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人类的认知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又是互相影响着的两种事物。语言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语言起着什么样的特殊作用,以及在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语言本身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原始的认知就没有人类原始语言的产生,没有今天的认知就没有今天语言的发展。人类语言的宏观演变与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小兹 《考试周刊》2012,(39):14-15
语言是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符号系统,任何语言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并产生相应的语言认同,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认知能力赋予人类语言以无穷的创造性。人类语言可以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达到一种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3.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以Chomsky为代表的语言普遍论者强调语言是独立于认知的人类天生的官能,Fodor和Pinker对Chomsky的观点进行了理论继承,分别提出人类通过“思维语言”和“心理语言”进行思维的观点,Goldin—Meadow等学者从实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验证了Chomsky观点的正确性。相关的理论探讨及跨学科的实验研究为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滕建姣 《考试周刊》2011,(78):94-96
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因此语言本身在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能力中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日益受到挑战的一部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尤其显得缺乏信心。在所有的写作困难中.跨文化认知的匮乏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途中的最大障碍。培养跨文化认知,即通过提升对谚语、文化负载词、惯用语和英语新词的认知,开阔文化视野,以增强写作信心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是一种“言”与“行”辩证统一的语言观。这种语言观反对将语言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王国来看待,主张语言是建立在整个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现实的交际活动。与“语言决定论”和“思维决定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认为: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语言是人们借助于特定的意指符号系统进行社会交往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本质在于借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分析、感知、描绘另一类事物.隐喻既是一种言语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过程,同时它还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语言不能包括全部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语言在动作内化为思维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语言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对文化内涵的重视和文化意识培养远远不够,这与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要求不太适应.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联,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对日常交际和阅读理解都有较大影响.成功的外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语音、语法、词汇,还应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并能够实际运用它们,使学生具备社会文化能力,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1.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在人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对隐喻认知特征的阐述,在隐喻研究传统里最  相似文献   

9.
杨素香 《教育与职业》2006,(20):106-107
人类学是一门广泛地研究人类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科学。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语言人类学,它从语义出发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而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系统的性质、结构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其分支之一是人类语言学。因此,人类学和语言学不论从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教育等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它们的关系。本文旨在讨论人类学对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是连接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桥梁。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和对比英汉语中听觉范畴词语概念隐喻的投射范围,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式验证Sweetser关于听觉隐喻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语中听觉概念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同一的客观世界和人类所具有的相似的身体器官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分享大部分听觉概念隐喻;而少部分差异则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带有各自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1.
语言起着沟通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心灵和自然等作用。语言逻辑是一门尚待完善的现代逻辑分支,心智则是大脑的智力思维活动,而人的认知活动则是人的主体心智对客观对象的感知和认识。进一步讲,在人类认知活动中,语言作为认知客体的中介,必然要内化到主体的思维过程之中,成为主体更加深入地认知客体的主体性条件。在阐述语言逻辑与思维分析、心智要素与存在认知等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的主体心智与存在认知的特征和关系,以及这种特征和关系在语言逻辑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朋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113-116,125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异语交际离不开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规约。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互对立,其积淀会明显地显现出来。本文拟从三个层面探讨在异语文化的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文本诠释的文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13.
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制约着语言的产生,而两者都根植于文化。文化元素不同,民族间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熟语印记着人类认知事物的思维轨迹。因此,对比汉英熟语可以揭示这两个民族的认知思维模式。在文化背景下审视,更能充分挖掘其异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论第二语言教学的认知语言学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认知语言学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的产生、习得及其使用,其理论及研究成果给第二语言教学提出了一个新思路、新视角和新方法。自动化能力、有意义学习、期待回报、内在动机与学习策略等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的认知语言学原则,其中每条原则都有其独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馨元 《海外英语》2014,(20):225-226
Language,thought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Both language and thought are culturally loaded and dependent,as culture is an almost all-inclusive complicated system with thought,views of the world,patterns of thinking,values,beliefs,customs and language as its underlying base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thought and culture,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might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but controversial one,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yet arousing great contention. Thus,in this paper,my thesis focuses on studying language,thought and culture revolved around Sapir-Whorf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反映.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为视角,对美国手语的转喻类型和转喻与隐喻以及象似性的概念互动进行初步探讨,从文化语境上探究转喻手语表达的概念空间映射,旨在拓宽聋人手语研究的语言学视野.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思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融合。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全球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言的全球化,本文通过分析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从影响思维的要素,民族文化的内核等方面加以阐释,说明了仅仅语言形式的部分改变不会导致思维的全球化,更不会因此威胁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8.
语言结构折射出人的内在认知机制结构和思维的实际活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从隐喻的认知根源出发,分析了多种隐喻中的普遍想象;并认为隐喻现象的普遍性反映了人类在认知过程中的普遍性,隐喻认知的普遍性研究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隐喻的产生、功能及其工作机制并为更深入的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语言和思维及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关系,指出语言具有文化意义,思维的不同反映在语言上存在着差异及文化是思维在语言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