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家教育部“21世纪教育振兴打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高师体育院校的重要责任。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对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旨在探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2 1世纪教育振兴打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 ,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高师体育院校的重要责任。从创新教育的角度 ,对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旨在探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3.
“终身体育”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终身体育”将贯彻到高校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高校体育教育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和能力。高校体育是学生受系统、正规的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在高校体育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强调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体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吕继玉 《考试周刊》2013,(68):110-11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创新教育,根本是转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本文主要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论述体育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提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贯穿于体育教育和教学活动之中.为了在体育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教师在人格、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要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应在突出师范特点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使学生既是体育教育又是终身体育传播。  相似文献   

7.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精辟的阐述。指出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体育学科在学校的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创新又是体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刘涛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4):173-174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从专业培养目标、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分析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应试体育”教育不能满足终身教育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应实施“素质体育”,即以体育文化素质为导向,以体育心理为中介,以本健康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造就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现在,许多的教育刊物都在探讨创新,各级各类的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讨活动,这充分说明“创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体育以其喜闻乐见的特点,使我们的体育教学目标具有了“全面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体育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终身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教育工作重要环节的高校体育教学应跟上时代对人类高素质的要求,将提高学生健康素质、运动素质、人文素质作为高校体育主要培养目标。在此,探讨我院体育教学,提出个人浅见及思路,以供商讨。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局限在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在中等学校能从事体育教育、课外体育活动及训练、竞赛等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这种培养目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比较合理科学的,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已明显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注重学生“三基”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第二,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其它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教育。第三,强调学生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的工作能力,忽视了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第四,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专才”,忽视把学生培养成“通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体育专业课外活动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的体育专业课外活动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应试”教育为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美育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它能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正愈来愈受到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现代人的智能素质的构成与相互关系入手,结合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及社会体育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讨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智能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剖析,并与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偏差,将不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营造人才成长的智力生态环境,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培养”是提高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也是今后提高我国体育教师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和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