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多民族边疆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而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则是促进西南多民族边疆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演进状态,通过调控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推进民族高等教育公平进程,从而促进西南多民族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相似文献   

2.
学习资源是开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民族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的内容、传输方式、建设标准等应独具特色。学习资源建设不仅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需求,更要符合少数民族学习者的人文特质、学习需求、认知能力和现实条件等。坚持民族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则,探索基于民族远程高等教育特性的学习资源一体化建设,是发展少数民族远程高等教育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从西南民族地区就业导向视角研究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分析就业引导下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可能性,提出高等教育相对均衡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云南省为实例,对西南民族地区行业部门就业岗位与2007~2012年高校专业毕业生的对比分析,评价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行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状态以及高校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借此反映云南地区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西南民族地区提高大学生就业这一长期的区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问题提供更清晰的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5.
从黑龙江省发展的客观现实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出发,本文剖析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服务型、结构优、质量高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高校特色发展;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建设协同创新体系;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继续实施高教强省规划,提高服务能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东北亚高等教育高地;加强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形成高等教育强省文化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高教强省建设的客观需要。结合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深入分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通过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引领高教强省建设,以此明确高教强省建设的基本思路,从而提出高教强省建设的实现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四川已跨入高等教育大省的行列。面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四川省政府做出了"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的发展战略,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成为大众化阶段四川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任务。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须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努力促进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将四川实现从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跨越,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四川"建设。  相似文献   

8.
通过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推动高等院校分类发展、加强学科建设、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加大财政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江苏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工作成效明显。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探讨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策略,对其他省份建设高教强省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肩负着培养时代人才、创新研发科技、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思想的历史使命,而高校辅导员在现代大学中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活动中显示的自觉能动性,包括自为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等.探究在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能,研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新思路,将更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发挥,更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也使得现代大学培养人才更科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提高全省劳动者素质,推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站在新的起点上,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抢抓机遇,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教强省、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以人为本与服务发展相结合原则,汇聚全战线之力,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构建全国先进、龙江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力争把黑龙江省建设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示范区和高等教育强省。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民族传统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演化特色和价值追求。它从教化论的哲学出发,将"道"作为知识传授的具体目标,主张教师要先修明"道"才能正人,同时重视学生的自修。近代中国对高等教育民族传统的认识经历了隐而不彰、光而不耀两个阶段。当前,在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民族传统对解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以及办大学、办中国大学、办现代中国大学等近现代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05年,江苏省就确立了“两个率先”,与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个率先”相适应,2020年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两个率先”,即在全国除京、津、沪、渝外的27个省和自治区中率先进入高教普及阶段以及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省,把建设高教强省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建设高教强省是江苏省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的战略选择,也是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民族传统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演化特色和价值追求。它从教化论的哲学出发,将"道"作为知识传授的具体目标,主张教师要先修明"道"才能正人,同时重视学生的自修。近代中国对高等教育民族传统的认识经历了隐而不彰、光而不耀两个阶段。当前,在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民族传统对解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以及办大学、办中国大学、办现代中国大学等近现代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教强省作为一个宏观战略目标,是政府与学术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教育区域化政策的反思与发展,是从优先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针对省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的基本趋势所作的宏观战略性决策.在现代社会不同价值范畴的发展理念中,“高教强省”蕴含着理念更新、战略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意涵,并指向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实践层面的超越性.高教强省建设需要全面继承传统,吸收现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不断突破主观认识水平的束缚,走创造性和超越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肩负着培养时代人才、创新研发科技、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思想的历史使命,而高校辅导员在现代大学中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活动中显示的自觉能动性,包括自为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等。探究在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能,研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新思路,将更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发挥,更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也使得现代大学培养人才更科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教强省战略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举措,高教强省包括建设高等教育的强省和高等教育促进强省建设两层含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需要做强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浙江高等教育实现由小到大,并逐步由弱向强,形成了合并重组、借力成长、扎根创新、集聚发展、民办促进、战略推动等六大省域高教治理模式。浙江高教强省建设中的困境,具有我国高教强国建设的代表性,这些问题体现在: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足、区域对高等教育建设的支撑不足、区域高等教育的自身发育程度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系统、战略思维,要坚持历史逻辑、现实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并继续通过国家治理的省域实践为高等教育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是深化"科教兴省"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重要基础,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教科研工作的基本职能是服务决策、创新理论和指导实践,必须围绕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中心工作,做好相关课题研究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原创性、高水平科研成果,以服务于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为契机提升高教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一个分支,是在教育技术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容包含“现代教育媒体、媒传教学法、教学设计”。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历史原因,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本文拟借此载体层面,对探讨我国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我国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民族教育如何发展是关系青海经济能否振兴和广大牧区能否兴旺发达的重大课题。本文就青海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一、青海省民族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青海省民族高等教育的现状可用三句话加以概括:一是发展迅速,成绩巨大;二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急需人才培养较少;三是忽视民族语言教学,民族教育体系没有真正形成。 (一)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绩巨大解放前青海省没有高等教育,更谈不上民族高等教育。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民族高等教育开始发展,1956年首先成立了青海民族学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