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出钟表上所表示的时刻;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小时=60分",培养学生初步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2.
龚磐安 《湖南教育》2002,(24):47-48
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出现各种式样的钟表,包括电子钟,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的长针与短针、钟面上的整时数。在此基础上,认识钟表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与讨论认识整时数。大约几时,感受时针所指的表示几时,分针所指的表示又走了多少分,从而建立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出钟表上所表示的时刻;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小时=60分”,培养学生初步的时间观念。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科学地使用和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知道1小时=60分,能掌握时刻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近整时的时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时、分的认识。2.…  相似文献   

4.
关于认识“时、分、秒”,教材是这样表述的:“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钟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如何让这段文字内化成学生的理性认识。通常的作法是教师出示数个钟面图形,显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辨认。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当分针位于钟面上“6”字前面时,时针靠近的刚走过的数字,学生大都能准确读出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当分针走过  相似文献   

5.
我在听课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探索,因此求教与同行及专家。 1.时刻的读法教过三年级《时分的认识》这节课的老师肯定知道,教材中时刻的读法是读作几时几分,如8时15分,2时等。但我在听课中发现学生习惯读作几点几分,如8点15分,2点等。上课的老师经常提醒学生要读作“几时几分”,但学生似乎很不习  相似文献   

6.
犤教学目标确定犦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分=60秒;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在“认识钟表”和“认识时间”的基础上,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认识钟表,尽管这里是第一次学习,但钟表在生活中很常见,一年级新生在幼儿园、在家里,对这个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课前,我对全班25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调查,知道…  相似文献   

7.
“时、分的认识” ,大多数教材是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教学时、分的含义和进率→教学看钟表的方法及时间的写法”的顺序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 ,大多数教师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教学的。确实 ,就知识结构而言 ,钟面及时、分的进率是学看钟表的“上位”概念。但我认为 ,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之前 ,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看钟表的经验 ,钟面结构的原理以及时、分的进率反而成为学看钟表的“下位”概念。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 ,很明显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因此 ,我是这样导入该课的 :师 :今天 ,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 ,我的心情…  相似文献   

8.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面,会看钟表上整时数,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相似文献   

9.
赵静  谢毅 《山东教育》2003,(16):45-45
按照科学的逻辑,还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展开学习,是数学教育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后者。下面就人教版教材《认识钟表一课,谈一下教学体会。现在的孩子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认表的经验了,而且孩子间的差异很大。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让学生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呢?首先来看一段教学纪实:师:(把一块电子表放到投影上)现在是几点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拿出机械表)电子表你已经认识了,这种表呢生:(七嘴八舌)我认识!师:是吗?那么,我拨一个时刻,考考这些认识的同学行吗?(师拨整时和半时…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听课时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开始教学很顺利,但在按教材上的编排总结出了“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的方法后,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读“时、分”时反而显得迟疑、犹豫,思维极不顺畅。原因何在?学生说:“课本上说,‘时针刚走过数几……就读几时几分’。可例2中的题目很多就不是这样。如第四小题,钟面上表示的是8时55分,时针根本不是‘刚’走过数8,而是已走过很长时间,且将要指向数9,这怎么能说时针‘刚’走过8?”在这里,一个“刚”字,把学…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学习被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主要教学  相似文献   

12.
“叮当、叮当……,”钟表整整敲了七下,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1989年6月13日早晨7点15分45秒,在此时,又一个小小的生命诞生了。她就是我。自从我出生以来,心里总怀有梦想之曲。1岁时,躺在摇篮中用两只充满好奇的大眼注视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时,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认识世界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教学“用24时记时法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理解“时刻”和“时间”之间的区别的。 首先,我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导入新课:“这节课从8点20分开始到9点结束,共上了多少时间?这40分钟是怎么算出来的呢?”随之我讲了“时刻”和“时间”的概念与区别:“时刻”指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表示的那一瞬间,用单位“几时几分”表示;“时间”是两个“时刻”间所经过的那段时间,是指从什么的候起到什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的心情很激动,早上6:00就醒了,你们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时刻的?(学生自由回答)对,钟表是我们用来记时的工具,哪些同学会看钟表上的时刻?(收集反馈信息)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钟面图。学生尝试认识钟面时刻。(1:00、4:00、10:15、4:45)师:这些时刻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自由介绍认识时刻的方法)谁能把钟面上的时刻分类,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学生尝试进行分类。多媒体演示:根据学生回答,屏幕出现学生分类后的情况。二、自主探究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看时间的方法,那我们到底…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教育科研论坛》全国理事单位新课程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我上的这一节课是小学新课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情境——上学的时间,让学生产生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的学习需求。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钟、电脑演示等多种方式.初步感受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及“1小时=60分”。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万邦君  李莉 《山东教育》2005,(16):46-47
“认识时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认识钟表面,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说明《时、分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四册的内容。教学要求是:(1)结合实际说明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而要想准确地掌握时间,必须学会看钟表。(2)使学生了解钟面的构造,并掌握看钟表的方法。(3)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时、分的认识”时,为了更直观地教学,我决定让学生们课前自制一个钟面。于是快放学的时候我拿着自己做的钟面教具走进教室,刚举起来,有的学生就大喊:“3点了!3点了!”我一惊:“没有学就都认识钟表了?”我把钟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问观念。2.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教学难点:直观理解1时=60分的含义。预设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课前游戏:5个5个地报数到60。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想认识它吗?(出示钟表)钟表虽小,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它能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师领读)  相似文献   

20.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让学生走出教室,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 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没有依教材按部就班地灌给学生,而是在课前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表,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怎样认读时刻,新授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空间,采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