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其诗作和人品非常追求自然。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前后期的诗作,对其人生转折方式进行了阐述。陶渊明早年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以用世的态度在进取中求索,是一个有功业追求的“儒士”;后期追求自由退出官场,隐居田园,成了一个淡泊名利、自耕自足的隐者。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写出了不朽的华章,成为文学史上的“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2.
在隐逸诗歌及隐逸文化史上,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出现,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他之前,诗人们写隐逸诗大多只是抒发一种情怀,很少有人身体力行。对于隐逸,就只能成为他们雅咏的对象和生活中的消遣。因而崇尚隐逸的人很多,真正实践者极少。而陶渊明则不同,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作诗。他笔下的田园隐逸诗歌,“有着渊明活的生命,有着渊明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其诗作和人品非常追求自然.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前后期的诗作,对其人生转折方式进行了阐述.陶渊明早年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以用世的态度在进取中求索,是一个有功业追求的"儒士";后期追求自由退出官场,隐居田园,成了一个淡泊名利、自耕自足的隐者.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写出了不朽的华章,成为文学史上的"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4.
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鼻祖,后世多赞颂其诗文精神的醇美真意。综观陶渊明的诗文及其入仕、出仕乃至归隐的过程,贯穿其中的都是这浓浓的“真意”。本文从《饮酒》(其五)的“真意”入手,从而阐发“真意”不仅是陶渊明诗文的灵魂,而且是他人生的圭臬这一见解。  相似文献   

5.
浅谈陶渊明山水田园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他历来被看作是"田园诗人"和"隐逸诗人"的代表.本文主要从陶渊明诗作的空灵高远的艺术境界.情韵极浓的冲淡之美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千秋 《初中生》2007,(12):14-17
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他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诗歌潮流,因此陶渊明也被世人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白居易曾赋诗赞曰:“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相似文献   

7.
归隐山水是我国汉晋之际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人生追求,然而能够实现隐逸生活的人却少之又少.仲长统有隐逸高蹈之心却始终放不下世事,他的隐逸理想也不得实现;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将众多知识分子所希冀的隐逸理想变成了现实.仲长统的《乐志文》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是作者详述个人隐逸理想的文章,然而两篇文章所描述的隐逸生活却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仲长统和陶渊明的性格和思想意志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晋、宋易代时期的伟大诗人,其诗作在我国抒情诗艺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抒情诗,除一部分政治抒情诗外,大部分属于歌颂田园生活的。此类诗以情见长,气韵取胜,更是以纯真、冲淡自然之美,使读者在接触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面的同时,把读者引入到淡远幽美的田园隐逸世界。对于陶渊明田园诗境的形成及其原因,可谓各见仁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生活是其矢志不移的精神追求,《归园田居》是解读陶渊明思想的总纲。自立自爱,坚守风霜般高洁的节操;自尊自强,不做笼中鸟,不做池中鱼。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人栖息的圣殿。  相似文献   

10.
海子虽非严格意义上的乡村田园诗人 ,但他与陶渊明相似 ,具有一种隐逸情怀。代表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海子诗歌隐逸情怀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体现了海子心灵的多重“撕裂”。  相似文献   

11.
隐逸诗是一种特殊的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回归自然的独得之乐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陶弘景、孟浩然、王维和陶渊明均是隐逸诗作家中的典型代表,陶渊明堪称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最近两年来陶渊明的诗歌更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就考查了陶渊明《移居》(其二)诗的鉴赏与练习。  相似文献   

13.
从隐逸文化解读陶渊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超乎世俗,希企隐逸,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居躬耕生活的经验和人生况味,是他借助想象希冀改变社会现实的不朽艺术杰作,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隐逸思想与其“仁”的思想同样浸润和影响着后世作家文人。本文从《论语》中所反映出的隐逸思想分析说明后世作家文人的隐逸情怀其源于此,以“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为例。  相似文献   

15.
金元之际的文学家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中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特点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作了总结。的确,陶渊明写诗不在于浓艳粉黛精雕细刻地描绘万物本身,而在于通过其诗作将其坦荡磊落的心灵表现出来,以达到艺术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趣味无穷。 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陶渊明的诗往往是“田家语”,平淡质朴,善用比较接近生活的语言,明白如话,平平淡淡写出来,但他的这种平淡并非是对事物的原始记录抑或是照搬照用,而是诗人对这些田园中最平常的景物和日常的生活一经描写,便注…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是贵族世家的后裔,又是位“赫赫有名的大隐”,被奉为“隐逸诗人.”《陶渊明集》现存诗文一百四十二篇,有诗、辞赋、记传赞述、疏祭等体.其作品之所以为后人吟咏不休,根本就在于他的诗文有着永恒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陶渊明纵身涡旋中,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创作,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于作为一位伟大的山水田园隐逸诗人而泽被后人.同时,作为集儒道精神为一体的典范诗人,实则是魏晋时期的一大文化实绩,他以变通的智慧树立了一种典型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第二年后的作品,诗作内容简单,但却意蕴深刻,抓住诗眼,品读关键字,有利于学生走进诗心,品读诗情,对话诗人。  相似文献   

18.
诗化的农夫——身处田园而不沾俗泥陶渊明是个诗化的农夫,他的诗作,大部分从田园风光中、从田园耕作中“采撷”而来。在他之前,鄙视劳动,不事稼穑,几乎成了统治者和士大夫的普遍观念,有史以来,如此重视热爱劳动、热爱田园的诗人寥寥无几,几乎终生在田园劳作赋诗的也只此一个。《晋书》卷九十四之列传第六十四回对陶渊明的描述是:“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他自己对自己则这样描述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性本爱丘山”,“田园日梦想”,希望能“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拥有农夫一般对田园山丘的出…  相似文献   

19.
千秋 《初中生》2007,(35):14-17
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他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诗歌潮流,因此陶渊明也被世人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20.
李四会 《教师》2012,(9):126-126
钟嵘在《诗品》曾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一评论是中肯的,得到历代学者的认同。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山者,其诗及诗的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后来的王维、孟浩然乃至韦应物、柳宗元等大家都受其影响,至今人们谈到山水田园诗,陶渊明都是不可或缺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