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梯度产业发展与转移理论的观点,国与国之间、国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均存在梯度差异和产业转移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与东北和北部沿海以及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同样存在经济梯度差异,并由此带来了区域产业转入模式和转出模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西部地区科学技术与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开发,科学技术是关键。科学技术从沿海、内地西部地区转移也就成了必然。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目前科学技术在向西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发展历来就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在古代,表现为内陆文明和经济发展明显强于沿海,这种格局随着唐中叶以后的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发生改变,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开放,丝绸之路的由北向南转移,也使得东南沿海的贸易优势日渐突出,至近代五口通商前,沿海经济发展后来居上的趋势已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东南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在近代更显突出.海洋文明到来后,日趋整体化的世界经济对沿海地区形成了强有力的拉动,为中国东南沿海发展提供了先机;清政府仍用一贯的内陆文明思维,采取了"闭关"政策,既限制了东南沿海的发展,也使内地失去了发展机会;列强入侵致使东南沿海畸形繁荣,内地发展陷入滞缓,不平衡状况加剧;因得风气之先,更新迅速的思想观念对东南沿海起到了社会总动员的作用,为其长久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劳动力转移也经历了几次大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区域内转移高潮,20世纪90年代跨区域转移高潮,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回归理性的转移(即家门口本土就业的兴起)。特别是2007年以后的近几年,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东南沿海普遍出现用工荒,而中西部地区随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就地消化本土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6.
王荣林 《运城学院学报》2002,20(3):71-71,85
近代华侨投资对东南沿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东南沿海近代企业的发展,二是加速了东南沿海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三是促进了东南沿海交通运输的发展,四是推动了中国橡胶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陆文良 《历史学习》2005,(10):20-21
自鸦片战争清王朝惨败被迫签定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西方侵华势力即由沿海向内地不断深入、扩展。由于中国地理位置与河流地形的自身特征,列强侵华轨迹基本由三条路构成:①海路:东南沿海→北部沿海②长江水路:下游→中游→上游③铁路:侵略势力延伸至中国内地的其他主要地区一、海路。(见图1)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除俄国外均先自海上入侵中国,通过强迫清王朝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在沿海开辟通商口岸,尔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如图,①沿海的通商口岸:《南京条约》辟东南沿海5个城市: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22,(1):56-61
制造业省际转移导致产业扩散或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演变是我国实施双循环战略的现实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与方法,对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省际转移所导致的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之后全国范围内制造业由北方向南方纵向转移的特征更加明显,省际层面的扩散与集聚同时存在,中西部区域内向个别省份集聚更为明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东西部转移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云南等边远省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东西部转移范围有限,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南北方转移更明显,集聚在东南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9.
整体与区域: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空间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30年来,中国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整体研究到区域研究的转折过程。区域研究的热潮仍然持续高涨,而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气氛仍较为淡薄,令人信服的整体研究微乎其微。现在需要在全面总结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体和宏观的视野上,重新审视中国历史文化,以整个中国范围为空间来考察,各文化类型的空间互动关系,从新石器时代迄今的8000年,中国区域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在空间地理上有一个由分散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经济重心区域由黄河(淮河)流域逐步向长江流域,由中西部向东部的东移南迁,最终经济重心向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转移的过程。时代上的中心与边缘是互动的,转移的,文化中心由早期的多元一体,发展到统一国家以中原为中心,黄河流域为中心,由西向东转移,由东向东南转移,由向东南向北转移。即沿黄河流域的自西向东,沿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转移,近代以后向沿海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电大教育非平衡发展战略黄宜梁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根据我国东南沿海、中部内陆、西部边远三个经济带的经济非平衡发展格局,我国的教育也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到西北边远的区域性非平衡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  相似文献   

11.
受沿海地区土地供应紧缺、劳动力价格上涨、缺水缺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台资企业正逐步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西部的纽带已日益受到台商的青睐.本文首先分析了台商投资中部地区的区域特征、产业偏好,接着以"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2008年的为依据,评估中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并进一步剖析该地区吸引台商投资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正全力“构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泉州市也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加快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步伐。总体来说,运行状况良好,但是也存在制造业产业结构偏轻和产业层次偏低、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分工机制尚未形成和产业集群关联效应弱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加强闽台两岸产业对接及区域合作,构建先进制造业金融支持体系,不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的有序整合与空间集聚,推进科技兴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几方面入手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3.
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大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规划,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此,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精神,针对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基础平台;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大学生创业环境体系;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创业自身准备;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大学生创业"双赢"模式;最终实现大...  相似文献   

14.
自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来,沿海经济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存在着经济建议与生态环境的博弈问题。通过对辽宁沿海生态环境的分析,力求发现在沿海经济开发中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讨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滞后。西部地区要想在大开发中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大力促进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的中间地域分布着若干城郊型行政区,这些行政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在西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发展区域经济,其中钦州市钦北区就可以依托其区位、城市辐射、交通枢纽等优势,打造现代文明的新型城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的中间地域分布着若干城郊型行政区,这些行政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在西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发展区域经济,其中钦州市钦北区就可以依托其区位、城市辐射、交通枢纽等优势,打造现代文明的新型城区。  相似文献   

18.
加快粤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种类型,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而且具有总揽农村经济全局的战略地位,是国家政权得以稳固的基石。粤西沿海欠发达地区总结了他们以往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区域经济布局与县情实际相结合;把发展战略的坚定性与发展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把政策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等的成功经验。他们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又制定了符合县情实际和现代化要求的关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和扶持沿海蓝色产业,重新塑造新的农业产业地位,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以及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经验对于其他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居住地和经济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区域,具有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产权及管理权结构的复杂性及经济发展的外向性等特征。奉贤区海岸带经济发展存在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开发不足、发展方式粗放、环境压力大、管理体制不全等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实地调查 ,考察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化建设对农村中学后教育的需求 ,分析了农村教育结构提升与农村自学考试的关系。由于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教育资源仍然相对贫乏 ,要发展农村中学后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 ,为农村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同时也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必须先易后难 ,从自学考试入手。因此 ,加快自学考试在农村的发展 ,是提升农村教育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