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权: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顾维琴,孙自强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有些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投资、金融、财税、外贸、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滞后,没有从宏观上为国有企业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笔者认为.外部条件固然对企业经营机制有深刻的影响.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有...  相似文献   

2.
试析实现政企分开的可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企分开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难点,目前常见的有三种方案:成立国有资本经营委员会 、股权分散化和实行股权多元化。本通过对这三种常见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衽股权多地凶化(即实行多元持股,发展法人交叉持股和机构持股)不仅是解决 我国政企分开的一个可行途径,而且也是推动我国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途径。其具体措施为:构造国企叉持股模式,组建企业集团;培养机构投资,发挥银行作用;改革公司 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3.
改革国有企业就要从改革国有企业体制上入手,首要的是必须从产权这个根本问题入手,即必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而国企产权结构多元化则是现代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国企产权结构必须朝着多元化发展,同时要有可行的途径和构建优化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产权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产权、产权残缺、产权完整,文章认为产权残缺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因而地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产权完整,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本总结,分析了国有企业产权产权制度在出资人,法人治理结构,资产责任、职业经营等方面不到位,批驳了“明晰产权就是搞私有化”的观点。论述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竞争还是产权——对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经验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2001-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两种假说产权论和市场论.产权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产权改革,而市场论认为关键是为国有企业创造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结果表明,以企业的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为因变量,给定市场竞争程度,国有产权明显比其他所有制带来更低的经营绩效,而且在各种竞争程度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产权的劣势都很明显;在考虑了市场竞争对产权的影响后,国有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负的,而私营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正的.这表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该是产权改革,是继续改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企业产权国有制存在所有权主体缺位、经营失控的问题;股份制存在国有股委托代理成本过高的固有缺陷。无论是股份制改造,还是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均无力解决此弊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根本出现在于走二元化模式之路,即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产权实行民有化、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制度实行彻底变革,将国有企业的法人制改为由国家承担无限责任的非法人制,实现所有权对经营权的制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体现和维护全民利益。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后,由于国有股东缺位,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仍存在产权不明,权责不清,政企不分,机制不活等问题,为了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本建议建立国有股权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经营的委托代理制度未能真正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中国的MBO改革不是国际意义上的MBO,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并缺乏公平和效率。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步伐缓慢,政企还是难以分开,产权和责任无法明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应该是进一步的民营化,股权进一步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0.
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产权制度的改革必须明晰产权,建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必须改造国有制经济,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必须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产权流动与重组,使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实现保值增值;必须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系,保证产权经营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借鉴国外产权分离的经验、改革金融财政体制、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和经营单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从产权性质、产权关系、组织形式、产权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活力不足?为什么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困难,迈向市场步履缓慢?困惑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症结何在?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由于国有企业现行产权制度构建不合理使然,因此,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从根本上改革并重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已成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的关键。一、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产权是与财产相关联的各种权利的总和。产权制度应包括产权客体支配(占有、使用和处置)、产权收益享有、产权主体结构(是单一所有权主体还是多元化所有权主体)三个层次的内容。产权主体结构是产权制度中最深层次的问题.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首先在于这种改革可以利用产权所具有的激励和制约的双重功能,促进国有企业行为的合理化。企业(产权主体构成者)被赋予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享有对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从而激励它更加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推动其以市场为取向的经营机制转换,以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国家作为最终产权的所有者,可以运用经界定的产权权能来制约企业的各种行为,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保证国家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产权刍议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作为中心环节。笔者认为,要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通过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这是保障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需要解决什么是产权,产权与所有制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等问题。一、什么是产权从理论渊源看,最早对产权问题展开研究的是西方经济学家。因此,首先简要考察现代西方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产权理论和超产权理论足用来指导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理论体系,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不仅要引入产权理论来推进改革进程,而且应当注意竞争机制在目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只有推进产权改革,才能积极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略论国有企业有限度民营顾金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已经触及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这一难度最大、敏感性很强的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焦点是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虚置。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若于途径中,虽然许多人都看好股份制,但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逐...  相似文献   

17.
“产权”研究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兼评《产权明确的标志是什么?》赵荣自1988年以来,由于改革的日益发展,产权理论逐步兴起,进而对产权研究的褒贬也随之产生。本文拟从“何为产权”及“产权明确的标准”等问题的研究人手,分析产权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起,我国就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然而,时至今日,国有企业的痼疾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减轻,笔认为,究其源是在于产权关系模糊所致。  相似文献   

19.
章针对李显君《“产权崇拜”与“产权神话”》一提出的“产权改革,不但理论上难以成立,实践上难以使企业摆脱困境,而且对未来危害更大”的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驳,并认为我国当前国企改革特别是产权改革已形成了一套合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创建现代企业制度,一般认为,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明晰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政企分开。但我发现,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虽说存在产权不清晰的一面,但更根本的还是权、责、利不对称。产权改革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平衡权、责、利关系,否则,就难以真正深化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体系。下面对此问题稍作分析。一、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吗?产权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在这里不妨采用一般的说法:产权即广义的所有权(在马克思看来,所有权与所有制也是同一含义,在德文、法文和俄文中两者都是同一个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