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习文 《巢湖学院学报》2001,3(4):92-95,119
"散文热"作为9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已引起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它在活跃的文化市场需求刺激下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广泛的传播和蔚然可观的消费景观,作家空前高涨的散文创作热情以及散文创作的多元化格局,使散文创作成为公众话语中的一个中心话语.本文从散文创作的总体情状、其形成的环境和机制、从类型角度关注的几种散文现象以及总体评价等方面做了一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使得文化传播成为世界的常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世界,既是展现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方式,也是使世界了解中国的良好途径。本文将文化翻译学理论引入中国古典散文的翻译研究,通过选取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经典散文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在文化翻译学指导下韩愈散文的英译过程,展现文化翻译学在古典散文英译中的适用性,为未来古典散文翻译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6,(6):86-88
桐城派散文英译活动的研究与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相契合。通过桐城派散文英译成果的梳理,总结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期提高桐城派散文英译质量与海外传播效果,补充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英译的短板,深化典籍英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钻研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条件。语文教科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文言散文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现如今,文言散文在语文教材中依旧占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而且,文言散文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文言散文成为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对象,具体分析文言散文单元的特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思想]:《科学是美丽的》是著名物理学家沈致远先生的一篇科学散文。用作者的话讲,科普文章和科学散文不同,科普文章重在介绍科学知识,科学散文重在阐发科学中的人文精神,传播科学美。科学散文追求的是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境界。本文用了四分之三篇幅来描写致力于传播科学美的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介绍了她散发着迷人艺术气息的科学诗和歌舞。原来科学可以是充满诗意的,科学家可以是浪漫多情的!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有创意的科  相似文献   

6.
田淑媛 《英语广场》2023,(22):24-2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话语体系中的地位亟待加强。中国散文作为中国文学体裁代表之一,其翻译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张培基《白杨礼赞》英译本为例,从勒菲弗尔翻译三要素理论出发,研究意识形态、诗学与赞助者三大约束因素对翻译产生的影响以及译者在三要素操纵下对译文进行的改写,并证明勒菲弗尔翻译三要素对散文英译的指导性,以此为基础探究新时代散文翻译的方法,为散文翻译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鲁仕骥是阳明学说的身体力行者,是关心国计民生的贤绅循吏。他早年师从朱仕琇,在朱仕琇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姚鼐称赞他的散文“冲夷和易而有体”,曾与他讨论散文美学中的“阳刚”、“阴柔”问题。鲁仕骥后来对姚鼐非常崇拜,他对姚鼐的推崇直接导致了他的门生陈用光对桐城古文理论终生不易的宣传和实践。他的创作成就不是很高,散文理论上也有缺点,但他的确促进了桐城古文在江西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意象美。古典艺术散文的意象的英译应以直译为主。直译意象有利于提供给读者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符合读者的阅读目的和审美创新期待,有利于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方习文 《巢湖师专学报》2001,3(4):92-95,119
“散文热”作为9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已引起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它在活跃的文化市场需求刺激下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广泛的传播和蔚然可观的消费景观,作家空前高涨的散文创作热情以及散文他是作的多地化格局,使散文创作成为公众话语的一个中心话语,本文从散文创作的总体情状,其形成的环境和机制,从类型角度关注的几种散文现象以及总体评价等方面做了一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文坛,作品以温情著称的莫过于著名作家毕淑敏。她以女性细腻、柔和的视角看世界,将爱与温情传播出去;用从医时养成的职业习惯冷静客观地引导读者,感悟人生,尊重生命。毕淑敏的散文作品洋溢着爱的暖流——自信与自爱、亲情与博爱、医德与仁爱是其散文中最重要的三种爱的特质与风骨。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骚体文”因其文体的特殊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在宋代受到一致好评。北宋时期的晁补之第一次大量地评点柳宗元“骚体文”,初步确立了柳宗元在“骚学史”上的大家地位。南宋的朱熹在晁补之的基础上编订《楚辞后语》确定了柳宗元在“骚体文”创作上的经典地位。刘克庄对柳宗元“骚体文”艺术的高度认同,标志着柳宗元“骚体文”在南宋接受过程的趋于完成。柳宗元“骚体文”在宋代的接受与宋代学术思想的演进历程息息相关,其中透射出宋人“古中求变”的决心与勇气。  相似文献   

12.
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是中国古代散文代表唐宋八大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是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明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历史上对“韩欧”文价值的比较认识存在差异,有韩高欧低、欧高韩低、“韩欧”各具特色、“韩欧”否定论等各类看法,本文就此进行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道关系自南北朝起就是文学家、文论家讨论的重点论题。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推行古文运动的过程中提出了"文以明道"说,这种古文理论对宋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及理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或继承、发展,或批评了韩愈的文道观,宋人的接受又对后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银雀山汉墓出土《唐勒赋》命名应该统一,作者当为唐勒无疑。《唐勒赋》的出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及学术史意义,尤其是有利于澄清宋玉赋这一学案,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汉代散体大赋确由战国时期尚未定型的散赋发展而来,与西汉时期的枚乘、司马相如赋作有直接渊源,并不断完善直至确立为规范的体式。唐勒是赋体文学尤其是散体赋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理应得到文学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明代何景明曾在《杂言十首》中谓:"经亡而骚作,骚亡而赋作,赋亡而诗作。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他的这种"文体代变"的文学观念虽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萌芽,却有些过于绝对,言于轻率。对当代学者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和阮忠《唐宋诗风流别史》这两部著作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两位学者在诗歌研究上的差异,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宋代诗歌的独特地位和魅力,对宋代诗歌作出更加公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郡望指郡姓所出之地,兼具地缘、血缘属性,是构成家族门第的要素之一。唐世重门第,故俗重郡望,同时唐代亦崇文,尚郡望与尚文学的观念必然交互影响,彰显着唐代文学的士族化特征。重郡望观念对文学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文本表达、文学思想等文学创作方面,也渗透到文人题名、文集编撰、文学集会、修谱立碑、干谒进文等各类文学活动中,在文人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柳宗元都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著名作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散文文体创作,具有诸多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媲美的创新特质。通过对古代散文的概念、文体论的概念以及对柳宗元的散文分类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柳宗元散文的分体分类,有利于我们对柳宗元散文文体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骈文并不是六朝骈文的简单回复,其中包含着自中唐古文运动以来文章变化的特点。其文章的特点是"骈中运散",首先是有意识地区分骈散,有意识地将骈散加以对立;其次是注重抒情性,改变过去骈文矫情的特点,继承了六朝时期徐庾骈文和韩柳古文的抒情传统,抒发真情,注重"写心"。李商隐文章对晚唐文章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雨这一自然事物到了唐代已成为诗人钟爱的抒情意象,折射出唐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雨亦是风格迥异,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王维、杜甫和李商隐笔下“雨”意象的不同特点,以窥见唐诗的发展历程,发掘“雨”意象的运用在盛唐到晚唐诗歌流变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历代大学校长一脉相传,都属于有较高"级别"的"朝廷命官"。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大学虽然未设专门的校长,但代行校长之职的官员已具有一定的级别。西晋专设国子祭酒后,其级别总体上呈现由高向低的趋势:西晋、东晋和南朝为正三品,隋唐为从三品;唐代以后各朝国子祭酒,除元代为从三品外,宋、明、清诸代皆为从四品。历代大学校长级别是由大学政治地位决定的。唐代以后,大学校长级别的不断下降,是科举时代大学政治地位不断下降趋势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