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与价值观的产物和表现。中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都是有“情”之物,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品读这些好文章,  相似文献   

2.
聚焦托物言志作文是中学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又是难点。托物言志,横跨了两种性质的内容,既要写形象化的"物",又要写抽象化的"志",所以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运用,是感性和理性的立体体现。托物言志,要求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统一。内在的,要求"物"所体现的精神与"志"有本  相似文献   

3.
以描景状物为主,托物言志的散文讲究含蓄蕴籍的意境创造,本文通过对几篇以描景状物为主托物言志散文的简析,介绍了鉴赏这类散文意境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备考提示写景咏物类散文主要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寄托深意。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借此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常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作者往往用含蓄的词句点明文章深层的主旨以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这种题材的散文一直是高考散文阅读选材的重点,也是多数学生感觉  相似文献   

5.
托物且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怎样在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呢?同学们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寻找要托之物 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相托的,同学们要认真比较筛选,选出最能表达自己"志向"的事物.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而我们则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寻找: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两种不同的抒情方式展开讨论,以陆游和李清照两首梅花词作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二者表情达志的不同,甄别景与物、情与志的不同,从而达到区分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两种表现手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本单元的点睛之作,可作为写景状物散文写作的范例。读的目的是为了写,这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可谓是散文写作的典范,以下几点值得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8.
【考点解说】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通常就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而言。以写作的内容分,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等。  相似文献   

9.
<正>托物言志,又叫咏物言志,指的是一种借助具有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寄托特定情思的表现手法。记叙文中的托物言志,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事物的形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愿望等。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物"为基础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物"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写志的基础是咏物,如果不能在文中很好地展现所  相似文献   

10.
“诗言志”。古代诗歌言志有多种手法,直抒胸臆而外,借景抒怀、以古喻今、托物言志等都是诗人寄寓心志的常见方法。所谓“托物言志”,是指诗歌创作中一种凭借外物寄寓心志的表现手法。诗人所言之“志”,有时亦称哲理、情感、主旨、意蕴等,这种艺术方法,可使诗歌含蓄蕴藉。本拟就“托物言志”类诗歌的特征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为一个散文诗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引发的联想和想象,语言优美,蕴涵丰富。作为散文诗,必然会经常用到象征和托物言志这两种表现手法。有入认为,象征即等于托物言志,而我认为,象征和托物言志,当然有相通、相融的一面,但绝非本质上的一回事。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阅读向来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考试中最大的拦路虎。中国诗歌向来讲究含蓄,忌讳浅显直白,抒情往往曲折幽杳,方式方法尽皆不同。这都为诗歌教学带来了难点,有的触景生情,有的寓情于景,还有的以景结情,甚至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等。本文试图用常见的诗句来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对比区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导引《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把握文本,揣摩表现手法;二是把握  相似文献   

14.
在作家笔下,松树为何会那样坚强挺拔?也许蕴含其中的正是作者顽强向上的个性;荷花为何会如此孤傲高洁?也许倾注其中的正是作者追求圣洁的情操.这样的写作方法被称之为托物言志.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陋室铭》《爱莲说》这两篇托物言志的名文被编者放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同一课中,编者的比较教学意图显而易见;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看到两者"托物言志"手法的同,围绕相同点去组织教学,而恰恰没有看到两文在"托物言志"这"同"的外衣下,包裹着迥然不同的内涵和旨趣这一巨大的"异",  相似文献   

16.
《陋室铭》和《爱莲说》同为古代散文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传诵不衰。两文虽各树一帜,各擅胜场,却又有共同的特点:托物言志、比喻精巧、结构完美、语言凝练,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托物言志,情志交融  相似文献   

17.
古诗鉴赏中,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学生接触得较多,掌握起来并不困难。而一些不太常见的抒情技巧常常被忽略,偶尔碰到,就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甚而至于鉴赏发生严重的偏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诗歌托物言志的表现艺术的浅析,揭示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对诗歌创作的积极意义和影响,为诗歌学习者充分了解并运用这一写作手法提供简要的赏析.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阅读向来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们在考试中遇到的最大的拦路虎。中国诗歌向来讲究含蓄,忌讳浅显直白,抒情往往曲折幽杳,方式方法尽皆不同,这都给诗歌教学带来了困难。古典诗词有的触景生情,有的寓情于景,还有的以景结情,甚至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等。本文试图用常见的诗句来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对比区分,以便于在教  相似文献   

20.
类比思维是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核心思维.作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总是满足于简单设喻,而不考虑设喻包含的类比可能,致使文章简单乏力.因而应重视思维训练,坚持基本的思维训练原则,力求将托物言志类作文中的设喻类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