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日趋成为课改关注的焦点和教育改革的中心话题。“如何构建一支优秀骨干教师团队,提升他们的学科专业素养,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教师专业水平和区域教学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已成为我市小学数学学科在推进课改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命题。5年来,我们通过创建市“骨干教师研修班”,采取团队互动、研修实践等方式,摸索出一条促进区域性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出一批优秀的课改实践者,同时还有效地推动区域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余传洋 《陕西教育》2011,(11):10-10
多年的校本研修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是落实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在校本团队的打造中,我校紧紧围绕“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林如军 《职教通讯》2023,(10):61-67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依靠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针对区域内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结构仍不合理、骨干教师比例仍需提升、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教科研聚合能力不足等现状,从专业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发展内在需要、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外在需要、职业教育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总体需要入手,启动区域特色的教师培养品牌探索,旨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综合素养,探索出一条中职教师队伍“三能四维,五星联动”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路径,打造了甬城“5A”教师培养模式,构建起“133”阶梯培养长效机制,努力引领教师队伍成长,形成区域教育培养品牌。  相似文献   

4.
张宏丽 《天津教育》2014,(21):80-82
教育部"2013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远程高端培训"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300位名师候选人,组建100个教师工作坊,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引领带动全国30000名市县级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5.
最近,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学校应从教师的师德、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六中致力于统整“学校文化建设”、“教师团队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科研”、“课程建设”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等.搭建广阔而有效的研修平台。促进教师自我更新,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6.
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作为教师教育的新范式、新途径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立足于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充分发挥校本研修中学生参与、团队推动、专业引领和中小学实践基地的资源共享,以期推动师范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提高师范院校师资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输送高素质师资。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面临较为突出的专业发展困境。贵州省依托2021年起推进实施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积极探索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路径,初步形成可资借鉴的有效经验。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明确目标任务,激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研训导”一体化机制,以跨校教师研修团队为载体,以主题式研修训练为重点,以三级专家指导委员会为保障,系统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三是设立民族地区基础学科(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课题,以“小精实新”课题研究为驱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素养,推动乡村教师及学校持续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银弟 《辅导员》2009,(13):110-111
校本研修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基础、最普通、最有效的做法。校本研修,不是教师个人的“自娱白乐”,也不是学校的“墨守成规”,而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的有效举措。教师的发展、成长有着客观的规律,校本研修就是探索教师成长规律的重要实践。多年来,我校开展的校本研修作如下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王芳 《现代教学》2013,(11):6-6
我校以“合作共融、分享共赢”为研修文化内涵,以分层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摘星”机制为引擎,全面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培养出了一支师德素养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个体培养向团队协同发展转变,教学创新团队对助力教师成长、提升优势专业竞争力、推动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存在建设基础薄弱、团队无法满足重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等困境。高职院校应从制定“双师型”教师及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打造校企双向流动机制、优化团队结构并促进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增强团队合力及提升团队创新水平等方面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而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又依赖于校本研修活动的全面开展与有效落实。“望二学堂”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诞生”的,它力图通过构建支持系统、完善操作系统,让学校成为“时时可学习,处处皆学堂,人人是学者”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让具有学堂特色的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发布,让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成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如何大规模、个性化地培养教师数字素养,有效提升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意愿、能力和责任,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学校可构建以有效决策为鲜明特点的“私属”专家团队,依托“测—评—培”路径,从顶层设计、学科引领和校本实践层面精准施策,从而整体促进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3.
浣江小学课题组运用“教师21世纪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平台”进行小学网络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通过反复的实践研究,构建了“PDT专业成长平台与学科课题的整合”、“PDT成长论坛与教研员现场指导相结合”、“录制网络视频课+专家现场指导”、“精品课堂+QQ网研+成长论坛”等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网络教研模式。课题组围绕“特色网络教研组、教师专业成长协会、青年教师成长港湾、班主任成长园”四个概念团队开展了系列网研,培养了团队凝聚力、实战力、研修力,从而提升网络教研的实效性,增强教师个人专业的教学品质,不断促进整个网络教研团队的再发展,实现了在网络教研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上,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以“推进研训机构建设,增强研训工作母机性能”“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加强研修资源共享,拓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推动区域教师研修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5.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历来是学校管理的重头戏,我校遵循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以提高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水平为目标,在强有力的团队协作小组指导下,健全了“三班一结”(三班指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组研修班,一结指师徒结对)的教师培养管理机制,突出“研修”功能,重视研修的整体部署,加强对教研组等研修组织的管理与指导,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自尊自强、知识渊博、能力全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重庆市万州区初中政治名师工作室根据区域教育现状,以基于学科实践的初中思政课“生本课堂”为教学主张,以理论支撑、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实践研修为核心,开展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有厚度的实践研究,构建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促进研修成员的素养提升和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校本研修是中小学教师群体成长的重要路径。引领与提升中小学校本研修质量,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河池学院基于地缘优势,依托高校专家资源和学术资源,深度推进与区域小学“U-S”协作,以“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为研修理念,探索构建课程理解、课例研究、课题指导为路径的“三课”联动校本研修模式,有效促进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改进,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根本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之一。把“校本研修”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和突破口是我校教师一致的共识。几年来.学校的教研组建设也随着校本研修的深入展开而快速发展,化学教研组借助小班校本研修而迅速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9.
绍兴市柯桥区在基于素养提升的青年教师成长区域实践中,建构了“共建共享共成长”的幼儿园城乡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了“青檬”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体系和“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反思评价”三方闭环开展的“青檬”研修基本路径,创新了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也促进了城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区域教科研部门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研修,目标是促使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按照"学习理解—认同内化—建构生成—外化实践"流程,围绕校本研修主体及工作重点,构建"区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研修工作模型"。依据"区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校本研修活动模板",校本研修团队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观察、教学反思等专业方面落地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