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点环节,同时也是公认的难点.对在“白话”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初中生来说,文言文学习无疑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在这个背景下,若想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良好的鉴赏能力便成为了关键.初中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他们才会更加有信心地学习文言文,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那么,该如何培养初中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的学习与鉴赏是初中语文的重要部分,一些诗文名篇十分适合初中生学习钻研,所以,文言文的学习贯穿在整个初中语文学习之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难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思辨性思维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提升学生对阅读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思辨性阅读教学理念是十分迫切的。  相似文献   

3.
梅万才 《语文天地》2012,(16):42-43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剖析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习是初中生首次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不少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感觉是既新奇又畏惧。文言文教学本身难度很大,加之学生的畏惧心理,导致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教师对待文言文的态度不端正很多教师因为文言文难教,就有意尽量绕开文言文的教学或者是草率结束文言文的教学工作。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必然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会从心理上  相似文献   

4.
金娟伟 《考试》2009,(1):48-48,52
新课程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如何让初中生走近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可谓迫在眉睫了。而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是让文言文教学柳暗花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属于当之无愧的"难中难",语文教师要强化教学研究,针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文言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引导感悟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精华,在文言文的学习研究中充分领略其魅力,轻松、快乐地学习文言文。一、以生动的导语带入文言文学习之中文言文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应当以生动的语言进行导入,从教学伊始就紧扣住学生的心扉,为文言文教学课堂带来一丝生机与活力。笔者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导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与理念,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提升,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分析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存在的问题,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古汉语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普遍存在兴趣不足的现象,而这势必会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下文笔者首先分析了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然后着重探讨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改进思路,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沈小娟 《语文天地》2009,(12):56-57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近年来.各地语文中考结果表明.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杨芳 《考试周刊》2011,(47):40-41
教师应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营造一个有生气的教学氛围,使文言文的教学完全摆脱"填鸭式"的窠臼,不再枯燥,不再单调。  相似文献   

10.
宋亚清 《成才之路》2011,(24):13-1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显然,在文言文教学中强调的是"读读,背背,了解文言课文大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读——说——点——练"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统一使用的"部编本"新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至所有选篇的51.7%,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并非易事,初中语文教师理应选择适合文言文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文言文,助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文言文教学指向学生高阶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2.
王世豪 《考试周刊》2013,(45):30-31
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心头之痛,初中生认为,在现代教学中,文言文难学难懂,枯燥乏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联系。但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到了三分之一,仅从数量上就能看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初中生对文言文普遍具有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元 《语文天地》2011,(22):32-33
不解文意,囫囵吞枣是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常见问题。因此,实施理解教学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的重要突破口。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供几种让学生轻松了解文意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抓大放小,整体突破文言文学习需要咬文嚼字,而咬文嚼字,把握整体才是关键。一篇文言文就是一  相似文献   

14.
陈福海 《语文天地》2014,(29):40-4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帮助学生消弭文言与现代汉语的距离感并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是不少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即鼓励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文言文,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一、整合知识点初中生认为文言文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言语言复杂多变,许多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生词、一词多义、抽象语法等现象感到头疼。一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学习文言文 ,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培养文言语感 ,增加语言积累。加强初中生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是新大纲、新教材最引人关注的特点之一。新大纲中对此作了明确的阅读要求 :“熟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再次强调了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在正确诵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达到背诵积累、汲取睿智、提高素养之目的。正确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立足点。学生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反复熟读…  相似文献   

16.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7.
任宝利 《辅导员》2009,(10):12-17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初中语文课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确定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所占比例很小,这是因为小学生是以学习现代的鲜活语言为主的。关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既然文言文学习定位于诵读层面,那么它就要遵循诵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以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马婷 《中学文科》2009,(4):67-67
我们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以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