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民系具有强烈的认同心理,而客家人的这种认同主要表现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客家人认同的心理归属与精神纽带,对文化的认同是海内外客家人追求的根本。客家是一个文化群体,文化是客家民系之根。所谓的血缘认同只能是对某一宗族和亲缘关系的认同,并非对整个客家民系的认同,因此客家民系认同的心理基础与本质是文化而非血缘。  相似文献   

2.
客家节庆习俗体现了客家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它们是建构客家人形象的基础。对客家节庆文化语篇的翻译是从地域文化到标准文化的转换,涉及复杂的文化因素。由于深度翻译有助于保留文化异质性,在文化翻译中有较强的适应性。基于深度翻译模式对客家节庆文化翻译进行的话语语境补充、主体意图明示和社团感情表达,有助于突出原文的社会文化语境和客家人的价值观,实现译文中客家人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作为汉族民系之一的客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客家人迁往海外,走向世界。海外客家人如何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传统?英语传记《客家魂》很好地体现了客家精神,并且详细记述了一个海外客家家族的族群记忆以及他(她)们作为海外客家人的身份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4.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两岸客家交流日益频繁。这种交流蕴含着五缘文化理论,"五缘"人际网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促使两岸客家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有效地加强了两岸客家人的情感联络和客属台湾同胞的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客家人完成了一系列象征性符号的建构,文化抗争式的建构表达了一个颠沛流离族群历史上"中原正统"认同的政治诉求,"社会炼金术"式的建构表达了当代激烈竞争中的经济发展诉求。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建构则更多是一种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建构,是一次成功的生活建构。在当代语境下,它还具有社会转型、全球化、城镇化影响等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建构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关于赣南客家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的"客家文化区"的形象是1990年代以来政府、民众、社会和学界共同建构的结果。其心理基础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粤东影响形成的"客家人"及其认同概念,而其历史基础则在于自唐宋以来赣南先民与明清时期流民之间相互"层累"地构成客家建构所必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推进赣南的客家研究,一方面应对赣南客家"建构"的历史进行梳理,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赣南人作为一个"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和赣南地区作为一个"客家文化区"地方认同意识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放弃传统研究中以方言和移民作为认定客家的硬性指标的做法,充分展开对赣南复杂而多元的区域文化研究,特别是必须在历史进程中把握这种区域文化之形成,重新认识赣南"客家形成"之历史背景。必须开展一些个案式的研究来展现赣南的区域历史进程及其被"制造"成文化表象,并进一步被人们运用这种表象"建构"成客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广西80多个县(区)中有客家人。客家人与当地土著民族共同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客家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艺术风格,是客家人的智慧结晶。客家音乐和壮、瑶、苗、等民族音乐彼此相互影响和吸收,使客家音乐不断发展和丰富。从中可透视出客家人文化和精神上的多样化、兼容并蓄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词的研究对于认识某种文化形态的产生、演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客家民俗文化词的研究是客家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客家文化内涵丰富,极具历史意蕴和地方特色,是汉族文化中比较独特的部分。在英译客家文化典籍时,要考虑客家文化词的语义含义,发现它们与相对应的英语文化词的关联,同时也必须注意客家文化词在西方文化中的缺项问题。译者应该站在目的语读者的立场上,灵活采用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和混合-增补策略等手段,才能比较准确地翻译出客家文化词并反映出客家人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0.
面对21世纪,客家文化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守护客家文化",这是摆在客家人与客家研究者面前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所谓"守护客家文化":一是保护既存的客家文化;二是深入挖掘已被流失的与尚未挖掘的客家文化并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客家人作为河洛文化的传人,其巫术文化吸收了源自北方、曾盛行于黄河流域的萨满文化、中原礼仪文化和南方楚巫文化的营养,并融合客居地崇尚巫鬼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巫术文化,对客家人的思想价值观和生存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客家在长期的集团迁徙和聚族而居的过程中 ,形成了鲜明的军事文化传统。客家在近代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表明 ,这一传统对于客家人在中国革命中所作出的贡献 ,有着一定的影响。这一传统养成了客家人尚武、自强、刚烈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个性。在受到压迫的情况之下 ,他们的战斗精神直接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由客家人充当主角的武装斗争 ,直到近代 ,愈演愈烈。然而 ,由客家族群的宗族械斗、农民战争 ,发展到有客家人参与领导的革命战争 ,则意味着客家军事文化传统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客家文化的底蕴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根基,这可以从客家民系的形成以及诸如方言、礼俗、戏剧等客家文化事象中得到印证。闽西汉剧是清中叶在闽西客家祖地孕育形成的客家人酷爱的地方戏剧,在此,从闽西汉剧的形成、闽西汉剧与中原文化的渊源以及闽西汉剧演绎客家人的中原情节等方面分析中原文化在客家地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祠堂作为客家人的情感载体是客家文化求善精神的本质体现,是客家民性与民俗意识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伦理观念、祖宗崇拜、血缘文化、聚族文化、堪舆风水、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重要的文化形式与教育功能。祠堂文化的建构形式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体现在物质性上,隐性文化则体现在围绕祠堂所进行的各种民俗活动及其意识形态的非物质性上。祠堂文化所建构的审美语境所包容的历史内涵,凝聚的乡情亲情以及连结的多元文化门类艺术,对当代区域文化和美术的重构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客家民间艺术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客家童谣生动地反映了客家地区的文化背景、风土习俗和审美情趣,它在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口耳相授下,起到了传承客家文化的作用,既给客家人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也对客家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的文化功能表现为:娱情功能、教化功能、贮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自中原南迁,并于近代陆续迁居东南亚甚至欧美。在异国他乡的客家人,除了要面对生存的挑战之外,还要面对异国文化对客家文化传统的影响甚至排挤。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切纳的小说《夏威夷》展现了客家民间信仰和基督新教信仰的生动画卷,讲述了海外客家人坚守客家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并揭示了客家民间信仰在海外客家人文化身份认同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楹联是客家祠堂中的一大景观,它们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追根溯源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传统、重本源、重宗族的精神;其颂扬祖先、怀念祖先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极为浓厚的崇祖观念;其训诫、劝勉族人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视伦理道德的特点。民族英雄文天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为客家祠堂所题楹联,更为客家文化增添了一段段奇韵异彩  相似文献   

19.
四川是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生活在成都地区的这支一直保留着浓郁的岭南风俗习惯的四川客家人大约是在1680年至1800年左右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等地迁入的。本文将探讨17世纪以来川西客家民居的特点,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探讨客家民居在地域文化中的生存演变方式及其变迁,从建筑文化领域反映客家移民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根据认同场景论的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认同有一些得以延续传承,也有一些发生解构与重构。以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为个案,在"湖广填四川"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客家文化既有认同又发生变迁,传统客家文化应在当代语境下作适当转换,客家文化等优秀精神资源应加以坚守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