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东省21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原生体育文化经过历史积淀后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对广东省21市237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分类,并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民俗特征、文化内涵和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好地挖掘、推广和开发广东省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推动岭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具有重要的国际防御功能和传承传播功能,它对于传统体育的商业化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当遵循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原则、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以及综合保护原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中应当理清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主体、资源库的权利主体、资源库建设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和资源库建设中可能发生的跨区域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进行分析,从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点。并从校园、农村、媒体、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4.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曲折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任然存在着不足,有待我们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许多学者从各种视角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为中华民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问题,新想法、新思维.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途径进行综述.深入研究探索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归纳体育非物质文下多角度的保护措施,以有助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立体化、全面化、科学化等的提出.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但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分析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申报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影响因素有杰出传承人的确定、发展时空性、文化价值、普世价值、保持原生态几方面,只有在这几个方面深入挖掘才能够确保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我国文化主权的基本构件.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流失现象严重,部分濒临灭绝;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现状是“内容递减,传承断裂”,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仍是主体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重要补充.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使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文化空间发生巨变,处于危境.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内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却是一片空白。在借鉴其他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探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理论。在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试图从著作权保护、商标权保护和专利权保护等方面构建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前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成为体育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体育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异性及一般规律尚认识不足。因此,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特征的认识,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构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了解“遗产”所含有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将是体育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袁俊 《精武》2013,(19):156-156,158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指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确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它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挡、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可以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弘扬传承和振兴等工作。本文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影响因素出进行分析探讨,井提出几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从而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非物质体育文化保护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要从全人类的文化视角来看待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做好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2003-2013年我国发表的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从保护与传承研究、区域性研究、个案研究、传承人、法律保护、校园传承、传媒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借助媒介传播方式来提升公众自觉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校的教育中来深化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引入到体育旅游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区的先民在长期的征服自然,抵抗外敌,宗教祭祀,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活动,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容纳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使之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民族民俗活动都是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岁月的沉淀下成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归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和“民俗”类。这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体育活动的记录和承载,是继承、传播和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后人必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目前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等,结果认为:成立专门的申遗机构,与学校体育联合,保护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重新思考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归属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广博深远内涵的提炼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羌族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活态文化,具有较强的经验性、难言性、稀缺性,因此在"文化环保"运动兴起的今天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予以发展具有现实价值。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如下路径:科学划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整体性保护;秉承公共性、公益性;适度商业开发;传承人遴选与认定的团体性、民间化,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出发,系统描述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国家政策给予该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活态传承有机融合,碰撞出无比绚烂的火花。在这样的融合下,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使得非物质文化在传播中得以保存,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也因为非物质文化的融入而更加细腻隽永。其实,不管是传承模式,亦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便是它们最核心的要素。该文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影响因素及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冶 《精武》2012,(14):86-87
当今社会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加快、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断出现的新的体育竞技项目,都给相对较传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冲击,如果不加干预,将会给我国的体育文化多样性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体育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鉴于此,本文就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问题以及体育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措施三个方面做出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概括总结,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危机;最后,指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使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保护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应达到先进性、规范性和扩展性等性能要求。其系统设计应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数字加工模块、资源分类模块和网络平台管理模块等四大内容。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不仅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也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和传播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