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常心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的事情都是他未来的财富。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未必都是一帆风顺;让孩子尝试一下挫折,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歌中唱道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关键的是我们做父母的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时,由于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当了三个多学期的体育队长给撤了。这对于我家“小官迷”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那时正值我出差在外地,待我回来后,发现他经常躲着我,上学让他戴…  相似文献   

2.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3.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4.
不遵守纪律不爱学习的小磊转变了。一向与老师一脑门子官司的小磊父亲也喜笑颜开了,用他的话说:“过去一见老师就是云遮月,现在是艳阳天。” 从云遮月到艳阳天这一转变,是老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老师与孩子父母交往方式的转变。 三年前,小磊来到了我们班。他顽皮好动,手脚永不停歇。对这个孩子我早就知道;对他那护短的爸爸我更有极坏的印象。 同组老师说:“小磊的爸爸有两大功能:为孩子护短;教训班主任。”我心想:我可不是年轻教师,上来就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一次,小磊的爸爸问我:“以前我儿子的作业不是优就是良,怎么到您…  相似文献   

5.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就一定会和父母之间发生对立、冲撞、矛盾或隔膜吗?儿子今年上初二,而我们夫妻俩,一个一只脚已经踏进“知天命”的岁月,另一个已经进入“不惑之年”多时,有人评价我们的家庭是“青春期”遭遇上了“更年期”。但是好像原本应该“战事”不断的日子,现在看来似乎还是相当的平静,儿子和我们之间并没有多少不愉快发生。如果说长大了的孩子身上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不真实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如何看待或对待这些变化。刚上初中不久,儿子就写入团申请书,因为他当时不太会写,所以没少向我问这问那。转眼两年过…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半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吝于付出,我们是无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的。相反,一个从小懂得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7.
我的忘年交之中,年龄最小的就是我的儿子汪洋。这孩子有很多优点,但通过我的分析筛选发现,他也有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自信。这已经成为制约孩子成长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比如小学四年级的他在生人面前不爱说话或者声音特小;又比如他和小伙伴们玩时总是旁观,不能参与其中,课堂上也不愿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等。当然也有其他的畏手缩脚和不开通不大方。忌疾讳医不行。通过老师与父母的共同帮助,仅半年时间,儿子进步还真不小。怎么做的呢?拜师,第一件。在一个老师和我都愿相约的学期初,我去拜访了汪洋的老师,跟老师请教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8.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9.
常听到父母们发出这样的埋怨:“现在的孩子太能消费了,花父母的钱不知道心疼。我儿子每个星期都要去麦当劳,一次不去就闹情绪,还说我们不爱他。他每个月的零花钱怎么也得300多元,不是请同学吃饭,就是买小玩具,要不就去打游戏。我们说他花钱多,他不以为然,说‘才300多元,我们每个月赚3000元多呢!’唉,孩子哪里知道父母的苦啊!”“孩子太没责任心了,自己的事情根本不放在心上。每天都好像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替他上学,要为他收拾书包、带上学的用品,要帮助他检查作业。如果一次忘记了就要被埋怨,哭着说都怪我们不给他拿桌套、鞋套、橡皮等,被老师…  相似文献   

10.
说到用语言教育孩子还是用行动教育孩子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父亲带着孩子去参加儿童攀岩比赛,父亲是个攀岩爱好者,儿子的身体素质也不错。比赛时父亲站在场外不停地给儿子喊加油,儿子也能清晰地听见父亲的声音“别紧张!”“快一点儿!”“别害怕!”可是最终儿子还是输掉了比赛。事后孩子对他的父亲说:“其实当时我一点儿也不紧张,也不害怕,可就是不知道哪一个支点最有利于继续向上爬,而且手指头在岩壁上怎么也使不上劲。由于没选好支点,最后脱手了,才会输给对手。”父亲听后有些遗憾,  相似文献   

11.
萧于 《家庭与家教》2006,(10):54-55
我们有一个儿子,今年十三岁,养尊处优惯了,心理非常脆弱: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暴跳如雷;批评一句,就要反驳家长十句;刚刚把他从“掌心”放下就说家长冷落了他,不爱他;稍微延迟一下他的要求就四处告状(向爷爷、奶奶等),甚至以破坏家电家具相威胁;学习成绩不好还不让说,一说就骂人、赌气,甚至离家出走;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简直来了个大掉个,父母成了“孙子”,儿子成了“老子”。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四川家长李民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表面该指责的是孩子,实际该检讨的是家长自己。家长为人父母之初就没有摆好孩子的位置。若从小就把孩子当做家庭的普通…  相似文献   

12.
邻居的儿子明明长得不漂亮,可以说有点丑:塌鼻子,绿豆眼,上嘴唇遮不住“多层次”的牙齿,黝黑的小脸上还有些坑坑洼洼,再加上他平时爱穿黑衣服,所以经常自我解嘲说:“如果把我扔到煤堆里,准是块上等煤,能卖个好价钱。”更要命的是他无论怎么用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可孩子憨厚、老实、爱劳动、有爱心、身体强壮,小学时经常拿回家劳动奖状和运动会奖状。父母和老师都很爱他。他自己也整天乐呵呵地出出进进。明明上了初一后,渐渐地像是变了一个孩子似的,学习不用功了,也不早早地到学校去打扫卫生了,整天闷闷不乐。终于有一天…  相似文献   

13.
孩子胆大,富有勇气,在很大程度上是锻炼出来的。孩子的胆量生来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天生不爱说话,害怕生人,不敢表现自己。我们不要简单地看成是缺点,有些孩子胆小,父母也有责任。父母安全意识过强,老是吓唬孩子,孩子干什么父母都说“危险”,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也不敢摸,什么也不敢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自然就是胆小、怕事、没有勇气。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森森自理能力很差,十分胆小,别的小朋友在那里玩滑梯,他躲得远远的。老师走过去问:“你看好玩吗?”他说:“好玩。”老师说:“那咱们走近一点。”老师就拉他靠近滑梯。他看别人玩得那么…  相似文献   

14.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15.
背景资料: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去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情感缺失”,他们缺少同情,不会感动。为了让孩子“懂得爱”,从爱父母开始,学会爱,感受爱,并将这种爱洒向需要它的地方。设计《爱的变奏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在“爱”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用爱心去回报爱他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之前,儿子在父亲的眼里可算得上是个小绵羊,叫他朝东不朝西,让他朝南不朝北。如今,孩子已步入青春期,小绵羊变成了一头东北虎,一言一行处处与父母顶着干。在一次“孩子有话要说”的亲子沟通活动中,孩子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爸  相似文献   

17.
许多刚从幼师学校毕业的教师,由于没有做父母的体验,感受不到父母对子女的那份情和爱,因此,在工作中常听到她们这样一些怨言:“XX小朋友的家长真难缠,昨天,孩子回家有点不高兴,便来兴师问罪,怀疑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吃了什么亏。”“XX家长更厉害,他的孩子做游戏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已经跟他打了招呼,还要寻根究底,问怎么摔的,摔在哪儿,有没有人推他,好像天底下只有他家孩子最宝贝。”其实,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理。农村里有句俗语说得好:“喇痢头儿子自家的好。”任何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最聪明的人。所以,教…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母亲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都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但要想让自己的孩子逐渐地改掉缺点,发挥优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学会欣赏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我的儿子五岁了,也是一个缺点不少的孩子。他任性执拗,内向胆小,且比较自私。因望子成龙心切,我一直对他要求很高,经常训斥他。他内向胆小,见了人不说话,我见了人先抱歉地说:“这孩子真没礼貌。”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认可了,破罐破摔了,见人更是无动于衷。幼儿园里发小红花,别人问他得了没有,他不吭声,我先惭愧…  相似文献   

19.
鲁班教子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创造发明家。他有一个儿子叫伢子,孩子倒是很聪明,就是不爱干活。儿子到15岁了,鲁班觉得应该教儿子掌握谋生的本领了。鲁班问儿子:“你想干什么活儿?”儿子说:“种田。”鲁班就送儿  相似文献   

20.
我朋友的儿子今年4岁了,长得虎头虎脑,样子很讨人喜欢,但性格很孤僻,不愿与同伴交往,一天到晚都显得很安静,在父母的怀里呆上一小时也不闹。比他小的孩子去抢他的玩具,他也只知道哭。平时他最爱做的游戏就是“过家家”,但总是一个人做游戏,从不与小伙伴合作。我的朋友看到别的孩子那么调皮,总是说:“唉,我儿子要有他们一半调皮就好了。”看到朋友那么着急,我真希望你们能帮助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