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内容整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田径类课程内容设置的历史回顾和改革现状的研究,指出现阶段实行的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和新时期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整合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考体育加试和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以及全民健身等层面审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内容,指出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田径课程,其课程内容在保留原有竞技性基础上,应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健身性、实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相适应,提出将田径类课程从单一的低策略性技能整合优化为趣味田径类、体能健身类、田径技术类、实用技能类四个板块组成的多元化高策略性技能。  相似文献   

3.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保障;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工作“母机”,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因此,本研究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为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从3大课程理论其侧重点不同的角度,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田径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进行理论探究,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革新建议,试图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田径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动向,论述了构建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田径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阐述了田径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体育课程标准实施为前提,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从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田径课程自身的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成长三个方面,并结合课程构建理论探讨了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以期为构建合理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课程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我国学校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困境,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呆板、学生主体性不足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校田径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着重对主体参与竞技型《田径》课堂教学训练模式的构建意义与构建策略进行探索,旨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学习田径课程的积极性,以期能够显著改善当前的田径课程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调查与理论分析,对中小学田径类课程内容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方法学的角度提出了中小学田径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理论构想与基本路径。认为坚持体育的大教育观,田径课程设置应服从儿童发展的需要,使田径课程内容生活化、兴趣化、人性化、多样化、乡土化。让城市儿童体验“挫折”,为农村儿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应以此作为田径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乡村体育教育课程竞技化,城市体育教育课程乡土化”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8.
包云  曹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1):67-68,111
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在探索中前行。借鉴于高校和普通高中关于田径类课程或项目的相关论述,并结合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将“田径类项目”的概念引入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中,并提出田径类项目以健身性、竞技性和实用性为三大属性,以基本锻炼能力、田径主要技术和户外生存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必选、限选和任选为三种教学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田径类项目在课程中的实施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召 《体育博览》2011,(7X):146-146
高校田径项目的教育教学在新时期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其他体育课程和项目教学的基础。本文首先明确了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田径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并挖掘了其深层次原因,最后从田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构建、田径测评考核体系的构建、明确田径教学目标以及优化田径教学课程项目设置四个方面提出了田径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新课程为中学田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景象。然而,审视当前的中学田径教学,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墨守成规,教学方法上的因循守旧,片面重视运动技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缺少创新与突破。田径课程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对于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毋容置疑的,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其所特具的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十所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田径类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田径类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疑虑和分歧,内容涉及对田径类课程的理解和实践现状、田径课程与新课程之间的关系、评价体系整合和新课程的开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琳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1):100-101,96
通过对国内10所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网上资源的比较与分析,得出其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找出其差别或不同的地方,结合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和当前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今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提出适合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网上内容的新模式,从而为参与田径课程教学的师生及有关人员提供更好的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能否得以提升,不仅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体质健康的人才。大学生即将走出社会,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习得,也要注重身体的锻炼,像田径运动就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最佳途径。因此,本文首先介绍兴趣在田径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田径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基于兴趣视角的大学田径课程内容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次课程改革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又称“必修必选”)和选修(又称“必修自选”)两部分。其中,“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选修1学分”。“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也就是说,对于田径类项目系列每位学生至少要必修1个模块。基于课程这样的要求与当前进行的改革实验,本文对该类模块若干问题提出探讨,以期能够不断提高认识与科学合理地践行,更好地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标准考虑体系中,田径类课程以其对学生特殊锻炼的价值而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解新课程标准下徐州地区田径课教学的现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老师进行田径教学时,没有完全按照新课标要求的内容进行:在制定田径计划时,没有优先学生的兴趣和田径各个项目的锻炼价值;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缺乏创新性探索;测评考试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体院体育系田径课程的特点,课程的结构与教学“纲要”,教学系统的构成与工作流程等问题的讨论与分析,指出了现行体院田径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依据现代教学论与课程论的系统,整体观与最优化理论对体院田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与方法做了重点的陈述,提出了“精选课程内容、优化教学人员的结构、稳定教师教学任务与学术研究方向,按照身体素质教学→动作技能教学→发展专项能力教学”的三级教学模式,重建体院田径课程的整体教学方案,对体院体育系的田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征求多位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田径类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了较为合理的、更加有利于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理论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征求多位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田径类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解决当前田径理论教学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兵 《体育师友》2015,(3):9-10
<正>成功的教学必有完善的计划,即使有再强的执行力而没有好的计划也于事无补;教学计划是教师学习与实践、思考与探索的结果,是教学实践、反思及不断升华的历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必要厘清几点:一、厘清学段教学内容,构建水平四学校教学内容框架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构建的核心之一,整体构建是涉及全校的课程内容分布的问题,厘清三级课程管理系统学段教学内容,构建学校教学内容框架。《课标》(2011版)列举的课程内容如田径类、球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目标与特点,结合国内外课程理论研究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与理性分析方法。对我国体育学校职业大专田径课程设置的情况及发展趋势进分析,提出课程设置应以发展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为主,以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体育职能教育需求作为田径课程内容设置的主导思想。认为田径课程设置的改革应以学科知识的改良与精选作为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田径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注重考虑田径课程内容设置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