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以"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为主题,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回应、实践智慧与案例,以及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等议题展开研讨。因循疫情防控催生的新常态,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和更长远的视野推动未来教育的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于2020年11月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课程论坛以"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为主题,探讨了教育新常态的形成背景及主要特征,从教育目标、课程开发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育新常态做了理论回应,分享了混合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新常态下的实践探索经验,并对教育新常态进行了多角度的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课程文化历来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新时代正在推动着课程文化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十四五"发展规划、教育现代化2035进程、后疫情的教育生态等方面的诉求。具备"新常态"的课程文化,总体展现出共生性、智能性、自觉性、协衡性、审美性等特性。课程文化的"新常态"要持续发挥对课程高质量建设的积极效果,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人为因素的能动性,即需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技术等维度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协同一致,形成合力,筑牢课程文化的"新常态",以更加契合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线教学是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关注价值主体需求、创新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路径,是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质量功能展开的视角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服务质量在课程教学特性满足价值主体需求方面有显著的中介调节作用。为提升课程质量,课程设计与开发者应:注重价值主体需求实在信息的伴随式采集和深度分析,增强课程的移情性设计;加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系统性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模型,增强课程的响应性设计;组建跨学科团队,强化学习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强课程的有形性设计;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先期运行效果的有形性和响应性评估,实现课程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课程满足未来教育的发展目标?如何把握教育新常态下的课程发展趋势? 2020年11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举办了"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混合式教学的迅速发展,综合疫情期间各大高校积累的线上教学实践经验,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故开展新常态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显得十分迫切。针对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混合式课程的特点,重构混合式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混合式课程学习全过程的教育大数据,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疫情下的中国行动"微课程,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为基本引领,提炼了"疫情下的中国速度""疫情下的中国担当""疫情下的法治精神""疫情下的世界协同""疫情下的生存反思""疫情下的宅家生活"六大关键主题资源;与教材相链接,力求植根儿童生活和儿童特点,体现其深度价值;综合考虑居家学习与返校开学拓展课程实施路径,观照"疫情教育"与"后疫情教育",积极探索抗疫德育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态化整合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利用远程开放教育培养培训教师成为普遍做法的同时,师范教育课程的实践性的表达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课程的实践性必须由技术性实践转向教育实践智慧语境下的课程实践,以教学实践反思为有效路径,把教育和教师生活有机统一,打破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隔离,理论学习和实践分离,使教学实践由最后环节化为学习生活实践交互作用的本然与常态。  相似文献   

9.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于2019年11月1日-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以"多元视角下的课程整合"为主题,本次课程论坛围绕课程整合的理念、路径、经验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沿循课程整合的应然思考、课程整合的国际经验、课程整合的中国故事这一逻辑,本文对论坛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然后面向未来,提出课程整合研究应注重丰富整合意蕴,统筹分合关系,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于2020年11月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了"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就新常态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研讨.在理论方面,会议提倡回归学生、回归学习,思辨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探究教学理念新模式,创新理解、归旨育人.在实践方面,会议提出,要构建大单元、多类型的整合式育人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双线互动融合,加强教师专业资本积累,建设具备双线教学胜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这些观点为各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文章首先对生物力学课程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生物力学课程线上教学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生物力学课程线上教学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高职院校赢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职业教育数字化是开辟职业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也需要紧跟时代,以智能技术激活教育数据的价值,赋能教学实践的痛点问题,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范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为基本路径,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职院校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时代新形势和学生新特点,呈现出机遇与挑战.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遇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育人本领.以辅导员为施教主体,通过课程教学的形式,对学生群体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服务与管理工作,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体系新模式.新型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教育模式体现教育的目标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提升辅导员思政工作课程化能力、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时代感,使辅导员的工作由以往碎片化、零散化形式转变为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捧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已经启动,项目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等异彩纷呈.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的深度阐述,为课程和教学改革设计出可供借鉴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跟踪国际合作教育学生引进的国外课程,积极借鉴国外先进课程开发理念和课程模式,探索现在西方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与内容方面,其开发理念和课程模式非常值得我们肯定与借鉴,符合我国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通过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推动国际合作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为国际合作教育学生今后赴合作院校学习所面临的新的教学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生产生活遭受许多负面影响,对外教学更是深受阻滞。在持续不断的疫情纷扰下,线上教学已经成为中文国际教育教学的常态。因贵州师范大学2020“汉语桥”线上团组在疫情期间成功为越南学生进行线上对外教学,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线上团组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教师实践为后疫情时代下线上中文国际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新途径,供相关教学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教育机构广泛采取在线教学形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融汇专业知识,这对在线实践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2020年浙江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二年级暑期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在线实践课程的实施方式,总结...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职业院校春季学期全面转向在线教学.文章对53所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报告进行了文本分析,旨在呈现职业院校防疫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成效并揭示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信息化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职业院校关注并实施了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力图通过多个角度、多种方式保障防疫期间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但由于第一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也存在评价意识相对薄弱、评价内容维度不全、评价主体对教师与学生重视不足、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结果的应用意识相对薄弱等问题.疫情之后,混合教学将成为新常态,对此,文章提出了今后职业院校开展混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全球化、科技化背景的影响下,全球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呈现出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趋势.随着各国间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交流的日益增多,我国传统的课程资源建设理念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先进教育理念的冲击,只有充分了解当代国际课程资源建设发展的进程,才能更好的利用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我们不能盲目的把其他国家的教育成果直接应用到我国的教育领域,而是应该在认清我国现阶段高校课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后来加以利用,无论是从理念上的接受,还是在内容、机制建设方面都需要教育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拳文就对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发展及国内课程资源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后,进一步研究,阐述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影响及启示。从中获得经验来促进中国的高等教育课程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尜,形成对策、积聚优势、创新培养,发展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是艺术类专业以及传媒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设计制作技能,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章以课程思政在“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与教师的现状特征,围绕“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内容以及应用路径进行研究及阐述,为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强化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