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学生思想工作,教师十分需要学习心理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将有关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合和加工,这样可以避免“个体手工劳动”式的低效结果。笔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丐尊语)的道理,于是,我总是用心去留意周围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发现问题,立即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之间发生纠纷是常事。作为教师怎样解决纠纷呢?我认为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社会化经验的不断积累,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幼儿小班时期的纠纷主要表现为“争抢玩具”的纠纷。此时的幼儿刚从以我为中心的家庭环境进入人人平等的集体环境,他们可能为了自己所喜爱的玩具去攻击别人。解决这样的纠纷,我认为应采取教师甲的方式,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因为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不能很好地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像教师甲那样及时调解和教育,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要不断地强化。到了中班,幼儿…  相似文献   

3.
唐金龙 《教书育人》2006,(12):60-60
1999-2001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三年的学习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识、见解、观点。在学习期间,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学校的先进做法,畅谈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有同学提出的“学生选教师”的做法让我眼睛一亮。心想,这样的做法肯定可以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而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否则,如果教学水平差,分数提不高,学生自然就不喜欢,肯定会被学生一票否决。这样做可以使教师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急迫感,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思想;学校管理者也可以轻松驾驭,不再需要“按住牛头吃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参与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教师必须时时降低姿态,常常转换角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应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弓l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根据情况需要,尽可能做好学生的“同伴”、“听众”等,最终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杨文杰 《云南教育》2004,(26):32-33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体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而主体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新课程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求教师大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作为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塑造”,但学生毕竟与泥团木块不同,他们无法随学校与教师的心愿成为理想的“泥塑木雕”。所以,必须创造适合学生的“塑造”方式,否则,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学生作无原则的迁就和迎合,它是由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时代发展到今天的需要所决定的。就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了解学生的需要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被承认的需要,如果教师能了解到学生这一最根本的需要,并把它作为重要工作,那么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班级管理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1.关于“读”。据我观察目前有两种“读书”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方式称其为“懒惰型”,即教师放任学生自由读。这种方式,其表面看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实这种方式最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第二种方式是“包办型”。即读书由教师领读。分析句子、段落、文章都由教师代替,学生只是跟教师做笔记,记录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种方式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仔细研究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将这些真实的想法作为学生开展探究、研讨、思辩的认识基础。教师作为学生科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倾听学生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及时把握课堂生成,调整‘预设,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性。那么,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倾听”,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科学学习的实际状况,从而切实有效地给予学生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呢?  相似文献   

10.
当班主任老师,由于工作关系,需要经常跟学生接触,就免不了和学生聊天。通过聊天,能增进了解,沟通彼此的思想。但做为班主任老师和学生聊天,既要说心里话,又不能没有节制地信口开河。到底怎样聊天才能达到增进师生友谊,却又不离“谱”呢?我感到,应注意“四多四少”。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社会课教学中,小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较弱。因此,社会课教师必须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那么如何在社会课教学中去实现主体性教学,给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教学,使学生在主动的自我学习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制定了“双减”政策和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了解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双减”政策前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发现“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参与校外辅导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方式、强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课外体育锻炼氛围趋于向好。  相似文献   

13.
《云南教育》编辑部组织广大教师就“如何对待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展开讨论,我认为很有必要、十分及时。当前,确有部份教师以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影响下一课的听讲”为理由,把学生驱赶出教  相似文献   

14.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吃透教材,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吃透学生,了解学生们头脑中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总结反思;而学生的“学后记”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学习体验和学生内在需要的有效载体。运用“学后记”,反思学生学习兴趣;反思学生创造性思维;反思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学后记”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双向评价方式,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读,学生跟读;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只有教师布置了作业,学生才会去完成,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兴趣就发生了弱化.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也没有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才是英语学习的主人.通过总结反思自己平时的英语教学工作,发现教师需要从“心”开始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即抓住好奇心,激起求知心,树立自信心,以此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陈淑蓉 《现代教学》2004,(12):53-5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我对怎样带好一部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不够扎实的学生有了一些方法。对于这些学生,也许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定义,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想要引导他们走出困境,缩小差距,就需要我们教师对症下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数学“综合与实践”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介入,导致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的需求被漠视、主体地位被弱化,学生在活动中会被牵着鼻子走.对症下药,可以通过“师生共同研制问题”“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讲解注重启发引导”等途径还给学生三项“权利”,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  相似文献   

18.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有人说:“不懂得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我看,这一见解十分精当。教师怎样做到爱生呢? 第一、教师必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徐特立同志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学生家庭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心中不明,缺乏了解,既不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  相似文献   

19.
做作业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而教师也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风。通常,教师惯用评判正误的“√”“×”和划分等级的“优”“良”“合格”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这样的评价冰冷死板,既不能对学生起到启迪、激励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转变这一评价方式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教师不能再通过耳提面命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与自主管理有效融合,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和成长,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管理、参与班级管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逐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后,其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升,素质教育目标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