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如今,随着信息传播的速度愈加迅速和快捷,传播的方式和渠道愈加多样和多元,传播的内容愈加丰富和海量,"新媒体"一词的使用频率也跟着高涨起来。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克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此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使用了该词。由此"新媒体"  相似文献   

2.
如今,随着信息传播的速度愈加迅速和快捷,传播的方式和渠道愈加多样和多元,传播的内容愈加丰富和海量,“新媒体”一词的使用频率也跟着高涨起来。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克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此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使用了该词。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深刻改变了大众信息消费活动和媒体信息传播活动的模式构成。以数字化网络技术为特点的新媒体新闻传播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其新闻传播要素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本文结合新媒体新闻媒介融合技术的传播背景,对新媒体新闻传播领域的传播主体、传播者的身份、播内容、传播渠道四个主要传播要素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特点,并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创新化新媒体新闻传播,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范围的信息分享或共享,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公开、自由和民主。为了维护既定规则的稳定性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首先必须坚持信息传播法治的基本原则,要依据传统媒体的报道规则和新媒体特点,逐步建立大家公认的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则。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等特点,迅速展现了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本文以国内外档案部门利用新媒体开展档案文化传播的经验和做法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档案文化传播与新媒体方面的可融性及可鉴性,学习和领悟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方式手段和发展方向,了解新媒体受众群捕获、消化信息的习惯,培养档案工作者在传播优秀文化实践上的主动意识。一、新媒体概述"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采编人员充当着新闻传播"把关人"的角色,在舆论导向和构建网络文化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由于互联网信息量大、即时传播的特点,新媒体采编人员既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也要善于筛选、甄别信息的真伪,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近年来,新媒体蓬勃发展,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新媒体采编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负面新闻事件屡屡发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舆论影响。因此,新媒体采编人员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谭威威 《今传媒》2020,28(1):133-13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移动端已经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如何在海量的新媒体传播内容中脱颖而出,丰富多样的传播内容如何让受众更好地接受所要传播的信息,新媒体文案变得至关重要。通过介绍新媒体文案的特点及类型,新媒体文案标题的写作要点,为新媒体文案研究提供依据,只有写好文案宣传,才可以在信息传播中立于不败之地。新媒体较传统媒体具有广告发布成本低、传播渠道及形式多元化、互动性强、目标人群更精准、文案易被用户再创作等特点。新媒体文案标题则是整个文案的核心,让标题更有吸引力,引导力、表达力,将成为编辑不断探索实践的重点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出版让学术期刊由原来的单向传播过渡到现在的立体式多向传播,传播渠道也呈现多元化、交互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的出版特点,其次剖析了新媒体出版在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中的三种典型形式,分析了新媒体出版对学术期刊知识传播的影响,最后深入探讨出版社在新媒体视域下强化学术期刊知识传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闵阳 《新闻界》2012,(13):36-40
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农民的信息生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点,深刻影响着西部农村的历史进程。本文以陕南农村为个案,探讨分析了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变化和特点,以及当前对农传播的诸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结构也在不断变换,新媒体技术不但促进了新闻传播行业的转型,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加深了信息传播对于受众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新媒体特点,并为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展开浅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对新媒体环境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从传播者中心地位、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和地位、传播秩序三方面的变化探讨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2.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等特点,在突发事件中,新媒体打开了信息传播的第一扇窗,第一手资料大都是由新媒体发布的。新媒体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与突发事件有着先天的契合性,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遵循"谁主动、谁主流,谁失语、谁失信,谁抢先、谁领先"的原则,有效掌握突发事件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下面,笔者结合公安消防部门实际工作情况,谈谈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和把  相似文献   

13.
晨曦  金北平 《现代传播》2014,(4):165-167
当前,人们对新媒体的关注程度大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传统媒体若要继续保持既有的传播地位和优势,就需要进一步调整自身的节目制作理念,汲取新媒体的优势特点,获得不断的完善和强化。从群众视角去看待新闻,选择和传播更"接地气"的内容信息,是新媒体所以之获得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新闻播报,体育新闻应具有更多的人性化色彩,这是体育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更是当下信息泛滥、人机对话日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数据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一现象吸引了研究者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据新闻模式的深入研究。对于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部门而言,对海量的新闻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数据间的相关性,最终通过数据新闻的形式向受众传播真实的事件十分重要。因此各新媒体为打开网络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突破口,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结合自身特点优势以及时代背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数据新闻的特点特征以及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靳舍 《视听》2016,(12):149-15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网络传播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网络传播信息速度快、范围广,因此成为了宣传城市的主要载体。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借助于优质的传播媒介,其中,新媒体是网络时代应用最广的载体,有利于城市的传播和宣传。本文阐述了"乌大张"城市联合发展战略,指出了城市传播中新媒体的特点,并针对如何运用新媒体做好城市联合传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蔡盈洲 《新闻界》2007,(6):104-105
本文从信息的采集、内容和传播等三个层面探讨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薛峰 《新闻战线》2015,(5):207-208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世界丰富多彩,许多关于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新概念、新渠道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在大众眼前。面对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出现了崭新的渠道,因此,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如何让体育文化的传播顺应新媒体的特征,引起大众的关注,加强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度和广度,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信息收集平台,极大地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媒体的  相似文献   

18.
纵观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在当代的社会文化和传播语境中早已成为大势所趋,而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也为整个社会信息文化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播速度更快、阅读更便捷、资讯更前沿更及时、受众更广泛、大数据搜索引擎等优势也使得新媒体不断普及,并被广泛接受.但此外,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息需求增加、资讯膨胀和传播分异,也使...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在新媒体主导下的传播格局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形态的改变。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引发了大众对微博、微信的追捧和使用,组织内、外部传播的新媒体沟通形态广泛以微博、微信为主。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微博、微信能够帮助人们多渠道的获取资源信息,使组织中的成员都有参与意见表达的机会。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社会化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和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不  相似文献   

20.
传馨 《今传媒》2015,(3):22
主持人语:信息化社会,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交互性和碎片化等传播特征体现愈显突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致使组织传播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信息传播创新模式无疑是推进组织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保障。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发展呈现出“以人为本”的趋势,从而影响了媒体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新媒体在传播学理论视阈下体现出新兴的传播特点,这就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度挖掘并分析传播新模式对完善组织结构、提高组织信息传播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