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梅与腊梅     
那么腊梅究竟指哪种花呢? 近日读报,看到选登的一篇学生作文,内容写得挺好,赞颂梅花的高洁品格,题名却标作《腊梅》、显然有些误会。腊梅究竟指哪种花呢?有人说梅花也可以叫腊梅。大致想来,似有道理。在我国的传统名花中,梅  相似文献   

2.
有人以为腊梅花就是梅花,这是误解。腊梅花虽然有的人也叫作梅花,但和梅花是两种不同的花。这两种花都不怕冷,每年春初开花,花都很好看,香味浓。但腊梅花开得比梅花还早,开花时树枝上还没有长出叶子,花金灿灿、黄澄澄,花瓣厚实,好象有一层腊包裹着,所以叫做腊梅。腊梅枝条很矮,只有一人多高,从地面开始丛生;不象梅花那样有粗壮的树干。梅花开花比腊梅  相似文献   

3.
蜡梅还是腊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蜡梅是我国中部原产的著名观赏花木,它并非梅类,在分类上属于蜡梅科的蜡梅属,但人们常写作“腊梅”。如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植物③;金盾出版社的《家庭养花300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梅谱》、《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均只有“腊梅”。到底是“蜡梅”还是“腊梅”呢? 《梅谱》里虽称其为腊梅,却是这样说的:“腊梅并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腊梅”。《家庭养花300问》中也这样说:“它花色娇艳,幽香远溢,黄亮似蜡,香气如梅。”由此可见,蜡梅的“蜡”是指花色与蜂蜡一样黄的那种花…  相似文献   

4.
<正>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吧,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语言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音节上自然舒展而略带顿挫,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5.
梅文化说略     
寒凝大地,傲梅飘香,又到国人赏梅时。赏梅时节咏梅花、论梅花,乃中国历代文人之雅事。自古以来,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梅花享有“花之魁”称誉,并非因其俏艳而走红,而是以其独特的韵致和格调而居高。由此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花情结。也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文化”。  相似文献   

6.
人生之旅恰如梅花。一朵梅花的“风韵和幽香”是要经历“寒”的磨砺与铸炼的,是要经过痛苦的“炼狱”过程的!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老师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就是一篇借腊梅吟咏人生、启迪人生、感悟生命意义的佳作。开篇,作者以南方朋友的感受为切入点,引出了自己案头的几株  相似文献   

7.
啊!茶梅     
你以为梅花只在冬天才开花吗?其实并不完全这样。有年深秋,我去武汉旅游,在爬山时,见过一种叫茶梅的植物。那时,因为我年纪小,知识太浅,以为是梅花呢!心想这梅花怎么在秋天就开了?爸爸听说我把茶梅认成了梅花,就亲切地对我说:“这是茶梅。虽说它属于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梅花诗的发展历程,梅花从先秦时期注重它的果实即实用功能,发展到魏晋时期对梅花审美功能的发现初露端倪,再到宋朝文人士大夫注重梅的形态内涵即注重梅的品格象征寓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宋朝这一审美象征功用的发现是梅花发展史上梅花意象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很多文人士大夫生发出对梅花的喜爱,进而形成独特的文人梅花情结。张道洽作为南宋末期的诗人,以300余首的梅花诗获封"梅花诗人"。在内容上,题材多样,有岭梅,千叶梅,照水梅,瓶梅,墨梅,寻梅,折梅,嗅梅,仿梅,忆梅;在艺术上,清洁,平和,随意而发真情,但又不免单调,重复。  相似文献   

9.
腊梅·蜡梅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在二年级上册集中识字5出现了“蜡梅”(苏教版二年级上册80页)一词,许多老师问我“蜡梅”的“蜡”是不是错了,应该是“腊月”的“腊”,即“腊梅”。到底哪个对呢?对此,我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究。一、工具书的解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没有“蜡梅”这个词,只有“腊梅”一词。腊梅:1.落叶灌木,叶子对生,卵形,开花以后才长叶子。冬季开花,花瓣外层黄色,内层暗紫色,香味浓。供观赏。2.这种植物的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0年增补本的解释同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0.
正秋日午后,就着暖暖的太阳,泡一杯腊梅茶,看阳光在舒展开的腊梅上浮起又沉下,惬意而优雅。顺手翻开诗页,梅绝对是诗行中的活跃分子,一直备受文人墨客青睐。我不敢附庸风雅,却也喜欢"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恬静;喜欢"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豪迈;喜欢"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的清幽;喜欢"不受尘埃半点  相似文献   

11.
冬日赏梅     
腊梅,一脚踩着冬,一脚踏着春,面向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腊梅,一身正气,一份执著,一丝幽香,一片玉洁,给人们带来几多温馨,几多缠绵。人们爱梅赏梅,或羡其姿,誉她"银装素裹睡美人";或喜其态,称她"映雪梅花分外娇";或慕其香,颂她"暗香浮动月黄昏",或敬其品,赞她"傲骨梅无仰面花"。腊梅与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盛名,与松竹有岁寒三友之佳号,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象征,是文人墨客吟咏书画不可或缺的"模特"。  相似文献   

12.
梅花墙角教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是一首自勉诗,完全可以看作是改革家王安石的自我写照。首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数枝梅”于“墙角”已显孤立,可这“梅”却不以为意,仍然开放,而且是迎着寒霜开放。它们是多么地矫健、豪迈!梅花的这种不畏恶劣环境和挫折、磨难、打击的形象与精神,不正是诗人顶住各种反对、阻挠甚至打击报复,义无反顾地进行“变法”的自我精神和形象的写照么?  相似文献   

13.
梅花是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木本花卉。花期长,适宜于排水良好、瘠薄的砂土中生长。我国种植梅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人们把梅花作为最好的花卉来称颂。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精神,也被用以象征人们的刚毅精神和崇高品质。古今诗文,留下大量的咏梅佳作。就连对联这一艺苑奇葩中,也有不少或与梅相关,或以梅自喻的佳对妙联。  相似文献   

14.
万羽 《天中学刊》2023,(6):101-108
梅花被视为宋代的国花,但就象征意义而言,南宋梅花的“君子之喻”和北宋松木的“君子之喻”一脉相承。松木自先秦起就是国家栋梁的代表符号,贴合北宋文人的审美意识,有“君子树”之称。随着宋室向南方地域的转移、南宋文人审美标准的变化,梅花在文人创作中逐渐取代松木,成为“君子”的代表。松木的“栋梁之才”与梅实的“和羹之用”对应,于实用价值上衍生出“治世”的文化寓意,对它们的君子内涵提供了支撑。梅花与松木“君子之喻”的差异,体现了两宋文人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君子之喻”从松木向梅花的过渡,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苏教版)第十三课《早》里写道:“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文中还有多处出现“蜡梅”这个词。当我上这课时,在黑板上板书“腊梅”这个词时,学生们立即向我指出:“老师,您写错了,课本上是虫字旁的蜡。”于是,我向学生解释:“腊梅是一种植物,它冬季开花,腊指农历十二月,符合这个意思。而且文章开头交代去参观三味书屋的时间正是在酿雪的天气里,应该是腊梅。”课后,我把这一问题提出与其他老师探讨,有的老师与我的看法一致,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以课本为准,理由是与教材配套的一些教案及参…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山东教育》2004年第6期,在“各抒己见”栏目中,薛炳群老师在《腊梅·蜡梅》一文中就究竟是“腊梅”还是“蜡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查阅《新华词典》,发现“腊梅”条中仅有“腊梅,一作蜡梅”,而解释词义则是放在“蜡梅”词条中。可见,“腊梅”与“蜡梅”这两种写法都不能算错。那么,苏教版教材为什么把“腊梅”改成“蜡梅”呢?蜡梅一名不知源于何时,据有关资料记载,最晚应在唐代。唐代诗人崔道融有诗云:“故里琴尊侣,相适近蜡梅。”杜牧也有诗“蜡梅还见三年花。”蜡梅为什么称蜡梅呢?宋代任渊在《黄庭坚诗序》里说:“香气似梅…  相似文献   

17.
邵小凡 《红蜻蜓》2023,(15):12-17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言及梅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坚贞不屈、高雅不凡、刚毅圣洁。对中国人来说,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人们如此爱梅的原因。一、关于梅的小典故梅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植物。根据出土文物证实,中国栽育梅树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尚书·说命》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文字,记述了在公元前10世纪的商朝,人们已将味酸的梅子作为调味品来使用了。人们不仅吃梅果,还赏梅花。梅花冰清玉洁、凌寒独放,  相似文献   

18.
“诗人所爱之花,又以梅、兰、竹、菊四者居多,四者之中,梅又具竹之清瘦,菊之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梅也自然成为一个历代文人吟咏不息的审美意象,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一、与语文有关的试题 例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20.
腊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对了,是腊梅花。我家旁边就有几棵腊梅树。(开头不错!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尤其古诗引用得恰到好处。)在这寒冷的冬天,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开一朵朵金黄色的腊梅花。远远望去,真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过于夸张,几棵腊梅树,无法形成一片海洋,建议删去。)一根根树枝随风摇曳,一朵朵腊梅花翩翩起舞,交织在一起,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优美的乐曲。近看,一朵朵腊梅花娇艳欲滴,无比美丽。(用娇艳欲滴形容腊梅,不够准确。腊梅的美不在娇艳的外形,而在内在的气质,建议删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