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迅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而且普及的教学手段,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涌现出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并被广泛运用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将“翻转课堂”应用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可以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成长为“主动学习者”。跳绳是广州市体育中考项目之一,跳绳运动能够促进学生肌肉生长,提高身体灵活性及协调性。为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以七年级跳绳教学为例,选取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七年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进行测试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査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关于体育课堂的兴趣水平及参与程度、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跳绳水平进行测量与评定。指出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区等多个层面进行探査研究,为进一步完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做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和谐课堂互动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个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构建和谐互动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个性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探究式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锻炼独立思考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中,在教师有效组织和指导下,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自主控制数学探究过程,有助于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自主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并提升其探索求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本科篮球普修战术课运用分组学习模式的初步实验,得出分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篮球战术技能,教学中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形成群体凝聚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分组学习模式在本科篮球战术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整合,iPad悄悄走进了课堂。iPad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设备,如何将其引入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课堂效果值得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深入思考,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指出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地整合。文章主要就如何运用iPad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一些思考和见解,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不断深入,引起了数学教学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促进了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资源几个要素构成的教学结构的变革,优化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运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来教授我们的学生。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激起兴趣、突破重难点与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方面的运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把数学模型和数学实验与工程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活跃大学数学课堂的气氛,又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数学从一门单纯的“知识”变成一种实用的“技术”。这切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想与目的,能促进工科学生从单一学科思维向跨学科思维方式转变,把工程实践和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而且数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浩 《体育风尚》2020,(1):120-120,19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完全渗透入各个行业,而在教育教学之中的应用也逐渐在普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但是对于体育课程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却十分罕见,所以在小学室内体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应当紧抓科技教学的时代理念,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内化理解,快速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要领,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平台,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学数学课堂教学素以严谨著称,讲究有章可循、循序渐进,教师也只采用一些简单的教具,这就导致一些数学课堂教学呆板,缺乏生动性;教师教学感觉费力不讨好,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的不足,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革命,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更有效手段和途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学习资料图像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静态的图象动态化,教学过程密集化,从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既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也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交际有良好辅助作用,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确立新型英语教学的观念,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拓展课堂教学,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智慧体育教学的价值、实施框架、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开展思路。智慧体育教学价值:拓展学生体育学习时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强体育课堂深度学习。实施框架:基于智能平台设定精准教学目标,基于学情传授适切性教学内容,基于信息技术形成一体化学习路径,基于数据驱动构建智慧教学场景,基于动态数据监测评估教学过程。问题:智能设施供给不足,技术应用效果欠佳,技术融合存在限制,课堂实施过程欠佳。开展思路:树立数据驱动智慧教学理念,构建智慧体育教学平台;正视人工智能技术的有限性,警惕过度依赖智能技术;注重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建立数据与教学行为有效连接;提升体育教师素养,发挥智慧体育教学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技术运用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其中,在高校教育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乐趣,并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人体结构与健康教学中,因人体结构比较复杂,仅靠教材中的图片全面展示人体结构,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相关的知识,而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因此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体育专业学生没有基础,对于一些专业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为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人体结构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图文结合的效果,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该文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人体结构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人体结构与健康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引入体育教学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给体育课的示范教学带来了新的展示。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观赏到优秀教师或优秀运动员的动作示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理解、操作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时出现不合理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引入后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用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用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体育知识,而不应是课堂的主角。一、信息技术引入体育课堂要把握精讲多练原则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依旧要把握好"精讲多练"的原则,因为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练习才能掌握技能,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练习。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使练习设计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