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范钦良 《课外阅读》2011,(5):245-245
高觉新是巴金小说《家》中成功塑造的艺术典型,特别是对高觉新畸形个性特征的刻画尤为触动人心。中国20世纪伊始的新旧的思想激烈冲突,是造成高觉新这一典型的 畸形性格的直接原因。本文试就其性格形成的原因、背景、特征表现及典型的社会意义进行阐述。进入21世纪,分析高觉新双重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有着更加广阔的文学价值,因此,在当下进一步阐明了高觉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对新世纪中国青年仍具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史上,作家们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在这人物长廊中,巴金笔下的高觉新和王文宣因为作为“老好人”的典型代表而被经常提及。高汪二人虽是同一类型人物,但性格也有异同。本文立足原文文本,对二人性格的异同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觉新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处在"夹板"中的悲剧形象,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综合体。他的悲剧的一生,既是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是个人自我选择的主观结果。作为传统文化的忠实执行者,高觉新的一生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一典型形象,正反映出传统文化对个体人的毁灭,因而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统文化负面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全文着重从人物的行动表现和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并指出这一形象性格所具有的丰富性及在作者塑造的悲剧形象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贾宝玉成了全书的最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现在,浅析一下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及其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福子是《骆驼祥子》人物长廊中真善美的主要承载者,也是作家笔下悲剧形象的典型代表。该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人物形象。首先从文本出发论述小福子的典型性格,继而结合作家对北京城底层人民生活的透彻把握和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抒情特征来谈小福子形象的成功塑造,最后从文化角度入手探寻造成小福子命运悲剧的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对其悲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她的死因的探索早有"四权"说的定论,然而从现代婚姻爱情观、女性意识、性格命运的角度来解读,也会有新的发现。本文正是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以现代人的意识观念去解读祥林嫂,找出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另一因素,得出祥林嫂的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其目的是为了重新认识鲁迅在《祝福》中所塑造的悲剧性形象以及产生悲剧的思想意义,去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不朽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贾平凹自认为刻画较成功的女性形象牛月清,从她姓氏的象征意义,家族主社会道德文化等方面分析了这一人物典型性格特性,同时,剖析了牛、庄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婚姻、家庭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高觉新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里塑造的一个独特的人物,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小说画廊中罕见的受难者形象。他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作品中任何一个旧制度的牺牲品,然而,他对待任何逆境厄运的态度又是如此顺从,一忍再忍,他那懦弱的性格,在整个《激流三部曲》中,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作为他懦弱性格的表现,给人印象最深者,莫如眼泪和哭泣。在作品中,他是眼泪流得最多的人,仅在《家》中,写他痛哭、大哭的就有七、八次,还有那数不胜数的“抽泣”、“流泪”,说《激流》是写高觉新流泪的历史并不过分,他的眼泪流得最多、最久。了解高觉新的…  相似文献   

10.
智囊形象在《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体系中独具一格,纵观诸多智囊的性格命运,不难发现其多以悲剧结避,在这一悲剧群像中,本文试以祢衡,杨修,许攸待为例,一方面通过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浅谈中国文人在社会舞台上的地位,另一方面,由这类形象洞悉传统儒家思想在民族情格中的折射,并通过分析元末明初社会背景及作家在创作中对素材的选择倾向反映明初个性思想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章对高老头形象作如下解读:第一,高老头是为女儿奉献了一切的“父爱”的典型,第二,高老头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是完全“值得人们同情的对象”,第三,作在高老头悲剧中谴责的主要对象是他的两个女婿,第四,高老头悲剧的直接意义在于揭露了王政复辟时期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互相勾红,一面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一面把中小资产一步步逼上绝路的残酷现实。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和风格迥然的早期小说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变态艺术人格的作用下,郁的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感伤沉郁的风格。而这种"忧抑感伤",集中地体现在其笔下的"零余者"身上。作为作家的"自我"代言人,"零余者"以其苦闷感与多余感,揭示出被"异化"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代知识分子"异化"和"反异化"的范本,对于我们今天的"反异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俾斯麦是德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能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建立和崛起产生重大的影响,与其性格因素是分不开的,尤其在德意志统一进程中,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几乎影响着全部过程的方向和进展,本通过剖析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对德意志统一进程的影响,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个性因素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作家性格单线、直线决定创作表征的认识,与"性格决定命运"之庸俗的中国"大众日常意识"共谋。中国社会语境往往铸就了国人机械、被动顺应社会的性格。粗俗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国文化结构特有的"身体化"特性,进一步强化了我们从生理、遗传之浅见来理解性格。事实上,中国人性格极具"面具化"特征。它们是生活环境超常挤压的创伤之果。根本还在于,作家可以虚拟创作性格,其思想、价值观念往往影响了艺术取向。另外,现代人格学说较之传统性格论有更合理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之所以成为晚清时期重要人物,这与他具有儒者强烈的时代意识、勇于任事、关心国家命运的精神品格密切相关。这些精神品格使他:积极接受相关的西学,为儒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勇于任事,敢作敢为,所到之处皆努力开创新局面,以图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社会经济;主张坚决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从而使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薛宝钗是一个很有美德修养的少女,是那个时代有德有才的青年。曹雪芹和高鹗对薛宝钗都是赞美和同情的多,指责的少,是把她当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当作那个时代品质优秀的青年,当作世界东方女性美的典型形象来塑造的。封建社会不能让这样的女性得到幸福,薛宝钗成了悲剧人物。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英、把东方女性美毁灭给人们看,所以产生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震撼力。我们过去评价薛宝钗时,一味地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把一个人具有的传统美德修养,把几千年来我国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都划归于封建礼教,这是极端错误的,要认真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善写悲剧的作家,其悲剧有着鲜明的现代性特征,这主要缘于他对个体存在的理性与情感矛盾有充分的体验以及他对有限个体和外部世界的冲突有充分的认识,这成就了他悲剧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高加林的身上和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他既有吃苦耐劳、勇敢向上的追求精神,又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孤独,同时还有着强烈的虚荣心,而这些正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从高加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时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和整个社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朱安女士的旧式婚姻,对其思想、创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推动他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认识上起了很大作用。这一婚姻悲剧的形成,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时代原因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