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骞大夏所见邛竹杖即灵寿之木考──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疑案箫兵《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10.3166)身毒就是印度。大夏,专家指认,原是梵文地名Bahilika,就...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接受汉籍"大夏"就是西文"Tochari(吐火罗)"的观点的前提下,论证了中亚大夏(吐火罗)源自中国晋南,并辨析了几种非晋南说。同时也考证了晋南的"虞"、"虞氏"等语汇所代表的部族也是吐火罗人,其所示地名则因"地从族名"而来。在上述基础上,本文详细考订了晋南的吐火罗人(大夏、虞氏)西迁中亚的路线和时间。随后也探讨了大夏、虞氏与尧、舜、禹诸部族的关系,批驳了"古代中国欧罗巴种人假说"和"夏朝与‘大夏’完全无涉,同名纯属巧合"这两种偏颇的说法。文章最后指出了还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来获得答案。  相似文献   

3.
文仲宽 《大理文化》2011,(4):114-115
当走进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云南驿,漫步在散发着"茶马古道"、"蜀身毒道"、"丝绸之路"韵味的青石板街道上,耳畔荡漾起悠扬的马蹄声和铜铃叮当响,那是云南驿在向你诉说着庞大马帮的两千年传奇;当走进悠久历史的钱家四  相似文献   

4.
远逝的古道     
在大理的苍山西坡下,有一座名叫漾濞的古城。漾濞古城是国际古商道上的重镇,汉武帝元封二年建制,驿道先通,茶楼酒肆林立,商铺客栈重罗,盛极一时。它是由蜀(四川)通过往身毒(古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西南丝稠之路的"蜀身毒道"过大理后顺苍山西坡脚下逆漾濞江西进,沿途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传说。四十里桥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度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大理从全国600多个地级以下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个“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之一。大理的魅力在于:地处滇西要冲,“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于此交汇,在商贸通道上构成了交叉型和双边型的商业文化,使大理成为中原、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为了“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相似文献   

7.
正汉字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我们已经解析过"众"字(见本刊2014年2期),现在,又解析一个"亥"字。亥,篆文为,《说文》:"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褢("袖"之异体字,藏也)子咳("孩"之异体字),咳(孩)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古文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亥,是汉字中很古怪的一个字,饱含着丰富  相似文献   

8.
云南驿,地处滇西东大门,在昆畹公路(320国道)上距祥云县城东15公里,是古代中国西南部一个重要的咽喉之地,是滇西著名的商埠驿站。既是滇西北郡、县、州、赕治驻地,又是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码头,堪称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宝石。它东接下庄、天申堂,西连清华洞、海坝庄。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白盐井开办时修建,为白盐井往滇西的主要运输通道,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那马蹄斑斑的青石板路连接着绵延数千里的"蜀身毒道",是我国最早通向西域的神秘商旅之路。  相似文献   

9.
吴棠 《大理文化》2004,(6):58-59
将军洞即李宓将军庙,在下关西北苍山斜阳峰麓,与"万人冢"同属天宝战争有关的历史遗迹.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二"祠祀"载:"李将军庙在(大理)府城南三十里,龙尾关之西,祀唐李宓";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刻碑:"大唐将军,领命南巡,至此即终."说明庙始建于明,清代又加扩充,民国时期几次修葺,成为大理规模最大、香火旺盛的本主庙.  相似文献   

10.
在老家的乡下,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见蛇不打三分罪."不知这话最先是谁说出来的,但我敢肯定,说这话的人跟我一样,怕蛇.或许,它正是我那受够了毒蛇猛兽惊扰的祖先发出的毒咒.  相似文献   

11.
柏拉圖(Platon,前427-前347)說:"節奏與和聲根植於靈魂深處."①當我初次聽到呼麥(Throat Singing)之聲和胡笳之音的時候,我感到自己的心靈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12.
这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元旦康有为自西班牙乘船渡直布罗陀海峡前往摩纳哥游览时写的一首感怀诗.康有为次女康同璧所编《康南海先生年谱续编》说这是康有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除夕所写,有误,康有为西班牙游记作了更正,原因是船中没有日历,康有为误以为写诗那天是除夕,所以诗中应作"今宵元旦渡非欧".汗漫,形容漫游之远.唐代陈陶《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缙云仙子住清都." 明代张煌言《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蹒跚."旧历元旦,年近五十,康有为还在欧洲与非洲漂泊.自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流亡海外,至此已有九个年头,但他人在异国他乡,心却记念祖国.这正是康有为异国流亡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刘范弟 《寻根》2022,(1):135-142
咸丰四年(1854年)湖南新化茅坪《刘氏通谱》序载:"先进公……生玉盛,字绪昌,号福裔.官邵州刺史,升淮盐御史.解组居邵州云路街,今之打信巷也.后奉编移籍落业上梅之茅坪,卒葬苏溪,我族之始祖,分衍政、远、滔三公派者也."民国19年(1930年)新化苏溪《刘氏通谱·始祖传世源流总表》记玉盛公:"字绪昌,号福裔,任丹徒令,...  相似文献   

14.
问古太和城     
晓峰 《大理文化》2021,(8):84-87
时值三月,春和景明,与当地文友到太和城遗址问古. 太和城遗址在距下关七公里的太和村,根据史书记载,太和城在作为南诏都城之前,已是一个有相当规模和防御能力的城郭.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洱海六诏,因"破河蛮有功"而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后,对太和城加以扩建,并于次年(739年)将国都从发展了90年的南诏发祥地巍山迁到大理太和城.此后40年间,经历了天宝十年(751年)、十二年(753年)、十三年(754年)三次著名的"天宝之战",大唐王朝数十万军队战败,主将鲜于仲通"仅以身幸免",李宓将军"沉江而死".阵亡将士被南诏感念旧恩"祭而葬之"于天宝街"万人冢"和凤仪北汤天村"千人冢",并立德化碑于太和城国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北方古族南迁和秦灭巴蜀南下的路线,论述了四川同汉中以及中原地区联系沟通的北方通道;由蜀人南迁和汉代开发西南夷,论述了成都(蜀)至云南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第二部分借用成都至云南腾冲古"蜀——身毒道"沿线各地秦汉文物考古资料,以证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存在。第三部分简要介绍南方丝绸之路水陆主要路线。第四部分论述了南北朝隋唐,"邛窑"青瓷烧造的兴起,以及沿南丝路的传播。其中着重论述了邛窑与越窑、耀州窑、长沙窑以及会理绿厂窑等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文章最后对唐宋时期邛窑外销瓷产品以及外销路线等问题提出了大胆推论,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因是"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术界对于庄子"因是"问题的探讨较多,如李巍从立场问题对于"因是"进行研究,认为"所谓'因是',即主张一切观点、言论皆为因循特定立场的产物.(李巍:《立场问题与齐物主旨——被忽视的庄子"因是"说》,《湖北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更有学者从"因是"所包含之义进行分析.本文则将对"因是"进行一个层级的探索,试图通过这一探索,使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特色形成一种融通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永平吃鸡     
滇西大理之永平,一个小地方,建县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是西汉时期开创的"蜀身毒道"必经之地。如今,这里的美食仍保留着汉唐遗风、古道神韵。其中,永平人吃鸡,便深得这种饮食文化的精髓。到外面去,跟人说起故乡永平,几乎无人知晓,偶尔碰上个把欣喜地质疑:"是不是‘永平黄焖鸡’那个永平?"那别提有多高兴了,心里爽得要命,立马一见如故,从此肝胆相照。慢慢发现,出门在外,能跟人说的,运气好,说了就有人知道的我家小县之物产,唯有永平黄焖鸡。鸡因永平而荣,永平因鸡而名,此鸡,当为县鸡。不过,永平这建县已有近2000年的老地方,竟用一只鸡来撑门面,  相似文献   

18.
陶淵明(365~427)的最後七年,是在劉宋時期度過的.齊沈約(441~513)<宋書·陶潜傳>記載:"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晋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這是說,陶淵明人宋後所著文章書甲子是表示不奉劉宋正朔(即不承認劉宋政權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16,(2)
正《偷桃》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1640-1715)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著名作品,此篇讲的是一套大型的幻术表演。所谓幻术,即魔术,因此《偷桃》是一出大型的魔术表演。它可分为四个单元:掷绳直立,缘绳偷桃,身首支解,身首复原。据《蒲柳泉先生年谱》,蒲松龄于十九岁应童试,以县、府、道之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由此可以推断蒲松龄观看《偷桃》演出之时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立春前一日。至于这个节目的传承情况,他在文末仅说:"后闻白莲教能为此术,意此其苗裔耶?"在该节目演出中间,  相似文献   

20.
古城漫步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市区内的大理古城,而现今州、市政府所在地叫"下关".我的朋友老何曾在大理住过一些时日,此次结伴游玩,一定邀约我到大理古城走走.乘车从大理市的下关往北15公里,就来到了一道古城门下,门楼雕梁画栋,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