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读《项链》     
莫泊桑的《项链》情节曲折,让人感叹连连,每次读完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文章讲的是法国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玛蒂尔德为了一夜风流而付出了十年艰辛的故事。对玛蒂尔德这个女人,作者莫泊桑没有任何评价,只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三册《项链》这篇课文,在通过对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辛辛苦苦挣钱赔项链的叙写之后,有这样一段文字: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相似文献   

3.
“什么?!”玛蒂尔德顿时大惊失色。佛来思节夫人充满同情地望着这个苦命人,无奈地点点头:“要不这样,亲爱的,我把项链还给你,或者把差价补给你……”她没再说下去,因为玛蒂尔德不在听。她只是茫然地望着她,怔怔地不出一语。……路瓦栽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嗨,这可真好,债都还清了。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儿。”玛蒂尔德神思恍惚地坐着。路瓦栽坐在她的脚旁:“发生了什么事,亲爱的?”“假的,假的,那是假的……”路瓦栽大惑不解,摇着她的肩:“什么?什么是假的?”“项链!”玛蒂尔德终于迸出了哭声,“项链!十年,十年的辛苦全部白费了!哦,上帝啊,十年…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不知道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吗熊木舟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有这样一种传统观点:一方面承认小说的主题是通过玛蒂尔德醉心奢华、追求虚荣的悲剧,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虚荣心,并说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是资产阶级虚荣心;一方面却说小说的作者“并未能指...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文学长廊里的经典之作。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更是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把爱人玛蒂尔德推向人生悲剧之上。  相似文献   

6.
“什么?珍妮你说什么?你再说一次?”玛蒂尔德紧张地反握住佛来思节夫人的手,一脸的惊愕。“我可怜的玛蒂尔德,项链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相似文献   

7.
曾春晖 《课外阅读》2011,(2):195-195
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塑造了美丽动人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丢了项链,因赔偿项链而品尝十年艰辛生活。不记得谁说过“女人,你的名字叫虚荣”,虚荣心,女人皆有之。玛蒂尔德向往过高雅奢华的大资产阶级生活,希望在舞会上成为男人赞美的焦点,女人羡慕的妒点。当时,许多小资产阶级家庭都存放有虚荣的染缸,玛蒂尔德染上虚荣之色,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可玛蒂尔德因为偶然丢了项链,因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品尝了穷苦人家的辛酸,不禁令人为其命运唏嘘。  相似文献   

8.
杨大忠 《现代语文》2011,(2):121-122
《项链》是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经典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结尾尤其精妙:当佛来思节夫人得知玛蒂尔德花巨款买了一挂真钻石项链赔偿自己时,书中说:“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相似文献   

9.
米永民 《现代语文》2007,(10):73-73
项链的丢失败坏了玛蒂尔德吗?如果是,那该如何理解玛蒂尔德心理疾病的痊愈、人格系统的平衡?那出人意料的结尾是在讽刺玛蒂尔德吗?如果是,那又该如何理解作品所表现的玛蒂尔德的自尊自爱、诚实守信、勇敢坚毅和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莫泊桑恐怕是在感叹假项链的丢失对玛蒂尔德人生的成全,感叹人生的奇怪与变幻无常。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集中笔墨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向往、迷恋、追求浮华奢侈生活的人生遭遇,情节一波三折,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过,小说在描写玛蒂尔德落难时突然变得勇敢起来,这就让我们有点迷惑。通览《项链》全文,我们很难从玛蒂尔德身上找到性格突变的原因,那么她的性格突变是不是作家的一个败笔呢?  相似文献   

11.
管住自己     
不只一次,在某些公开场合听到过这样的对话:“你要是有某某贪官那样的权力和条件,也会腐败吗?”“会的!”问者直截了当,答者毫不含糊。也许是玩笑。但明明知道是一条危险的路,还是想去冒险!可见:邪恶有诱惑,人性有弱点,不抑制不得了,“管住自己”这个人生课题是多么重要啊!  相似文献   

12.
高语第四册的《项链》是一篇传统篇目,却常教常新,有挖掘不尽的深厚意蕴,这也许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每次教此文,课堂上关于“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必然性”的讨论都是轻松热烈的。因为文中有明确的铺垫、暗示,那就是舞会上玛蒂尔德忘乎所以“沉迷在欢乐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舞会结束时,为了不让“朴素的家常衣服”露出寒伧相,  相似文献   

13.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玛蒂尔德。文中玛蒂尔德悲剧性的沉浮.无疑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和沉重的叹息。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之外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酸的感叹。然而随着阅读往纵向深入,我发现,玛蒂尔德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性.她近乎完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小说《项链》中,莫泊桑安排了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青春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故事精巧自然的构思布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可谓是视线未及而思绪纷起。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美丽女子!她的白日梦,她的极度的虚荣心又是怎样的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在对她可恨之余又禁不住产生怜悯之情,然而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的惊喜以及舞会上的风光在文中只有不到二百字就被莫泊桑的如橼巨笔一带而过,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不让这可怜的女人再多幸福一会儿,哪怕只有一小会儿啊!却反而花很多的笔墨来写玛蒂尔德丢失项…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名著是阅读教育的需要.阅读名著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阅读名著是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通过阅读:我们知道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挣扎在"三个世界"里的女人,由此感慨"人生是多么奇妙,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相似文献   

16.
榜上有名     
1号 作品:《地球与月球》   作者:孙睿   通联: (136100)吉林省公主岭市青少年写作培训中心   作品中的黄金片断:   月球十分羡慕地球,地球也十分羡慕月球。   一天晚上,夜深人静,地球、月球兄弟俩开始了午夜对话。   地球说:“月球呀 !地球人用那么多美丽的语言抒发对你的爱意,而我,却很少有人提起 !”   月球说:“别这么说,你看你身上,被人点缀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在你身上,有无数的人陪伴着你,你是多么快乐呀 !而我的身上,只有山丘和平原,我是多么孤独,我多么希望地球人能移居到我身上呀 !哪怕不把…  相似文献   

17.
谈到《项链》的主题,教室里炸开了"锅":一个说"我不同意莫泊桑的人生‘虚幻说’,虽说世事难料,但如果玛蒂尔德少那么一点虚荣,也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一个说"什么下场?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却找回了自我,这是命运的成全啊";另一个说"如果命运这么成全你,你愿意吗?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项链’是刺破小人物的命运的利剑啊"。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传统理论界对莫伯桑的小说《项链》的理解、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依旧是三十年前的“标签”——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认为“(项链)这是个追求虚荣的糊涂女子的悲剧。”。是“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将“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在虚荣心支使下表现山来的卑俗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认为主人公玛蒂尔德身f:“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是其性格的第。内涵”。这砦评论表现…传统理论界对主人公性格和行为的不屑、蔑视,甚至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19.
支点的魔力     
扶云 《阳光搜索》2005,(5):15-15
一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怎么办呢,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啦!”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说:“可以。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分数可不是随便借的,这次惜一,下次还十,再下次还二十……不然就不借。”  相似文献   

20.
一、表演场景这里的表演不是课本剧的正式改编表演,讲台即是舞台,教材即是脚本,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像《荷花淀》《项链》《守财奴》这些文字较浅显的课文,学生早已先睹为快,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品味揣摩人物,探讨作品主题,而不是作枯燥无味的内容分析。如《项链》,可沿用传统的教法:让学生给小说续写结尾(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怎样?)或设想另外的情节(如果项链未丢,玛蒂尔德会怎样?)。这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但欣赏精彩的人物心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