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哪儿去了     
我走在田野上,风儿从后面追了上来。它调皮地打着旋儿把我的头发弄乱。我问:"风儿,你上哪儿去?"风儿只是"呼呼"地叫着,呼啸而去,顾不上回答。  相似文献   

2.
风哪儿去了     
我走在田野上,风儿从后面追了上来。它调皮地打着旋儿,把我的头发弄乱了。我问:“风儿,你上哪儿去?”风儿只是“呼呼”地叫着,呼啸而去,顾不上回答。一个小弟弟垂头丧气地走来,眼角还挂着晶莹的泪珠,有时用脚踢身边的石头来发泄,  相似文献   

3.
曹矞 《教育文汇》2008,(12):31-31
在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性格内向,不合群,不太引人注意。有一次语文课,我问他:“什么叫戏剧?什么叫戏剧文学?”对这样一个在书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没想到他这样回答:“我不知道。”“那书上有啊,看看书回答我好吗?”“我找不着。”起初我还以为他上堂课没有专心听,又没有复习造成的,便请其他同学回答,并指出在教科书的哪一页哪一行。心想这样他一定会回答了。于是再请他回答,但他仍脸色冷淡,生硬地回答:“我不晓得!”  相似文献   

4.
读书三诀     
古人有这样一则很令人品味的雅话:晋朝时,人们常在七月七日曝晒衣服,久而久之,便形成习惯和风俗。而大学者郝隆却在这一天出门仰卧在太阳底下,别人问怎么回事,他回答说:“我在晒晒肚子里的书。”晒衣服很平常,晒肚子里的书就特别雅致了。后人由此便用郝隆晒腹形来容满腹学问。满腹学问从何而来?这则雅话其实也提供了答案——那就是所晒之书——即读书。观古人读书,通往满腹学问之路的秘诀有三。  相似文献   

5.
听风 《小读者》2013,(1):25-25
母亲以前常常问我,身体中什么部位最重要。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猜测我所认为正确的答案。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声音对人类而言很重要.因此回答:“是耳朵,妈妈。”她说:“不对,世界上有许多人是聋子。不过你还要继续想这个问题,以后我再问你。”当她再次问我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自从第一次没有回答正确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答案。于是,这次我对她说:“妈妈,视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应该是眼睛。”  相似文献   

6.
我那5岁的儿子脑袋里不知道哪来那么多奇思妙想,经常问我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问得我哑口无言,有时也问得我心烦。但我想,我不能烦,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小时候不都是爱提怪问题吗?儿子爱提问是好事,我一定要鼓励他,保护他的积极性。于是,我带着儿子到文具店买来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对他说:“儿子,以后你提的问题如果妈妈回答不了,就记在这个本子上,然后带你到新华书店去买书找答案或是请教别人,找到答案了你就在问题旁边画个五角星,你说好不好?”“吔———”儿子高兴地一声长叫,伸出两个指头做了个“OK”的形状。每天打…  相似文献   

7.
啊,稻草人     
从外婆家回来,妈妈问我:“乡下最难忘的是什么?”我回答:“是稻草人。”妈妈问:“为什么?”我回答:“因为他没妈妈。”妈妈吃了一惊:“不。他有妈妈。农民就是他的妈妈。”“那——为什么天那么热,妈妈还让他站在稻田里?为什么雨那么  相似文献   

8.
寻找快乐     
“什么是快乐?”我问自己。我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于是,我问身边的同学,同学们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什么是快乐。那则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过得不快乐。他想知道别人是否也和他一样,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国王去问他的一个大臣:“你每天都过得十分快乐吗?”大臣回答国王:“是的,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那你为什么而快乐呢?”大臣继续回答:“我快乐是因为我庆幸我不像那些穷苦的农夫,吃了这顿饭愁着下一顿。我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生活已经给了我幸福,我不再奢求什么,我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快乐。”国王听后思索着。  相似文献   

9.
都说写诗难,可在一次教学中,我班的46名学生写了一首小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那堂阅读课说起。那节课是四年级的语文课,上的是“积累·运用六”的阅读《雪化后是什么》。短文后有一个问题:你对短文中的三种答案是怎样看的,你的答案是什么?在提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这还用问,当然是“雪化后是春天”这个答案最好了。可谁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雪化后就是水呀。”“雪化后怎么能是春天呢?”“雪化后应该是冰”。……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也很失望,但我没有埋怨孩子们,我只是告诉他们:“你们的生活空间是宽广的,可你们的思维就像被…  相似文献   

10.
“今天天气怎么样?”每天早晨我都会问孩子们。今天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用同一个答案回答我。“不好!下雨了。”正当我准备继续发问时,一个声音却在此时冒了出来:“今天的天气很好!”回头一看,是最让我头疼的王磊小朋友。教室里一片哗然,不少孩子都开始嘲笑王磊的回答。我望了望窗外的丝丝细雨,第一反应就是他又开始调皮捣蛋了,故意乱说逗小朋友发笑。我正想大声地责问他时,另一个声音却对我说,听一听他的道理吧!于是我将责怪的话语暂时压了压,十分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觉得今天天气很好?”王磊小朋友笑着说:“因为我最喜欢…  相似文献   

11.
蓝色的太阳     
六一”前夕,我组织了一次“金色的太阳”美术命题意愿活动。孩子们都很高兴,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不一会儿,各种各样金色的太阳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有的孩子还在阳光下添画了各种美好的景色。就在我暗自欣喜时,一幅画着蓝色太阳的灰暗画面映入了我的眼帘。原来这是性格内向的程宗霄画的。我不解地问:“太阳是金色的,你怎么画成这样的呢?”只见他眉头一皱,看了我一眼,满不在乎地说了一句:“我愿意”,便又低下了头。看着他的表情,听着他的回答,我寻求答案的愿望越发强烈。 于是,我蹲了下来,用亲切而又温和的话语说:“告诉我可以…  相似文献   

12.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次在节目里问一名小朋友:“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开飞机!”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燃料没有了,飞机上只剩下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穿上降落伞跳出去。”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没想到,现场的笑声却把孩子弄哭了。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出人意料:“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因此,不管赞同还是反对,我们都应该先弄懂对方的意思,听别人把话说完——这就是…  相似文献   

13.
奉献     
什么是奉献?仰望天空,看见那火红的太阳,我找到了答案: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这就是奉献!什么是奉献?站在桥上,俯视江面上飞溅的浪花,我找到了答案:江水为鱼虾创造了生存的环境,这就是奉献!什么是奉献?看见那养花人,想起了老师——园丁,我找到了答案:老师教我们学知识,教我们怎样做人,培育祖国的花朵,这就是奉献!什么是奉献?眺望山峦,·小学版看见那茂密的森林,我找到了答案:树木为人类遮风挡沙,保护环境,这就是奉献!纵观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在默默地奉献!我现在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太阳和月亮     
太阳和月亮本是十分要好的姐妹,有一天,她们为了争谁的用处大而吵起来。她们吵了很长时间,吵得口干舌燥,也没结果。于是便一同去问博学的父亲(玉帝),玉帝说:“孩子们,你们都对世界万物有很大的作用。”姐妹俩不满意父亲的回答,就一起下凡去找答案了。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一知名主持人有一天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那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行员!”主持人接着又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旅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主持人继续注视着那位小朋友,想看他是不是真的很冷漠、很自私、很弱智。没想到,接着那小朋友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主持人发觉那小朋友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主持人又问那小朋友:“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听完小朋友的回答,现场的观众不禁对他肃  相似文献   

16.
周末,骑着摩托车带着儿子回家。我习惯性地问:“儿子啊,近来的学习成绩咋样儿?”我以为又是一个令我失望的答案——“不咋样”。没想到这次儿子竟出乎我的意料自信地回答:“近来,我学习大有进步,也很有兴趣。”我诧异了:“哦,那是什么原因?”儿子说:  相似文献   

17.
刚下课,好几个学生围过来问“:老师,开空调的时候,温度调到多少度最好?”在以往,我会信口开河地回答,自从和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以来,我觉得这个日常生活问题很值得让学生作一番探究.于是,我把“空调温度调控在多少度最好”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们自主去作调查探究.任务布置下去了,我也赶紧翻书查资料、寻找答案,可是在家查找完自己所有的工具书,也没有寻找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我只好向老师们求助,可是当我逐一问完办公室里的老师,又把学校里的所有生物老师问遍,也同样得不到答案.倒是一位老师提醒我说,这个问题医生应该比较清楚.于是,我便利…  相似文献   

18.
把不字去掉     
在美国的早期教育中,许多小学里的老师都会实行一种做法,那就是在黑板上写上三个字“我不能”。写完这三个字,老师会回过头去问孩子们:“我们怎么办?”这时所有的孩子都会齐声回答“把不字去掉!”于是,老师将“不”字擦掉了。黑板上只剩下了一个“我能”。我能什么,是什么都能,没有“不”字。没有不能。我都能,这就是美国人的意识。于是,一个强大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我能”。  相似文献   

19.
假如     
假如我是一片绿叶, 我会放弃躺在高高的树梢上, 我选择做一片落叶,落在地上。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你看看那肥沃的土壤, 那就是我的回答。 假如我是一条小溪毛 :我放弃流进大海,‘ 冬俄选择做一缕甘泉流人稻田。 卜与汽 :六你要向我为什么, 请你看看农民的喜悦, 那就是我的回答。 假如我是一棵灵芝, 我会放弃长命百岁, 找法择做一味正苦如药。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你看看那康复的病人, 那就是我的回答。 人生是一杯五味的酒, 有酸,有苦,有甜,有辣…… 假如心中无愧, 那就是最好的回答。* (指导老师肖兰桂)假如@刘刚~~…  相似文献   

20.
赵兰 《湖南教育》2005,(16):44-44
带着一份童稚,我走进了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经过几个星期的教学,我被孩子们感动了。童言无忌!他们的大胆让我吃惊,他们的天真令我向住!那是一道填空题:“春天里,太阳摇摇摇摇摇。”很多孩子的答案当然是“出来了”红红的“”升起来了“”暖洋洋的”之类;填“上班了”就有点创造性了,让我感到欣喜。突然,一个特别的答案映入眼帘:“春天里,太阳六岁了!”啊,多么富有诗意的答案!好一个童话般美妙的世界!春天来了,我六岁了,太阳也应该是六岁了吧!孩子就是这样想的。然而,我为自己之后的愚蠢感到惭愧。我当时看了答案是欣喜的。可是内心传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