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变化着的大学自治的概念[英]E·R泰伯B·G绍特著潘莉娟译史伯鸿校在《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年第2期我们介绍了作者有关大学自治的概念及在福利导向时代的大学自治。作者认为,大学自治就是大学自我管理的权利,随着大学基金会(UFC)和高等教育基金会(HE...  相似文献   

2.
论雅斯贝尔斯哲学的特征和基本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雅斯贝尔斯哲学的特征和基本倾向袁义江一、雅斯贝尔斯的生平与著作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1883-1969)是20世纪德国第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他出生于奥登堡,从小多病,少年时患有支气管扩张症后导致心率失调,医生曾预言他活不过40...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初,德国的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提出“教学同科学研究相统一”的原则,今天似乎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理想而根植于人们强烈的信念之中。然而,正如美国加州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所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科学和高等教育的制约联系很少受到(人们的)注意”。虽然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本·戴维(Joseph Ben-Darid)在注意高等教育结构怎样形成科学进步方面实际上已做了独一无二的研究,巴西里亚热内卢大学研究所教授西蒙·施瓦茨曼(Simon  相似文献   

4.
冯·诺伊曼(VonNeu鄄mann,1903~1957)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由于他在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冯·诺依曼被誉为“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从小就天资聪颖,才智横溢,酷爱读书,兴趣广泛,除数学外,还喜欢历史和文学。17岁时,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1921~1925年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大学注册学习数学,但大部分时间在德国和瑞士的大学听课和写作,只是在期末回布达佩斯参加考试。26岁时,他相继获得苏黎世大学的化学学士学位和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1926~1929年间,在柏林大学任兼职讲师的冯·…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是研究场所”这种观念的传播中,起作用最大的人物当数在1809年创办柏林大学的威廉·冯·洪堡。在他之前,大学的唯一任务是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为他们将来担任神职或从政作准备。洪堡认为,大学教授不仅是教师,而且应当是学者和研究者。19世纪,洪堡的高教模式首先在美国的大学里传播开来,然后在欧洲扎下了根。事实证明,他的思想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世界各地,大学成了科学进步的中。心和智力活动活跃的场所。然而,不少学术研究水平低下,是纯粹为了提高个人的学术地位而进行的粗制滥造。更糟的是,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不出…  相似文献   

6.
《世界教育信息》2001,(5):14-17
一、德国科学研究的沿革德国科学研究拥有悠久的历史,著名的代表人物有15世纪的约翰内斯·古登堡、18世纪的洪堡兄弟和卡尔·弗利特利希·高斯等。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是德国科学研究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家,如蔡斯、西门子、科赫、伦琴以及爱因斯坦等等。这些科研先驱不仅为德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还首创了科研机构,从事系统的科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大批科学家遭到纳粹的迫害,德国的科学研究受到了抑  相似文献   

7.
7-11世纪吐蕃人的服饰希恩·卡曼著台建群译1975年《西藏评论》上发表了两篇短文 ̄①,提到7-11世纪雅隆部落和以后西藏西部地区的吐蕃王位的服饰风格特征,特别是国王们的穿着。在第一篇文里德金·赞格莫指出,在中亚和敦煌的壁画里,保存了大量的8-9世纪...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尼斯(Thomas·Harnisch) 背景资料: 195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在慕尼黑大学学习汉语,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汉学专业的教授。1978年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进修中文,后在德国马克思·普兰克(Maks·Planc)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9.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教育系系主任,专门研究美国教育政策与教育发展战略的资深学者詹姆斯·D·安德森教授于1998年12月初访问云南大学期间,发表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该报告列举的最新数据和美国政府为改革高等教育、提高美国的综合国力所采取的改革举措和新思路令人耳目一新。安德森的这一学术报告,很有必要向我国高教界同仁,尤其值得向我国政府官员和教育部门决策领导介绍,以期反思和修正我国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认识,使我国高等教育健康、顺利地进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0.
亨利·菲利普·塔潘的大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亨利·菲利普·塔潘是 1 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他的大学思想 :改造美国传统学院与重建新大学 ,选择德国大学模式作为美国新大学的模式 ,美国新大学应具备的特征和功能 ,保持美国大学的相对独立性。最后 ,评价了其大学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德国自然科学家,近代地质学、气候学、地磁学、生态学的创始人之一,在19世纪科学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日本高等教育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高等教育研究二十年胡建华,周川一、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与分期以高等教育,更确切地说是以大学教育为题的论述,早在19世纪初就已出现。J·G·费希特1817年写了《大学的理念与构想》一书,阐述了当时德国大学改革的精神与思想,1852年,英国的J·H纽曼...  相似文献   

13.
回忆·感谢·期望潘懋元《机械工业高教研究》创刊已经十个年头。编辑部嘱我为十周年纪念写几句话,勾起我与机械工业高教关系一段往事的回忆:1980年夏,原一机部高教局在长沙湖南大学为部属高校领导干部办了个讲习班,以前这类讲习班大都是学习政治的,这个讲习班却...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著名数学家欧拉(L.Euler,1707~1783),生于瑞士巴塞尔,并在巴塞尔度过其大学时代,先后定居俄国、德国,晚年在俄国度过。还在中学时,欧拉就显示出较高的数学天赋,他一有空就到大学里去听数学课,他的天才很快被著名数学家约翰·伯努利  相似文献   

15.
经教育部批准,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 99中国南京·大学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于1999年12月7日至10日在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曲钦岳、教育部有关领导钟秉林、陈祖福、著名教育家潘懋元、世界银行教育专家汉娜,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德国卡塞尔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40余所高校的18位中外大学校长和50多名高教研究专家参加了这次我国规模最大的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包括8所军事院校在内的在宁高校的30余位院校长和教务处长列席了会…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发端于19世纪初叶的德国。其创始人威廉·冯·洪堡(WilhelmvonHumboldt)提出了“教学和研究的自由”、“教学与研究的统一”以及“以研究促教育”的主张,认为大学应该是科学发现的苗圃和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场所,并由此开创了政府只负责举办大学而绝不被允许干涉大学教学和研究的所谓“文化国家”的先河。历史上,人们将这种主张称为“洪堡神话”。说它是神话,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意味着它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美丽谎言。事实上,自此之后,即使是德国大学,也没能朝着纯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倒是经常表现出国家化、职业化和专…  相似文献   

17.
国外高教资源配置三种模式的分析与启示许庆豫审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大致可划分为三种模式:政府控制模式、市场调节模式和自主大学模式。三种模式各以不同的高等教育观为基础,正如加雷斯·威廉斯所说:“任何一所大学获得经费的方式都是大学历史发展的关键阶...  相似文献   

18.
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19世纪中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学的进步代表人物。第斯多惠一生共写了15本教科书和9本供教师用的教学指南,共印了120版。有些教科书被译成了波兰文、俄文、荷兰文、丹麦文和其他文字等。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行政的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组织是一个“具有同样范围和强度的学科和事业单位组成的矩阵”。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是大学前进的二个必不可少的车轮。但是“学科和事业单位的相对重要性在各国高教系统的内部和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别”。 (见《高等教育系统》[美 ]伯顿·克拉克 )正是由于这种差别 ,导致了高等教育在实践上的千姿百态。大学行政与政府行政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为支持和保障大学学术活动开展的大学行政功能 ,使得大学行政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政理念呢 ?而我国大学中行政权力泛化的现状更引起了我们探究的兴趣。一、现实·忧虑·思考一个基本的事实是 ,在…  相似文献   

20.
马丁·布伯     
<正>马丁·布伯(Martin Buber),20世纪犹太哲学家和神学家、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家和领导者、德国犹太人成人教育计划主持者,以色列希伯莱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创立者。父母离异,3岁时布伯便与祖父所罗门·布伯一起生活直到14岁。青年时代,布伯相继在维也纳、莱比锡、柏林、苏黎世等地学习哲学、艺术史、语言学、文学史、精神病学和国民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