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百年老校南京市小西湖小学传承"普育"的办学历史,立足于普育价值的引领,从儿童出发,以"发现儿童"为思想方式,以"教育即生长"为哲学立场,以"引领儿童"为教育策略,构建了学校文化办学体系。将学校的整体文化以独特的德育交互空间、课堂学习生活、身边课程群、环境文化建设、教师文化自觉等五条路径为载体建构,以期实现以学生"享受童年"为解读方式的办学愿景。  相似文献   

2.
汤永锋 《生活教育》2012,(18):64-67
在百年校训"真善美"引领下,江苏省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用行动秉承博大精深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始终不渝地实践着"真善美育人,育真善美的人"的办学理念"、求是唯真、诚爱扬善、创新臻美"的办学目标,推动着学校向"以真善美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化和谐校园"目标跨越式发展,打造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3.
以关注和促进儿童心灵成长为核心,以儿童化的日记和相关的教育活动为平台,以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和研究促进儿童心灵成长的小学日记教育的理念和新的操作方式,可以达到用日记文化确立学校形象,引领了师生成长,提升了学校品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了亮丽的精神底色。  相似文献   

4.
以关注和促进儿童心灵成长为核心,以儿童化的日记和相关的教育活动为平台,以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和研究促进儿童心灵成长的小学日记教育的理念和新的操作方式,可以达到用日记文化确立学校形象,引领了师生成长,提升了学校品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了亮丽的精神底色。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以"办有根的教育,育有梦的学生,当有情怀的教师"为办学目标,以"繁花竞秀、万木争荣"的愿景引领办学,期待每一个活泼的生命在这里欣欣向荣、蓬勃生长;期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和谐共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繁荣小学呵护生命成长,发掘生命价值,用核心追求与办学目标来引领与指导课程文化建设,把儿童立场放在突出的位置,将儿童立场贯穿始终——基于儿童,适合儿童,发展儿童。  相似文献   

6.
陈绍光 《中国德育》2015,(23):57-58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成都市万春小学在办学中一直思考与定位的问题。几经论证和不断实践后,学校以"剪纸文化"为切入点,创立学校德育特色,从而推动学校走上"文化育人、文化育校"的发展之路。为此,学校谱写出以校园环境、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凸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剪纸文化育人"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0,(13):F0004-F0004
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以生命化教育理念为引领,矢志不渝的践行"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学校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包括管理机制的建设、学校办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生活的运行等)上升到生命的高度,充满生命情怀,用生命润泽师生生命学校以博客、励志故事、班旗设计活动等为载体,搭建丰富师生生命内涵的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8.
打造"快乐成长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公平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最优质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办"优质特色,社区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沈文 《现代教学》2008,(11):F0004-F0004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是由我国当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于1928年的一所名校。80年来,学校矢志不渝地践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在办学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将“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教育信念融入到办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春江中心小学以"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为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如春教育"文化,追求发展儿童个性的多元化教育,围绕"植根的环境文化、滋养的管理文化、生机的课程文化、生长的教学文化、多彩的评价文化"开展研究,精心打造"如春教育",让儿童的生命自由舒展。  相似文献   

11.
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叶圣陶《稻草人》的经典化历程发现:一方面,《稻草人》以其作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的原创性、文学性及现代性等内在资质决定了其成为“文学史经典”等一系列经典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其经典化地位的确立也得益于语文教育、现代出版业和大学教育等的积极推动。《稻草人》经典化历程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圉文学史以及儿童文学研究的不足,提示我们必须加强儿童文学专业建设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教育思想常被教育史学界誉为教育重心从成人转向儿童的重大转折,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由此形成了流传百年的美丽“神话”。借鉴儿童史、社会史等学科研究成果,从儿童服饰、儿童艺术、成年人对儿童的态度和对儿童教育的关注等来看,14—18世纪欧洲社会在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念发生的重大变化,说明欧洲近代儿童观变迁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并非是卢梭的先知先觉。从卢梭教育思想对1819世纪欧洲教育的影响来看,教育史上这一所谓的“哥白尼革命”,不过是一场因崇拜卢梭而虚构的“革命”。虽然卢梭曾对西方教育的历史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人为夸大这种影响并无助于科学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13.
德育回归生命,是对学生主体的认可,是对生命的尊崇。百年名校如皋中学坚持以“崇实求是”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生命化德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尊崇生命”、“彰显个性”以及“生命与德育相融合”的生命化德育的实践理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传统社会视儿童为“小大人”或成人的附庸,这种儿童观深刻影响了童谣与儿童的关系。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生活缠杂不清,远离儿童。王阳明提出儿童教育当顺应“童子之情”后,童谣才见转折,开始贴近儿童和儿童生活。清末时,在“西学东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儿童教育踏入近代的门槛。而就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童谣集。故此,童谣发展的历史恰好清晰地反映了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视"自卑与追求优越"为人的最本质属性,是阿德勒人格教育的起点与归宿。在这一人性论基础上,阿德勒建构起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格教育观,包括"整体"的人格教育分析观、"合群"的人格教育标准观、"自我实现"的人格教育建构观及"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模式。阿德勒的人格教育观对于全面了解儿童的人格,优化教育竞争氛围,正确引导儿童的心灵成长,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日本将针对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转向“特别支援教育”,2007年特别支援教育正式实施,目前以“支援体系”的构筑为中心的体制整备正在不断深化。文章分别从特别支援教育的理念构成、支援体制、实践内容与方法这三方面着手,批判性地探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儿童”众多社会角色的一种,“学生文化”不同于“儿童文化”。我们在学校中见到的“学生”往往是“单向度”的儿童,是“教育对象”或者“教育主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对“学生”认识不足,更缺少对完整的教育对象“儿童”的认识。将儿童科学引入教师教育课程是向“儿童发展本位”的教育原点的回归,也是我国未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将儿童科学贯穿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典型的“儿童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千年古镇桥林在岁月的洗礼和沉淀中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其中的精髓乡土精神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明因"文化就是古镇与校园融合提炼的特有文化。学校尝试让"明因"文化多渠道、多层次地在学校教育中适性植入,逐步形成了"打造校园、开展活动、建设课程、渐染课堂"并行的"明因"文化的校本建构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王夫之的童蒙教育以"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石,以对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与规律的认识为前提,以先入为主、以预为先、蒙以养正和施之有序为原则,致力于启发引导、培养儿童的自觉精神,重视儿童志向及兴趣的培养,主张运用"因材而授"的教学法,大力倡导唯物主义的知行观———"行可兼知",重视教师嘉言善行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等等。这些思想对加强当代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千字文》是一本简单的蒙学读物,但古代很多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千字文》。历史上有的书法家甚至用毕生的精力来创作一部能流传千古的《千字文》书法作品,这种文化现象可以称之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千字文"现象。历代大家竞书《千字文》基本上是在继承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守正出新",促进了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千字文》的传播,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使得文与书法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