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它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根据当时国内的具体实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被迫采取的“退却”的政策。因此,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退却”思想密切相关,是“退却”政策的结果。同时,新经济政策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核心与实质,是列宁晚年思想的重要理论特色。列宁新经济政策虽然在列宁逝世后被“斯大林模式”逐步中断了,但按列宁的本意,是需要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的。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邓小平称赞列宁新经济政策是个好“思路”。新经济政策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退却策略是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策略思想.退却策略的精义在于以辩证的态度对待"强攻"和迂回、进攻和退却,通过进攻与退却、"强攻"与"围攻"的灵活转变,为最后的胜利前进创造条件.退却策略有着深刻的历史教益.在当代,退却策略对于科学理解如何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民族复兴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1921年底,列宁因病休假,到5月中旬中风离开克里姆林宫,他在半年内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停止了在资本主义活动范围内的退却,主张按商业化原则从经济政治方面重新部署工人国家的力量,开始意识到把市场融入社会主义的问题。新经济政策由最初一种应急措施,变成一种发展战略,现在则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当然这个体制的理论论证直到列宁临终前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5.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从其成效来看,效果是明显和突出的,苏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然而,列宁去世后,苏联背离了列宁的正确主张,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在列宁新经济政策提出六十年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从而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合乎逻辑的延续和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6.
1921年入夏以来,商品交换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很快被商品买卖所击败,苏俄再一次退却,促使列宁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运行基础和策略方针。首先接受商品交换失败的经济现实,坚定地退却到商业和货币关系。退到商业后,列宁清醒地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新经济同农民小经济的结合;为了保障这个结合,他赞成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按照商业化原则经营,推行经济核算制。列宁认为,在各种经济成分中确立商业和货币关系,并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是消化十月革命政治成果的改良主义办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列宁这时在理论上仍然把商业、市场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事实上已经把市场关系引入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为在实践中检验市场能不能与社会主义相容留下了现实立脚点。  相似文献   

7.
全面实行和坚决贯彻党的调整方针,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商业部门也必须围绕这个中心,积极地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运用商业工作,促进经济的调整,是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一项伟大创举。1921年春,当俄国的国内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列宁立即领导广大劳动人民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并提出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一项有秩序的“退却”,它的实质就是对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的深刻的调整,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入手,论述并评价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列宁思想的嬗变。指出,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和“直接过渡”的痛苦摸索之后,列宁毅然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思路”这个提法是1985年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提出的。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所讲的“列宁的思路”是指列宁关于不发达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史学界称谓“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到1931年苏联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它是针对1918年到1920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提出的。它为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起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邓小平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0.
1921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被迫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改行“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中,列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地通过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市场经济的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首先从实践方面肯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机制的结合。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市场化探索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路线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北伐失利的直接原因在于军事方面,即战略构想不当,战略方针及军事进攻方向选择错误;以及战略策略上未能扬长避短和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12.
在客观的国际金融形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第一代投机冲击模型在具有理性和前瞻性的政策制定者面前显得缺乏解释力。从模型分析可以发现,政策的制定者完全能够通过引入不确定性因素到投机者的决策中以避免可预期的投机冲击。该行为可将突然的袭击时间延长即增长投机和不确定性的期限,同时也可以扰乱投机者以及大众的心理预期。除此之外,模型还为分析当前中国汇率体制改革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一种有利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浅谈滥用毒品合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滥用毒品“合法化”是指滥用毒品的非犯罪化。对滥用毒品合法化应当有全面的理解,它把矫治、预防和打击相结合,也有其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严打”作为一项“非常刑事政策”,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存在是必要的。但须注意严打要合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在今天,“严打”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楚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亲中原的政权之一。南唐国继伐闽之后,又乘楚国内乱发起伐楚之战,但很快以失败告终,退出湖湘。南唐政权伐楚不在最佳时机、用人不当、对马楚占领政策欠妥、与南汉外交失衡导致正面军事冲突以及偏师深入策略等,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噶尔丹对俄外交政策以1683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噶尔丹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对俄政策,只是采取了反传统的“温和”策略,实质是通过“绵里藏针”之术以达稳定边境、抵制渗透,保证其扩张顺利进行的目的,尤显政策的灵活性与务实性;后期以“联俄”为其政策核心,兼具不失原则地“亲近”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反被沙俄利用,“联俄”收效虚多实少,最终因清政府的出击而宣告“联俄”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17.
张平 《海外英语》2012,(9):56-58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re has been a huge growth in the range and number of support staff in schools.A major context for policy and resourcing involving support staff in schools was the introduction in January 2003 by the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 employers and the majority of school workforce unions of the National Agreement(NA):" Raising Standards and Tackling Workload" .It set out a number of measures designed to continue to raise pupil standards,tackle teacher workload,including a concerted attack on unnecessary paperwork and bureaucracy,and review support staff roles(Blatchford,2006).  相似文献   

18.
日本奉行侵略政策,对中国蚕食鲸吞,先制造了一个满洲国,强占了中国的东北地区.接着,又要强占热河、察哈尔、绥远;再制造出一个蒙古国.冯玉祥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组成了抗日同盟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蒋介石等背弃三大政策,要出兵进攻张家口,迫使冯玉祥停止了抗战.  相似文献   

19.
Part II of this historiographical study examines British education policy in Africa, and in the many crown colonies, protectorates, and mandated territories around the globe. Up until 1920, the British government took far less interest than in Ind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ing in Africa and the rest of the colonial empire, and education was generally left to local initiative and voluntary effort. British interest in the control of education policy in Africa and elsewhere lasted only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50s, as territories assumed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internal affairs as a prelude to independence. Nevertheless, critics were not slow to attack British direction of colonial education in the 1930s and thereafter.In retrospect it is clear that colonial education policy was fraught with much confusion of purpose and lack of resources, apathy and hostility. The literature has ranged from close scholarly studies of education policy in individual countries to passionate and more theoretically based critiques of colonial schooling. But as immediate passions surrounding demise of the Empire have receded, alternative analyses have begun to emerge.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发展使社会工程学攻击呈迅速上升甚至滥用的趋势.这种攻击利用了人的弱点而非计算机系统漏洞来突破信息安全防御措施,因此,研究它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对社会工程学进行原理性分析,描述了社会工程学与网络安全的关系和社会工程学攻击的特征及方法,阐述了社会工程学攻击将心理的和行为的攻击结合运用的过程,指出将社会工程学融入到蜜罐系统,构建更加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以抵御各种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的攻击,是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