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中语文第四册贾谊的《论积贮疏》里有这样一段话:“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为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在这段话里,有两条注释值得商榷。 一、注(14)“[政治未毕通]意思是,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对“政治”未加注解,实际是将今天的“政治”的概念跟古代“政治”的含义等同起来了。在现代,“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称为政治(见《现代汉语词典》)。或者统指“国事”(见《现代汉语词典》)。或者统指“国事”(见《辞海》),它是一个名词。而古代的“政治”是一个主谓短语,始见于《尚书·毕命》“道洽政  相似文献   

2.
关于《记一辆纺车》 《记一辆纺车》有四处值得商榷:1 “开垦南泥湾的部队除了在打仗练兵和进行政治文化学习而外,甚至能够纺毛线给指战员做军装呢。” 句中的“除了”和“在”没有必要并存。“除了”……“而外”,结构是完整的,完全没有必要在中间加个“在”。当然,如果删去“除了”,只用“在”也可以。“除了”之后跟着的词语“打仗练兵”、“政治、文化学习”,显然是部队的第一任务,“甚至”所跟的是第二任务,有强调的意味。除了第一任务而外,甚至还能完成第二任务,这样,还有什么必要用“在”呢?“在”是一个“赘疣”。  相似文献   

3.
孔子从事教师工作,大约四十多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写道:“曲阜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孔子是中国古代很成功的一位教师。为什么孔子能有这样突出的成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便可以知道孔子具有作为教师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他能有这样突出成绩的原因所在。第一,进步的政治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他的“仁”为核心的。他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篇》),孔子还讲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政治历史小说”一词风靡一时。如“《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是描写阶级斗争的书”(李希凡:1974年重印的《红楼梦》一书序言);“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来分析,《红楼梦》所表现的是以阶级斗争为内容的政治主题,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孙文光:《坚持用阶级观点研究〈红楼梦〉》。原载《红旗》杂志1973年第11期);“《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陈熙中、故经之、侯忠义:《〈红楼梦〉——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原载1973年9月22日《北京日报》);等等,不胜枚举。最近,北大中文系编的《中国小说史》第十  相似文献   

5.
《青春之歌》作为一部带有异质性色彩的“红色经典”,其“经典”地位的确立主要得力于作者把主人公的精神和肉体完全纳入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框架内,虽然林道静的“成长”是框定在其时的主流意识话语之中的,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获得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相反,林道静的肉体与政治的结合,倒使得她因此而失掉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下列两句话中的“形而上学”的含义是不同的 :1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第 14 1页 )2 黑格尔曾形象地把哲学比喻为“庙里的神”。他说 :“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然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 ,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 ,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高二《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第 2 7页 )第一句中“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二句中“形而上学”就是哲学的意思。其实 ,“形而上学”一词最初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公元一世纪 ,古希腊…  相似文献   

7.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有一处疑似的理论盲点——《君主论》开启了以“新君主”为主体的新政治,但并没有讨论“新君主”如何通过继承让自己的新政治事业获得可持续性。这一困惑可以在《君主论》与《李维史论》的细致对勘中获得解答。马基雅维利从罗马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共和体制+帝国扩张的模型,提供了一种使“新君主”前后相继成为可能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8.
张广茂同志的《就“发展公式”答泗滨同志》(以下简称《答泗滨》)一文对我的评论有误解之处。我在上篇文章中说“数学推理根本不能使用不完全归纳法”的意思是:在证明一个公式(而不是提出一个公式)的时候,不能使用不完全归纳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以我认为,哥德巴赫尽管可以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一个又一个猜想,但是人家没有说这就是哥德巴赫公式  相似文献   

9.
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捕蛇者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课本对这句的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显然,注者是把“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就连现行的一些文言注本,如《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文言文译释》、《文言文释译》、《初中古文译注》等,也都将“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残酷苛刻的政治统治”或“残酷的统治”,这些注释,既没有弄清“苛政”的具体意义,也不符合文章的主旨,看似通顺,实质上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常见失误一:文章没有读懂,就匆匆动笔。2005年建始语文调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题:“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许多同学没有“细读”毕淑敏的《随风飘逝》,答成了“人不要惊奇”之类,完全曲解了原文。随之后面与之相关的题目,也都“一错到底”,失分惨重。而作者表明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11.
<正> 宣传工作是中央苏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苏区对政治宣传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会的《决议案》中明确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要工作。”毛泽东强调指出:“政治动员是反‘围剿’斗争第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一切战争如果没有政治工作的保障是不能达到任务的”“政治工作是提高红军战斗力的原动力”中央苏区的政治宣传  相似文献   

12.
章士钊的《柳文指要》是一部“文革”期间出版,曾经风光一时的著作。《柳文指要》的中心是“扬柳抑韩”,而其论证方式,则是将柳宗元的思想和1949年后的“新社会”相互参证。就“作意”而言,《柳文指要》当有章士钊企图紧跟新社会形势、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古文水平,以及他作为政客好议论政治等动机。在“文革”“破四旧”的环境中,这部以文言写就,极端推崇柳宗元的著作的出版,主要得力于毛泽东和章士钊的交情以及政治合作关系。《柳文指要》观点的极端性,受到时代的影响,且完全背离了章士钊早年主张“调和”的哲学。从内容到出版,都充分说明:《柳文指要》是一部深富政治色彩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寻证费马猜想的曲折历程》一文 (载《数学教师》1995年第 4期 )末尾说 :“威尔斯目前还没有完全证明费马大定理 (费马猜想 ,即费马大定理 :当 n>2为任意整数时 ,xn yn=zn 没有正整数解 ) .他证明中的漏洞目前也还没有人宣布是无法补上的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 ,令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山市》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课文注“乌有”:没有。乌,同“无”。注“乌有”为“没有”是对的,说“乌”同“无”,不但没有根据且令人费解:既然“乌”同“无”,“乌”是不是该读作“无”呢?无,意思是“没有”,说“乌”同“无”,那么“乌有”岂不成了“没有有”了? “乌有”一词典出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文中作者虚构了子虚、乌有和亡是公三人互相问答。《文  相似文献   

15.
《论语》里的《乡党篇》,就好象是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专门为他拍的一部“纪录片”,里面摄下了有关孔老二的言行举止、吃饭穿衣等许多镜头。它从一个侧面颂扬孔老二,表明孔老二是处处都符合周礼的“正人君子”,从而把他们的“礼”加以形象化、具体化。但是,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万万没有想到,今天,《乡党篇》却成了我们的一份很好的反面教材。从《乡党篇》看孔老二,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此人极端虚伪奸诈,是一个可恶的政治骗子。孔老二曾经大言不惭地对他的门徒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当官,不用我,也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有一个咸亨酒店,这“咸亨”一词,课本既没有注明出处,也没有解释含义。我想对此作一简要的注释和说明,以供教学参考。《易·坤》:“品物咸亨。”这便是“咸亨”一词的出处。《说文》:“咸,皆也”;《玉篇》:“咸,悉也”。可见“咸”是程度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都”。《正韵》:“亨,音哼,通也”;《辞海》:“亨,通达顺利”。这样,副词“咸”同形容词“亨”合起来,构成一个  相似文献   

17.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他主编的《青年杂志》(一年后改为《新青年》)第一卷第一号的《通信》中写道:“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后至今,史学界的大量文章和专著都以此为据,认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开始时并没有针对当时人们最关心的现实政治问题,即反对袁世凯的帝制阴谋,进行直接的鼓动”,“把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分割开来”了。对于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有商确的必要。首先,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时表示这个杂志宗旨是不批评时政,是因为他所指的政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宗旨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他主编的《青年杂志》(一年后改为《新青年》)第一卷第一号的《通信》中写道:“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后至今,史学界的大量文章和专著都以此为据,认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开始时并没有针对当时人们最关心的现实政治问题,即反对袁世凯的帝制阴谋,进行直接的鼓动”,“把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分割开来”了。对于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有商确的必要。首先,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时表示这个杂志宗旨是不批评时政,是因为他所指的政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四册《井岗翠竹》一文里的“青青”一词,既没有注音,也没有释义,这样容易产生误解。在古汉语里,“青qīng”是与“菁jīng”相通的。如《集韵》注:“青,与菁同”《释文》:“青,本亦作菁”;洪兴祖《楚辞补注》:“青,茂盛也,音菁”。那么,《井岗翠竹》一文里的“青青”,是否应当作“菁菁”解呢?我以为应当作“菁菁”解。因为“青青”是作为描绘毛竹茂盛的叠音形容词出现在课文里的。如:  相似文献   

20.
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编进了《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81年9月版)文选部分,也选入了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对文中的“长烟一空”,《古代汉语》解释为“长烟:弥漫空间很远的烟雾。一空:完全消散。”初中语文课本注释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一些有关书刊的解释也都类似,这里不一一列举。可见,“长烟一空”即“大片烟雾完全消散,”几乎是一致的定论,然而,笔者却不以为然,恰恰相反,认为是“大片烟雾布满了(洞庭湖) 上空。”“一”,“全”的意思;也可以是“满”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