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 ,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 .规律探索性问题 ,正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猜想 ,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的好材料 ,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暴露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品质 ;还能反馈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 ,较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养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 ,规律探索性问题成了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 ,本文例举今年中考数学中的规律探索型试题加以归类简析 ,供参考 .1 数式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规律探索性问题,正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猜想,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的好材料,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暴露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品质;还能反馈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较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规律探索性问题成了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本文例举今年中考数学中的规律探索型试题加以归类简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规律探索性问题,正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猜想,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的好材料,成了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本文分类例举2006年中考数学中的规律探索型试题,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很多多边形问题可以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从而获得解决.而以三角形为背景的规律探索性问题,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猜想,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的好题材.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暴露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品质,还能反馈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较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列举中考数学中的规律探索型试题,并加以归纳简析.一、坐标的规律探索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  相似文献   

5.
“狠抓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着重创新”是中考数学命题的基本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考命题要重点考察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重点突出对数学方法和思想的理解应用.近年来,中考中的“格点问题”秉承这一精神,既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了学生对图形的敏锐观察力和对数学规律的发现探究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综合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和方法,还充分考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化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规律探索性试题已成亮点.文章将近几年高考数学中规律探索性试题按照点阵图、几何图、数阵图三种类型加以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考数学引进了大量的探索性问题,以更多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它既可考查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否掌握,又可考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发现能力、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情况,它具有全面的检测功能且对数学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这类题自己成为中考的压轴题.探索性数学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条件探索题、结论探索题、规律探索题、存在探索题等等,难以全面、完整的概括,下面仅对存在探索题作简…  相似文献   

8.
1探究规律见素养《探索规律》已然成为中考的常考知识点之一.学生在探索规律时,亲历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核心素养的核心.探索性问题具有较高的开放性、新颖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具有更高层次的教育价值.周会琴在《初中数学探究规律问题的分析策略》[1]中总结归纳了初中数学探究规律问题的三种类型:一次函数型(等差数列型)、二次函数性、相似比型(等比数列型).  相似文献   

9.
开放探索性试题是近几年来中考比较常见的开放型试题,也是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探索性试题打破传统模式,构思新颖,使人耳目一新.这类题被认为是当前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最富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加大数学探究题在中考命题中的力度,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体现,对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确实具有得天独  相似文献   

10.
探索性问题近几年在中考中频频出现,本文主要将探索性问题分为条件探索型、结论探索型、存在探索型、规律探索型四大类,并结合中考试题对每种类型问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对各种纷繁的探索性问题进行归纳、整合,帮助学生提高探索性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不争的事实,中考这根指挥棒在初中教学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纵观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势,笔者感到中考数学命题的悄然变化彰显了初中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凸显了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这种理念与素质,包含了要求学生必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结构,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与能力.近年来中考数学试卷有一个鲜明的亮点就是把对考生能力水平的考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感觉入题比较容易,但是随着答题的步步推进与深入,题目的深度和难度会相应地加大,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点了解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知识点的运用和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探索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平时的数学解题中,不少学生受到思维的局限,表现在对数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数学知识和考查的基本技能认识不清,由具体数学实际情境问题转化数学模型的能力较弱.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探索性数学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把准中考数学命题的脉博对初中数学教学大有裨益.通过对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教师收获了不少的启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要拓展探索性问题,鼓励创新,加强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育创新的意识不仅深入课堂,而且已深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数学作业的创新自然也不例外.作业训练与及时评价可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应成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必须对数学作业功能、形式、要求等进行创新和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育创新的意识不仅深入课堂,而且已深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数学作业的创新自然也不例外.作业训练与及时评价可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应成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必须对数学作业功能、形式、要求等进行创新和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对学生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大,数学探索性问题在各省市的中考命题中所占比重也在增大,有些学生在这类问题面前常常理不清思路。本文对近几年部分省市中考探索性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作一简要剖析,或许有助于学生顺利地找到问题解决的“题眼”。1 结论探索性问题 结论探索性问题,顾名思义,是要求在题设条件下去探索正确的结论。探索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题设条件作出准确分析,并运用观察、联  相似文献   

18.
阅读理解型问题是数学中考中的热点题型,这类问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阅读材料;另一部分是考查问题.阅读材料往往为考查问题提供了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过程,或一个新的数学规律、方法与应用过程等信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解答考查问题.本文以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的一些阅读理解型问题为例谈谈这类试题的考点动向及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中考数学压轴题,从2000年至200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一个规律:图形是直角坐标系中的圆,集代数、几何知识于一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开放性.不同年度又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是广大一线教师的热点话题.中考数学突出学生能力考查,学生的能力又从哪里培养,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立足基础问题,关注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笔者在平时经常利用探索与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片断为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