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世博会是展示社会、科学技术、人文环境等的一个舞台,展示是世博会最主要的性质和功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综合性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要举办好世博会,就是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世博会展示平台,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现发展中的中国。本文主要从体验式展示平台入手,通过构建世博会体验式展示平台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要素来分析其重要性,阐述体验在世博会的展示平台中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体育的角度看,体育如何使城市生活更美好呢?我认为,就是要采用生活化的体育手段,实质性地改善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为建设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国际体育知名城市而努力的大背景下,在深入细致的分析上海城市体育现状以及与国际体育知名城市存在的差距的前提下,在分析了"文化自觉"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觉是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着力点这一观点。并围绕"文化自觉应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执政理念,文化自觉要成为继承传统体育文化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桥梁,文化自觉要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市民的一种境界"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上海体育知名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代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城市体育生活空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城市"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城市人体育生活需求、城市大众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更新和发展、都市生活圈建设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学为研究视角,对"城市体育符号"的内涵和维度等基本内容进行探索和分析,指出,城市体育符号可以分为人、事、物三个维度,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进行具体阐释.进而对城市体育符号的打造进行研究,认为城市体育符号打造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理念,与城市发展同向同步;应坚持与城市文化气质相吻合、与城市居民主体感受相适应、与城市文化生态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上,要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植根于城市本土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旨在通过城市体育符号的打造勾勒城市性格、展现城市魅力,为创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和美好的城市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6.
青奥之本及其与城市善治的互动方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青奥会的本质与南京城市善治的互动方略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出体育融合文化教育、主旨聚焦世界青年、低碳引领办赛理念是青奥会的本质,更接近奥林匹克理想、更接近体育之"本源"、更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这是青奥会的与众不同之处,青奥会突出了"体育发展"和"青年发展"两大主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城市善治互动方略:借机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打造"体育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7.
休闲体育:人类精神家园的永恒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休闲体育以它特有的丽质,在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的过程中,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中呈现其特殊的功能,成为人类不变的主题,永恒的追求,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绿色食品"。通过文献资料法,揭示了休闲体育在人类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意在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领悟、去体验。  相似文献   

8.
李芷伊 《阅读》2011,(Z2):44-45
<正>一个惊喜今天,爸爸兴冲冲地回家,手里拿着几张明信片,"伊伊,看爸爸带回什么来了?"我连忙"抢"过来一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爷爷戴起老花镜,翻开明信片取出张磁卡,一看,笑眯眯地说:"伊伊啊,这是世博会门票呦。"听了这话,家里立刻热闹了,大家都围过来看世博会门票。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建设与繁荣"海西"的主要内容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综合分析法,在阐析"文化"与"体育文化"等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福建体育文化的渊源及特征,展示了福建体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量的突破和质的变化,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所做的卓越贡献,并对未来福建体育文化的繁荣提出理性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休闲体育社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法,从文化网络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城市休闲体育社群治理进行研究。在对文化网络理论的溯源、理论内涵以及理论应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解析城市休闲体育社群与社群治理的内在逻辑,分析文化网络理论运用到城市休闲体育社群治理的机制,从建构仪式和惯例、演绎故事、提炼符号、搭建组织结构、理顺权力结构、建立控制系统等 6个维度,构建城市休闲体育社群的文化网络,以文化网络为触手提升对城市休闲体育社群治理的能力,进而助推中国休闲城市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给上海后世博时期黄浦江水上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根据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有关统计资料,采用"有无对比法",对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体系的运营效益进行量化评估与非量化说明,细化分析其有形、无形、外溢和后续效应的内涵和构成.在后世博上海水上旅游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四个统一"的运营管理机制经验,成立水上旅游管理协会,对上海市的水上旅游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完善的协同机制,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确保上海水上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设立,是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它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体育服务贸易有关概念,分析了体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提出了在上海自贸区发展进程中主动顺应全球化经济发展新趋势,加快制定和完善自贸区体育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构建上海自贸区体育总部经济,打造全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互联网+体育服务贸易+自贸区建设的新模式,着力创新体育服务贸易政策机制等策略,积极探索上海自贸区体育服务贸易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阳光体育运动是改善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研究等方法,对上海市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上海市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仍存在动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需通过校内、校外等各方面协同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探究上海市学校篮球教练(初中、高中、大学)领导行为与运动员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台湾学者所修订的中文版运动领导量表(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s, Chelladurai,1994),采用相关分析、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和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对299名13岁以上的上海市初中、高中及大学的篮球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想提高篮球运动员和篮球队的成绩,以及篮球运动员的满意度,教练应当在实际的运动情景中多采用"训练与指导行为"和"社会支持行为".  相似文献   

15.
作为海派小说的殿军人物,张爱玲对海派小说强烈的认同感和地域、时代经验上的共鸣,使其耽溺于海派传统;但她又能打破海派的言情模式,在对都市文明的反思之上建立了“苍凉”的文学史观,塑造一系列“不彻底”的人物形象则又对海派传统有所超越。张爱玲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对“都市民间”的书写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6.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评价方法,对体育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在探析体育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体育产业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上海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体育产业能够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城市化能够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②2014—2016年上海体育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2017—2018年则高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③2014—2016年上海体育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发展状态为体育产业滞后型耦合,2017—2018年为城市化滞后型耦合;④2014—2018年上海体育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程度由极度失调发展至初级协调,2014—2016年为体育产业滞后型耦合协调,2017—2018年为城市化滞后型耦合协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升二者耦合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建设经验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总结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建设的经验,包括:建筑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场馆融资没有依赖中央财政拨款;场馆功能设计合理化;场馆建筑管理科技化、绿色化;建筑风格突出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场馆服务人性化。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对我国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管理的启示:体育场馆的设计建设理念应注重与城市和谐发展;我国体育场馆融资可以摆脱对中央财政的依赖;体育场馆功能设计应更加合理化;建筑材料应继续向绿色化、科技化发展;场馆服务愈加体现人性化;建筑风格应在保障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彰显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海派体育是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海派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地区历史、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通过分析海派体育文化形态的三个侧面——木兰拳、海派秧歌、海派体育教育,探讨新时期海派体育的文化特质和核心价值,认为海派体育不仅彰显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而且吸纳着随欧风而来的异域风情,凸显着“海纳百川,趋时求新”的海派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论世界群众体育大会对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奥委会的三大会议之一的世界群众体育大会,在影响力日益扩大、重要性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对世界群众体育实践的指导以及中国北京成功申办2011年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的意义的研究与探讨,探寻世界群众体育大会对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启示。发现世界群众体育大会在创办意义和会议主题等方面对世界群众体育的发展以及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指出中国在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过程中,要厘清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要明确实现群众体育强国的目标;要利用世界体育大会平台,加强与世界体育的交流,促进世界群众体育的快速和谐发展;政府应以人为本,不断发展和完善群众体育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