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促成粮食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亲环境行为是有效推进我国粮食安全、耕地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采用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种粮农户的调研数据,依据Lewin行为理论,设定“环境—刺激—反应—行为”的发生机制,利用Logit-ISM模型分析农户粮食生产的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环保制度、生态效益认知、亲环境宣传力度、亲友关系、村庄治理水平等是影响农户粮食生产亲环境行为发生显著因素。基于研究结果,从宣传引导、人才培养、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强化粮食生产新环境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粮食直补为主体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补贴额度较小、粮食最低收购价偏低、补贴标准不统一、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且没有考虑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不足及其政府的积极性,同时,粮食补贴普惠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应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改变补贴方式、统一补贴发放标准、降低行政成本,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我国报刊上也经常出现“无粮不稳”的说法,可见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其实,远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即不断展开了与大自然的斗争,粮食问题一直伴随人类至今,只不过其实质和含义有所不同而巳。限于资料,本文拟分几部分对全球本世纪以来尤二次大战后的粮食形势作些探讨。 一、粮食生产与贸易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粮食生产变化不大或者说发展缓慢,人均占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采取征收救国公粮、 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及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新的征粮方式以及相关农业政策的有效实施,逐步解决了边区粮食危机.经过大生产运动以后,边区粮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定位于产业链的前段: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结构化分析与展示以及数据存储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本文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抓手,结合承德地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探索一条依托企业优势,适合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与承德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特点探讨高校大数据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除虫菊种植前景广阔除虫菊为多年生菊科天然杀虫植物,其花、茎、叶均含有大量除虫菊酯,广泛用于高效、低毒、无污染的菊酯类农药、蚊香、避蚊油、灭虱粉等,对人、畜、禽均无害。除虫菊有红花、白花两种,以白花为好。据专家预测,今后50年内,高效、低毒加菊酯类农药将领导农药市场主流。最近,我国农业部、卫生部、国内贸易部、工商局、环保局联合发出通知,严禁在粮食、蔬菜生产上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尽快推广使用高效、速效、低毒、无残留的菊酯类农药。因此,积极种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获得充足的营养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权利.中国政府决定每年“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作为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目的是唤起公众注意粮食问题,鼓励我国人民发展粮食生产,上下支援农业生产,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要.“有人必有土,有土必有财,有财必有用”,这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对宝贵土地的认识.耕地是土地的精华,它提供人类生活80%以上的热量和25%以上的蛋白质,人类88%的食物来自耕地.在农业生产中,耕地不仅是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资源的活动基地,而且直接参与产品的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九五”至2010年重大的战略,要求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亿kg,耕地面积不少于13.95亿亩,这就要求长城内外大抓粮食生产,大江南北共管耕地资源.粮食与耕地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们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到本世纪末能否实现小康,也将深刻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港口企业经营的粮食专用车调度问题,在传统的车辆调度问题上新增双时间窗约束,以粮食专用车周转率最大和港口企业经营粮食专用车的收入最大为目标建立双目标规划模型,并用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论如下:在运量与运距相矛盾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距离近、运量小的客户进行服务。此研究能够为粮食专用车调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清代河南省粮食种植中夏粮和秋粮分开考量,传统农业区河南省以口粮为主的粮食生产在长时期内保持着优势地位,农民家庭根据生存理性合理地安排着种植结构。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清末,随着市场价格走高、交通运输改观、农业技术革新等因素的刺激,油料作物、烟叶、棉花等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开始挤压口粮主食作物的种植,出现了真正的与粮争地。这同样是农家经济行为选择中的理性表现,也是中国工业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湖南辛亥革命形势的成熟与粮食危机有一定关联。在辛亥革命的酝酿时期,湖南出现了以粮食匮乏和粮食价格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粮食危机。面对缺粮的挑战,湖南地方官府消极被动,调控失当,未能发挥粮食流通、储备在缓解粮食危机上所起的作用,造成粮食危机频发,人心思变,民变叠出不穷。革命派有意地利用粮食危机造成社会动荡的形势;立宪派与官府在粮食危机处理上不断发生龃龉,最终分道扬镳。湖南爆发革命的时机成熟。  相似文献   

12.
索氏提取法是用化学方法直接测定脂肪含量的经典方法,此法是通过将粉碎、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使试样中的脂肪被溶剂抽提出来。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食品(坚果油料类、肉类、奶制品、休闲食品)中的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相关数据,不仅可以为油料生产提供参考数据,还可以为人们健康生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论唐代和籴     
和籴作为政府向民问征集粮食的一种措施,起源于汉代的常平仓制度。常平仓是政府调节粮价的一种方式,官府在谷贱时收进(籴),谷贵时卖出(粜)。汉以后的各朝都设有这种调节粮价,备荒赈恤的粮仓。到了北魏,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政府虽大量收购粮食,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常平,而是用来充当军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和籴。在唐朝,既有以常平仓形式存在的籴、粜制度;又有为解决军国之需而实行的征粮制度,二者之间是  相似文献   

14.
论农户行为模式转型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行为模式是粮食供给体系借以建立的基础。在农户多行为模式的框架下,可以很好地分析市场化及农产品、要素价格变动对农户行为转型和粮食供给机制变更的影响,描述以传统农业市场的弱势均衡和专业化农业市场的非对称调节机制为核心的抑制粮食产业发展的机制系统,以及可能形成的粮食产业退化。价格、补贴政策具有很大局限性,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主力农户群体+定价权的产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粮食生产中,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对农业环境产生大而分散的化肥面源污染、土壤结构变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北方的粮食生产中小麦占较大比重,为此,我们进行了小麦生产过程中土壤养分和相关施肥技术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认为,结合小麦产量目标制定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合理施用氮肥、磷肥、因地补施钾肥等合理施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农业面源化肥污染,促进"绿色革命",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创新人才是指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适应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和社会的进步,对于科学高度发达的社会的各种问题,能进行系统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描述,并能够采取科学的合理的创新的对策和运动。生物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它与当今社会的许多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口恶性膨胀、自然资源的大量破坏、粮食不足、能源短缺等都密切相关。所以生物学教学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把生物学知识和当前的社会生活、生活生产、社…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研究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播种面积的运行规律,对制定粮食生产发展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VAR模型常用于多个相关联的时间序预测,它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挖掘系统内部所隐含信息实现对时间序列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并能揭示关联时间序列之间的联系.运用VAR模型对我国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进行预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2.0850%和0.8928%.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伪通过暴力强制推行伪币,排挤法币,利用法币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合法通货地位,大量抢购根据地物资,造成根据地物价不断上涨。地处敌我斗争最前沿的苏中抗日根据地成为敌伪经济战的重点地区。苏中区党委、行署以货币斗争为重点,通过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贸易管制,在复杂险恶的斗争环境下,领导苏中抗日军民对敌伪展开经济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给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思路。研究表明:大力发展以林草业为主体的碳汇生产,可以为西部工业、城市和绿色经济发展夯实生态本底和积蓄发展势能;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为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切入点和工作抓手。目前,西部地区积极参与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但效率不高,且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林草业,大力推进生态移民,促进部分地区粮食生产有序、逐渐退出,拓展碳汇新领域,以夯实区域碳汇本底,提高碳汇效率;设立更多的"生态特区",实行特别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和财税政策以及政绩考核制度;利用碳汇与环境容量优势,承接东部重化工业转移,发展绿色经济,争取中央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和地方横向生态补偿,并加强碳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使用着大量的数据,由此对数据的管理是各个应用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管理趋向计算机化,建立数据库、完善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这些都是以数据建模作为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来实现的.讨论销售和餐饮服务数据建模的重要性,并给出其建模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