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生活世界为根基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对传统理想信念教育范式的突破和发展.这首先表现在价值逻辑上是从"是-应当"转变为"应当-是".在"应当到是"的逻辑过程中,这一转变需要一逻辑中介即道德信仰.道德信仰通过"价值还原"和"超越生成"机制,使大学生个体得以突破"主-客"、"个体-社会"和"真理-价值"的二元价值分裂,使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得以主体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以生活世界为根基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对传统理想信念教育范式的突破和发展.首先表现在价值逻辑上是从"是-应当"转变为"应当-是".在"应当到是"的逻辑过程中,这一转变需要一逻辑中介即道德信仰.道德信仰通过"价值还原"和"超越生成"机制,使大学生个体得以突破"主-客"、"个体-社会"和"真理-价值"的二元价值分裂,使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得以主体性生成.  相似文献   

3.
王强  吴云 《江苏高教》2007,(5):99-101
以生活世界为根基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对传统理想信念教育范式的突破和发展。首先表现在价值逻辑上是从“是-应当”转变为“应当-是”。在“应当到是”的逻辑过程中,这一转变需要-逻辑中介即道德信仰。道德信仰通过“价值还原”和“超越生成”机制,使大学生个体得以突破“主-客”、“个体-社会”和“真理-价值”的二元价值分裂,使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得以主体性生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是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与主体性价值需求的分裂,即作为真知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被主体“信以为真”。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特质和经济理性的过度膨胀,是现代社会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元因素分裂的困境,就是要揭示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揭示导致这两个因素分裂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实现道德信仰在道德人格上的超越本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社会所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精神风尚、道德准则等构成的价值认同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促进其理论素质提高、理想信仰的坚守、道德素养和精神风尚提升,需要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是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与主体性价值需求的分裂,即作为真知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被主体“信以为真”。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特质和经济理性的过度膨胀,是现代社会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元因素分裂的困境,就是要揭示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揭示导致这两个因素分裂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实现道德信仰在道德人格上的超越本质。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确立并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其信仰引领价值,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个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理想的意图"向"理想的力量"的转化。在当代中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仰引领价值,应当倡导以真理的光芒引领信仰,以人格的力量示范引领信仰,在对科学理论的体悟和践行中引领信仰。  相似文献   

8.
灾难是一种相伴人类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生命道德、责任伦理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战胜灾难和完善自我的精神财富。大力挖掘灾难的民族精神教育、生命道德教育、责任伦理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在心理上接纳和走出灾难,从而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生命道德、社会责任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判断模糊化、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割裂、理想信念淡薄、网络道德失范等不良倾向,主要是由于学校、社会和家庭联系松散、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缺乏有效策略造成的.因此,需要拓展有效策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等教育的方向标,是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旗帜。落实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五个强调"重要讲话,贯彻"四个讲清楚",紧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维,培养大学生全面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的困境与提高德育效力的对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道德的世俗化和多元化、教育的重知主义倾向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共同影响 ,使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着支持系统乏力和效力欠佳的困境。必须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等措施 ,来提高高校德育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非凡。大学生荣辱观的缺失表现为是非颠倒、善恶不分、荣耻不辨。荣辱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切入点。荣辱观体现了社会进步需要与大学生人格完善需要的统一;体现了大学生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与大学生底线价值的统一。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对大学生荣辱观念的宣传又要重大学生践行;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是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的教育行为;荣辱观教育应与现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是相对于概念化、抽象化的现实思想道德教育而言的。它以大学生的日常现实生活为中心,以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为原则、以教育对象的生活体验为主要背景、以网络文化为主要传播媒介,具备着多重特性,并通过大学生切身的网络生活实践实现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宗教信仰给两岸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正确认识两岸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认真分析其所造成的影响。大陆高校应通过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党的宗教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及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等方式,消除宗教信仰中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构建"间接渗透式"德育体系,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十分迫切、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由以“直接灌输式”为主体的教育方法转变为以“间接渗透式”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努力构建“间接渗透式”德育体系。为此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道德奖惩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真正把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占据重要的地位。从生存教育的概念内涵与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生存教育与德育目标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生存实践实然性与德育价值目标应然性、个体存在性价值与群体社会性价值、发展性和目标性以及个体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目标实现路径有给予"中国梦"背景下的生存理论与价值引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实践教育,加强校外生存训练教育,广泛开展创业就业教育,继续强化生命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4日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荣辱思想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积极探索各种途径、方式,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重视不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通过认知性教育、实践性教育和渗透式教育等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价值追求,明确社会...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信仰,是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个前提条件。关注在校大学生政治信仰实际状况,努力塑造在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就做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