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概念间关系的角度阐述性质判断主谓项周延情况,从而质疑了沙合都拉.沙菲尤拉的性质判断中肯定判断谓项周延的问题。主项是否周延看量项,全称的周延,特称的不周延;谓项是否周延,肯定的不周延,否定的周延。  相似文献   

2.
谈性质判断谓项的周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逻辑学中一般认为全称肯定判断和特称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本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一点异议,并说明肯定判断的谓项可以周延。  相似文献   

3.
直主判断是对事物直接断定的思维形式,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和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四种.全称指主概念所指范围涉及全部外延(即周延),特称指主概念所指范围为部分外延.还有一个叫“单称”,指单个的却是整体的事物,所以是一种特殊的全称.  相似文献   

4.
一、性质判断的谓项量化问题 A、E、I、O这四种判断形式的谓项本身是有量的规定性的,即凡肯定判断的谓项皆不周延,凡否定判断的谓项皆周延,并且唯其如此,才使得一些推理规则,特别是三段论的大部分规则得以成立。但是,有的逻辑学家对此并不满意,认为肯定判断的谓项也可以是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也可以是不周延的。十九世纪的美国逻辑学家哈弥顿(Hamilton)就  相似文献   

5.
一、加入了单称判断的直言逻辑方阵由于单称肯定判断与全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的主谓项周延情况相同,所以,传统逻辑一般是把单称判断作为全称判断来处理的。但在实际上,单称判断与全称判断的逻辑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在对当关系中,全称判断也不能完全充当单称判断的代表。在同素材的条件下,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之间是反对关系,而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之间却是矛盾关系;全称肯定判断与特称否定判断之间、全称否定判断与特称肯定判断之问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会在语法书上看到语态转换中应注意的问题。问题的重点往往只集中在转换规则上以及什么样的动词不能转换等等。但却很少甚至没有谈及它的逻辑问题。逻辑学里有周延一说,所谓周延就是性质判断中主项概念和谓项概念的外延被否定的情况。主项或谓项在一个判断里由于外延  相似文献   

7.
换质法被公认的两条规则不能确保所有推理都成立,应给其加上这样一条规则:在全称判断的换质中,其主项的外延必须全部包含在前提和结论谓项共同的最小属概念的外延中;在特称判断的换质中,其主项必须与前提和结论谓项共同的最小属概念具有相容关系。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特称判断?近几年出版的几本影响比较大的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教科书是这样定义的:“特称判断是断定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特称判断是对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有所断定的判断,其中渭项所断定的是主项的部分外延。”“特称判断是对某类对象中的一部分有所断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关于三段论的(一般)规则,我国出版的逻辑教科书一般都讲以下七条: 规则1.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 同的项。 规则2.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规则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 中不得周延。 规则4.从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 出结论。 规则5.如果前提有一个是否定的, 则结论应是否定的。 规则6.从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 出结论。 规则7.如果前提有一个是特称 的,则结论应是特称的。  相似文献   

10.
项的周延性问题是针对性质判断而言,长期以来。逻辑学界对周延和不周延的理解不一致,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对肯定判断谓项周延与否的问题一直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加难以正确把握肯定判断谓项的周延性问题。本文所作的工作是:进一步澄清肯定判断谓项“有时周延,有时不周延”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 肯定判断的谓项有否周延的问题,虽然未必是古已有之,但其争论确乎是由来已久。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九四九年算起,在国外,比方说苏联,就有国家政治书籍出版局出版的斯特罗果维契著的《逻辑》一书,便主张无论是全称肯定判断的谓项抑或是特称肯定判断的谓项都有周延的情况。(参看该书157到161面)。在当时,我们必须一边倒,倒向苏联的情况下,这本苏联高等学校的教科书,其中的观点甚至提法,几乎席卷了解放初期的中国逻辑界。在那时,其影响之大之深,我以为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2.
论周延问题     
周延问题虽然是直言判断中的问题,但它一方面与概念有联系,一方面与推理有联系,如何处理它,关系到如何看待普通逻辑,如何发展普通逻辑。所以,它在普通逻辑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周延问题上,逻辑界争论的焦点是肯定判断的谓项是否周延。一些同志说,肯定判断的谓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周延的,或者说,肯定判断的谓项是毫无例外地不周延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无例外论”。另一些同志认为,肯定判断的谓项在一种情况下周延,在另一种情况下不周延。这种观点有的同志叫它“例外论”,我认为叫它“两种情况论”更好些。现在,逻辑界持无例外论的人占了多数,有人就认为无例外论已有充足理由,肯定判断的谓项任何时候都不周延已成定论,甚至认为周延问题已没有再讨论的余地。我认为,无例外论并没有充足的理由,周延问题尚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形式逻辑有一条定律:在性质判断中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我国逻辑学界许多人对这条定律提出了异议,认为在性质判断中肯定判断的谓项有时也可以周延,这就是所谓的“例外论”。提出这种观点的同志  相似文献   

14.
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原理》一书 ,对主、谓项的周延性的解说 ,“是相对于判断的形式结构而言的 ,不是相对于判断所断定的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而言的”不恰当 ,所举例子更易造成误解。不能以个别的具体判断主、谓项所具有的某种关系作为这种判断形式主项或谓项周延与否的理由。该书在给出周延性概念后直接列出关于周延性一般形式的四点结论而无具体分析。我们对性质判断主、谓项周延性的形式结构上的断定 ,正是建立在大量分析各种具体判断主、谓项外延关系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周延”概念入手,阐明性质判断周延性确立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在性质判断中对肯定判断谓项周延问题的几种看法。文章并強调,无论SAP还是SIP,它们的谓项都只能是不周延的。同时指出,只有正确理解性质判断谓项的周延性,才能坚持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和准确地把握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判断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为了从质与量两方面,特别是量的方面做到判断恰当,避免错误,我们必须研究简单判断中主词和宾词(统称为名词)的周延性问题。数学中的简单判断有四种形式:全称肯定判断(记为A),全称否定判断(记为E),特称肯定判断(记为I),特称否定判断(记为O)。我们将单称判断看作全称判断。何谓判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把握肯定命题谓项的周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的周延性是性质命题形式中对主项、谓项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本文从肯定命题的逻辑形式、肯定联项“是”的逻辑涵义和借助文恩图解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正确把握肯定命题谓项的周延性  相似文献   

18.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一种简单判断。从结构上来说,它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部分组成。主项是被断定的对象,谓项是对象的性质,联项表示被断定对象与性质之间的联系,量项表示主项的数量。例如: ①所有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②有的天体不是恒星。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命题? 所谓命题,即数学上的一个判断。既是判断,就只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无法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就不能称为命题。如“我正在说慌”因为无法判定它的真假,就不是命题。此外,命题还具有确定性。即命题对象的最小外延(命题对象的大前提)不能改变。二、命题的分类命题依质可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用肯定形式叙述的命题,称为肯定命题,如“2是偶数”即是。用否定形式叙述的命题,称为否定命题,如“3不是偶数”即是。命题依量可分为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全称命题涉及命题对象的全体,命题中有全称词“凡”、“都”、  相似文献   

20.
在形式逻辑里,对直言判断可根据主项的量是一个、一些还是全体划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全称判断。对于这三种判断,有些形式逻辑著作认为,单称判断“是表示个别事物的情况的判断”,因而“是科学认识的基础”,而全称判断则“反映了主项所表示的事物与谓项所表示的性质之间的普遍必然性联系”,“超出了狭隘经验的范围,反映了事物的规律性,全称判断对于人们预见未来、决定行动与改造世界是特别重要的。”还有的著作认为“人类的认识从个别开始。……所以单称判断是我们对于客观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