大众传播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方面来探讨一下与这一现象相关的理论。 一、媒介产业化理论 首先应该说明,关于“媒介产业化”的理论,目前由于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提法仍在理论界未达成共识或在政策上未取得“合法地位”,所以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清晰的理论体系。而在实践领域,则对“媒介产业化”这一概念给予了较为统一的肯定认识,媒体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媒介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姜燕 《新闻记者》2005,(12):14-16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彰显,使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热”带来的“汉语热”方兴未艾。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中文报业出现良好的发展契机,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获得最大的发展,成为摆在世界华文报业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1999年,《兰台世界》面临的形势应该说是不错的。首先,我们辽宁各地的经济虽未完全走出困境,但相比而富有了许多有利条件。其次,各市县区档案局“一把手”重视,有许多是“一把手”亲自抓。档案部门从领导到群众形成一支比较稳定的发行队伍,这就为……  相似文献   

7.
王炼 《情报学报》2007,26(3):477
“小世界现象”和“马太效应”这两个概念原本分别来自社会学和科学史和社会网络两个研究领域,后来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以及各学科之间方法的借鉴和移植,它们都被情报学吸收并成为两个具有特定意义的词条。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情报学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小世界现象和马太效应这两个概念的形成和特点,分析了小世界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小世界网络与随机网络的比较,说明马太效应在小世界现象的形成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冰 《青年记者》2016,(20):98-99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来华留学人数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据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统计,2015年共有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校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汉语国际推广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9.
黄志宇 《大观周刊》2011,(29):136-136
本文主要从平面设计中的招贴广告和标志设计两个方向。来来探讨我国平面设计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文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发现一种几根至于我们民族的本土又对整个当代设计有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审美、历史、文化现象思考的博物馆陈列一、博物馆陈列的“分离”功能。所谓“分离”,即:实现一种生活环境与艺术欣赏环境的划分与引渡。英国美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中有一段话:“艺术把我们从人的活动的世界带到了一个审美的狂热世界。一时我们脱离了人的趣味;我们的期待和回忆被抑制了。我们被高抬到超出生活之流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  相似文献   

11.
网络言论形成的舆论力量日益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总的来说,网络对推动中国的三个文明建设功不可没。但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其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从“陈易卖身救母”到“艳照门”等网络暴力事件在最近几年的层出不穷,“铜须事件”甚至引发海外媒体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网民的“暴民现象”。  相似文献   

12.
广播剧应该是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世界。广播剧本体“观念”的随时代演进,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发展。理论研讨的活跃,无疑赋予广播剧新的灵感;而偏重实践方法的艺术特点研究,则可能局限理论的视野,有碍于作为理论的广播剧艺术的宏观性和超越性的形成。思考对于我们是十分必要的。一、新时期广播剧发展的主要变化粉碎“四人帮”后的十年新时期,是中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新闻报道形式,理应重视现场同期声的采集和应用,真实而客观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和过程。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相对于电视画面和解说词,现场同期声这一重要的电视表现要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新闻节目中出现了类似“千人齐唱不闻歌声”、“机器飞转却无轰鸣”的场景,简单地画面加解说,形成令人生厌的“声画两张皮”现象,这实在是电视新闻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文化?学界有颇多解释,不一一列举。从动态意义上讲,文化应该是“以文化人”和“以人化文”辩证统一的过程。“以文化人”强调的是传承,是把人化自然的成果内化为人的精神力量,形成人的学识、修养、品格的过程。“以人化文”强调的是发展,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所以,文化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文化”造就人,反过来,“人”也造就“文化”,这就是“文”与“人”互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通讯《这顶“红帽子”应该摘掉》(以下简称“红帽子”)一稿,在江苏省县市报经济新闻竞赛中被评选为一等奖。回顾其采写过程,主要体会有两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个体、联户办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集体企业“挂户”经营这一现象,过去在我们启东市比较普遍,外县市也有类似的情况。基层干部群众对这种经营模  相似文献   

16.
丁舒 《记者摇篮》2005,(5):26-26
有人说,广播电台的广播从“广播”向“窄播”发展几乎是世界广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传播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受众细分”,这其中除了涉及媒体间的竞争.也引发了我们对节目“对象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国面临国际合作与竞争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国际上,“汉语热”的兴起、孔子学院的纷纷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崇高精神境界及其“和为贵”的社会发展理念哪,正日益吸引着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人士: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该和老外比什么”?这是一个跨文化语境下的命题,也是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化潮流、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中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选题切入点好,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标题本身的设问令人有一种期待——期待“我们”和“老外”的比较能够引出一些饶有兴味的论说和颇具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芳 《兰台世界》2006,(15):54-55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现象日益加剧,流动人员的数量也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问题亦愈来愈突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被认为是员工身份证明、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人事档案,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今却被冷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形成“弃档”“、死档”。有的是辞职或自动离职或是出国未归形成的“死档”,有的是在人才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弃档”“,弃档”已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而已成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秩序及人事改革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全…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人们终身学习 本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最大成就莫过于“终身教育”的提出,它更新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应该为所有的社会成员在他们需求的时候提供学习机会已形成共识,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