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水灌溉技术方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情况 利辛县位于淮北平原中西部,面积1950km~2,可耕地180万亩,总人口1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0万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是由于农村生产措施落后,灌溉设施不健全,大多数土地属于中低产田。北部井灌区,现有耕地面积120万亩,随着除涝工程配套的不断完善,井灌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单井出水量逐渐减少,南部河灌区地表水资源也相当紧张,一遇干旱水稻面积大幅度下降,如何发展灌溉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  相似文献   

2.
陈吉余 《资源科学》1979,1(1):53-57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岛屿5000余个。绵长的海岸线上,海涂资源非常丰富。海涂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面积的可耕土地,海涂为水产繁殖的场所,沿海有很多滩涂用于贝类养殖。海岸带沉积物在波浪作用下,使有些砂矿富集于海滨。高潮滩上与其相连的海滨平原,引水制盐,自古以来,海涂的植物资源,可为轻工原料,有的也为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3.
徐志康 《资源科学》1987,9(1):14-20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 京津地区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其地貌大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从2200m以上的高峰,逐级下降到5m以下的滨海低平原,呈山地—丘陵—平原—滨海明显的多层性的地貌阶梯格局。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32.9%,平原和滨海低地合占67.1%。这里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分区中;②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作用,造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对较高,景观优势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区,农业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主体地位,景观则呈现较低的多样性性和均匀度,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的山地平原过度地区,加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致使这些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李彪  邵景安  苏维词 《资源科学》2013,35(1):216-224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数理模型,分析阻碍三峡库区土地流转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为土地使用权的灵活使用打开一条流转双方可有效对接的便捷通道.首先假设农户为“理性经济人”,将农户综合净收益分解为生产、流转和非农三项,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库区土地流转双方对接受阻的困境在于双方均想借助土地流转将所持资源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以追求综合净收益的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为基准.然后基于双方净收益最大目标求解模型,理论解析库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作用轨迹:承包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收益安全系数和家庭拥有资本量共同影响农业生产的净收益,属流转双方作出流转决策行为的基础依据;单位面积土地流转年租金和流转年限共同控制土地流转净收益多少,属流转双方评判流转净收益的根本指标,是有效流转发生“博弈”的关键;非农就业概率和非农就业工资显著影响非农就业净收益,是开启农户对土地依赖性松动及拉动土地流转发生的根本力量和最主要的外施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廖正城 《资源科学》1984,6(2):74-83
广西土地总面积为23.6275万平方公里,各种地貌类型面积统计见表1。广西山地丘陵约古总面积76%,平原不足15%,是山多平原少的省区。现有耕地约3900万亩,占总面积11%。山多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构成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原西靠太行山,东临渤海,包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廊坊、沧州地区的山前平原、低平原和滨海各县,面积6万km~2,约占河北省面积的1/3,耕地6468万亩,人口3529万,耕地和人口均占河北省的2/3以上。河北平原是河北省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工农业发达,交通方便,工农业生产在河北省占有重要地位。该区光照条件好,适合小麦、棉花、花生等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但这一带水源欠缺,目前供水严重不足,水成了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今后水源应如何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节水型的工农业生产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现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依托单位:长春地理研究所地理位置及区域代表性: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辖区内的洪河农场,北纬47°25’,东经133°31’。三江平原生态类型为温带湿润平原湿地生态类型,是我国沼泽湿地集中分布而且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367.8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是大豆、水稻和小麦。沼泽湿地的保护、高投入农业和大量开垦,给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为对象,…  相似文献   

9.
西部山区农民的生活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用地。人们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利用超过其适宜承载能力将导致生产潜力下降、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本研究以甘肃南部山区26县为例,从土地人口容载率的角度来评估其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土地人口容载率定义为实际供养人口与适宜供养人口之比。土地实际供养人口是由其净初级生产力的经济产值来确定;土地适宜供养人口包括: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劳动力的可抚养人口和牧草地的适宜供养人口。考虑山区的特殊性,用地形复杂度校正系数来修正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的劳动力。结合前人对草地适宜载畜量的研究和纯牧业县玛曲的现状,推算草地单位面积适宜承载人口为0.026人/hm2。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农业生产用地的人口容载率为0.89,处于可持续发展的临界状态。鉴于人口增长、非农用地逐渐扩张的事实,该区域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开拓思路、多方并举。  相似文献   

10.
甘肃社会、经济、科技的总体发展战略甘肃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要根据甘肃的省情,从实际出发制订。甘肃的省情,我认为可以叫做“六多六少”:土地多,收入少;矿藏多,开发少;企业多,收益少;能源多,供电少;研究多,应用少;名胜多,观光少。土地多,收入少。甘肃的地域辽阔,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7%,居全国第7位。全省人均占有土地面积34亩。省内地形复杂,缺雨,温差较大。加上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生产发展缓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力和土地,是财富的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土地固有属性是具有一定的疆界,它的面积是有限的,各国人民是在固定的疆界内,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生活和劳动。因此,土地数量和它的生产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当地人口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敬文深 《资源科学》1989,11(4):45-51
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西至大邑、怀远、灌县;东达德阳、金堂、成都龙泉驿;北起安县秀水;南抵名山县,面积8460km~2。行政区属成都市、德阳市所辖,并包括雅安专区名山县一隅。全区人口1000多万。 平原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座落于平原西侧。解放30年来,平原区工农业生产均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方面,已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粮食作物农业区。平坝区农田602.21万亩,主产水稻、小麦、既是全省水稻高产区,又是全省小麦稳产高产区。  相似文献   

13.
地形约束下的西部山区农业生产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山区农民的生活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用地.人们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利用超过其适宜承载能力将导致生产潜力下降、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本研究以甘肃南部山区26县为例,从土地人口容载率的角度来评估其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土地人口容载率定义为实际供养人口与适宜供养人口之比.土地实际供养人口是由其净初级生产力的经济产值来确定;土地适宜供养人口包括: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劳动力的可抚养人口和牧草地的适宜供养人口.考虑山区的特殊性,用地形复杂度校正系数来修正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的劳动力.结合前人对草地适宜载畜量的研究和纯牧业县玛曲的现状,推算草地单位面积适宜承栽人口为0.026人/hm~2.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农业生产用地的人口容载率为0.89.处于可持续发展的临界状态.鉴于人口增长、非农用地逐渐扩张的事实,该区域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开拓思路、多方并举.  相似文献   

14.
泰和县农业区划编写组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土壤普查以及森林调查的基础上,编写了《江西省泰和县综合农业区划》,全文约九万字,现将其要点概述如下。 一、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泰和县位于我国中亚热带中部、赣江流域的中游,土地总面积约为400万亩,其中:山地占15.9%,丘陵占54.5%,河谷平原占29.6%,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而又有较大河谷平原的农业县。  相似文献   

15.
鲁西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包括聊城、德州、惠民三个地区,共3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37835平方公里,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24.7%。这里平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粮棉产区。但由于旱涝碱危害严重,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是全省和全国的低产区之一。为了研究黄淮海平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问题,1979年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初步摸  相似文献   

16.
京津唐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唐山市、秦皇岛市和廊坊地区。全区土地总面积为5.54万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为1.98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6%。本区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点建设和开发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多种原因也致使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对于这样的局面,要求农业经济结构要尽快从粗放原始的农业经济结构形式转向集约型的经济形式。结合实际,针对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丽  白云丽  辛良杰 《资源科学》2019,41(6):1102-1110
土地流转程度低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本文利用2017年对黑龙江、吉林两省12个行政村调研收集的312份农户问卷与1527个地块信息,采用OLS和Probit模型探讨了地块尺度上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耕地质量与地块转入及转出均有显著的相关作用。面积大、坡度平缓、灌溉条件好的地块转入的概率更高,而面积小和通勤距离远的地块转出概率较低。②非农收入越高,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越大。③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较大;家庭农业固定资产数量越大,农户越不愿意转出土地;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越小。因此,建议吸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土地,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与质量改善;同时,提高土地流转程度较高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梁流涛 《资源科学》2012,34(12):2249-2255
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考虑"非意欲"产出情况下的中国大陆地区1997年-2009年间31个省(市)农业土地生产效率,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考察农业土地生产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结论显示:①1997年-2009年间全国农业土地生产效率的平均值为0.692,提升空间较大。研究期内农业土地生产效率年均增长0.6%,但变化趋势表现为较大的波动性;②农业土地生产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不仅效率值较高,而且呈上升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同时呈下降趋势;③农业土地生产效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目前农业技术对农业土地生产率的贡献相对较小。不同区域农业土地生产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刘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1,33(2):294-301
本文对我国8个重要农业区1980s末至200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和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松嫩平原,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积聚在新疆、内蒙古东部区和华南蔗果区;②1980s末至2005年间8区耕地总量上升,其中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和三江平原增量显著,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减少,耕地空间重心由我国东部、中部复种指数较高的传统农业核心区向西北、东北等复种指数较低且生态相对脆弱地区迁移,整体土地生产能力有所下降;③各区草地面积皆下降,其中内蒙古东部区和新疆为减量主体;各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面积快速上升,其中黄淮海平原和松嫩平原面积增量占8区总增量的70%;林地面积总体增加,其中内蒙古东部区占8区林地净增总量的90%,而三江平原和黄淮海平原林地略降;④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增加,增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和松嫩平原,构成多为沙地、裸土地和盐碱地,表明局部地区存在土地退化现象;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和四川盆地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未利用地进一步减少,后备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