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美操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应激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对多所普通高校的女大学生进行测查,对女大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健美操锻炼能有效地降低心理应激水平。(2)有较高比例的女大学生对于“就业压力”,“受人歧视”,“亲人亡故”等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3)每周参加健美操锻炼的次数与心理健康调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江师范学院健美操选修班随机抽取的200名二年级女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与实验,对持续参加健美操锻炼的女大学生锻炼前后心理健康部份评价指标进行心理学测试。结果表明:健美操学习对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调查分析,旨在探究健美操教学对促进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独特功能,为全国各个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健美操教学对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抽取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健美操选项课的160名大二女生进行教学实验,年龄为18-21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调查分析,旨在探究健美操教学对促进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独特功能,为全国各个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抽取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健美操选项课的160名大二女生为调查对象,年龄为18-21岁.以健美操教学对这160名大二女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
关于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生活事件自评量表的测查,研究了女大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运动量、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有较高比例的女大学生对于“就业压力”,“受人歧视”,“亲友死亡”等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2)健美操锻炼能有效地降低心理应激。(3)每周参加健美操锻炼的次数与心理健康调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体育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女子学院在校大一、二年级的女大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对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互作用和关系。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在校女大学生分为健美操组、篮球组和乒乓球组,在运动强度基本相同、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不同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点;实验后健美操锻炼项目、篮球锻炼项目和乒乓球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维度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张伟民  周洪福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3):309-310,306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对参加健美操专修项课学习的女大学生教学前后身体素质、身体成分、身体围度和心理健康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一年的健美操的教学,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成分、身体围度度和心理健康都有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卢高峰 《体育科研》2012,33(4):100-103
采用文献资料、量表评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与女性常模进行比较,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年级、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背景特征,在心理健康9个层面上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一般女性,且不同背景特征在心理健康的不同层面上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研究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健美操锻炼有助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提高,60 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产生的效益最为显著;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作用,强度因素对心理健康有显著性作用;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中间变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表明,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男生相对好于女生,中等偏上运动量对男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体育学、保健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促进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旨在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女生体育兴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课前后体育兴趣变化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健美操课教学培养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性别与不同体质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600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缋进行分类统计,筛选出214名体质状况优秀和体质状况较差的大学生,运用教育部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及心理适应水平与体质状况呈正相关,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与体质状况关联度不大,心理适应水平与体质状况呈正相关,男女人格与体质状况均无显著关联;体质优秀的男女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显著性差异,而体质较差的女生在心理应激及心理健康部分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体质较差的男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 ,男生相对好于女生 ,城市相对好于乡村。中等偏上运动量对男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皆在研究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参与不同时间的中小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其中30min和60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显著。(2)实验后各锻炼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表明,强度因素有显善性作用,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好于小强度的锻炼效果;时间因素(持续30min或60min)无显著性作用。(3)实验表明女大学生在每次运动持续30~60min的健身健心活动时,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是女大学生最好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心理应激水平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良好,心理应激水平过高、压力过大不利于体质健康;男生体质与心理应激水平负相关,女生体质与心理应激水平无肯定联系。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等,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普通高校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但存在着差异,男生相对好于女生。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特点,从总体上看,大、中、小运动量分布不是很均匀,大部分女生侧重于小到中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参与倾向是较为积极的,她们在周围群体的行为及学校教育的引导下,更容易受其感染而使个人的体育参与意识受到启发,进而激发她们从主观愿望上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性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理论(SCL-90),就大学女生学练健美操对心理健康的干预作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大学女生从事健美操运动能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深层原因,提出了在高校女生的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推广健美操运动的建议。这不仅对高校健美操的教学改革有指导意义,对高校其他体育专项的教学改革及构建女大学生全面素质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所高校目前选修健美操课程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不但可调节女大学生的情绪,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美操运动促进女大学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分析与研究选修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差异问题,编排强度适中,适合时代发展的时尚健美操套路在课堂教学,可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为今后高校实施必修健美操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深入分析创新教育理念基本理论,深刻探讨目前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健身健美操创编现状、特点,推演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女大学生健身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