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员工作的效率性、针对性,深入剖析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高校图书馆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内在成因,针对该社会需求及工作的特点提出缓解馆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内在激励理论在解决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特点和实际,科学运用内在激励理论及其方法,对于当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并探寻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员在长期单调工作中容易感到疲惫,对工作失去情趣,逐渐形成职业倦怠,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等负面影响。应该怎样预防这些现象的发生,使馆员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提出了图书馆员自身应树立较高的职业道德,内部管理层应采取各方面的补救措施,提高图书馆员的精神面貌,走出职业倦怠的困扰。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倦怠已从个人问题延伸为群体与制度问题。研究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探讨职业倦怠的成因,特别是针对职业倦怠提出应对的策略意义重大。因此,正视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问题,不仅是提高图书馆员生存质量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的调查,对馆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减缓和消除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员从事以大学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服务工作,职业特点和职业行为方式使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入手,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员从事以大学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服务工作,职业特点和职业行为方式使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入手,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略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形成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危害,认为在高校图书馆改进管理制度的同时,图书馆员应主动调整心态,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是避免和治疗职业倦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倦怠是高校图书馆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会给图书馆员个体、家庭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有:职业社会地位低;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缺乏成就感和发展机会;较低的个人素质和人格特质。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的措施有:增强职业威望,提高社会地位;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客观认识自我,建立合理预期;图书馆员要学会放松自己。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瓶颈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中存在着诸如"围城现象"、"职业高原现象"、"职业倦怠现象"等诸多问题,而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和个人解决职业生涯问题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发展的瓶颈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可以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和馆员的和谐发展,有助于高校图书馆组织目标和馆员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是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不予以重视,它将对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乃至整个社会造成危害.现以民族地区高校“80后”英语教师为例,对其所面临的职业倦怠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提高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南京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当今压力型社会的一个主要话题。通过对南京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这一知识型员工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现象,其中,个人成就感降低问题最为严重,情绪衰竭问题也较严重,去人格化尚不严重,但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并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探讨工作满意度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自编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对265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对351名聋校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状况的测查.结果表明:聋校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不严重;聋校教师职业倦怠随着整体感觉压力的增大越加严重;是否担任其他职务、每周不同课时数、不同省市、不同教龄、不同职称和不同学历的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是否结婚和是否班主任的聋校教师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量表对1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78名辅导员进行调查,以揭示该类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被测辅导员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职业倦怠检出率分别为16.67%、6.41%、47.44%。三个维度在婚姻和学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在低成就感上的均值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维度上男、女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转岗态度与职业倦怠程度呈正相关。文章还探讨了职业倦怠的致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特点:新手与熟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不足五年的新手教师与从业五年以上的熟手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特点进行了测查和比较,结果显示:(1)总体而言,两类教师均未表现出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但从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来看,熟手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耗竭;(2)两类教师职业承诺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新手教师职业承诺总体水平偏低,而熟手教师则具有非常高的规范承诺,但两类教师的继续承诺水平均偏低;(3)随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增高,其职业承诺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其情绪耗竭程度随教龄增长亦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福建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采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349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太严重,不同类型的教师在缺乏成就感上有显著差异,新手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均显著高于专家型教师,缺乏成就感教师的职称、所教学科、学科类别的主效应均显著,去个性化的所教学科主效应显著,情绪耗竭的性别与教龄、性别与职称的交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在探索性因素分析(n=321)的基础上,提取出“情绪疲劳、认知衰竭、人际疏远和价值衰竭”四个因素;进一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n=316)结果表明,上述四个维度构成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模型稳定且可靠,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随机抽取福州市公立幼儿园84名教师为被试,结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表与访谈法进行研究,调查发现:(1)职称三级、二级教师在情感耗竭维度显著高于小中高教师,职称三级、二级教师在职业怠慢维度上显著高于职称一级、高级和小中高教师。(2)从幼儿园类型来看,丙级幼儿园的教师在职业怠慢维度上显著高于甲级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和省示范幼儿园。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讨论改善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ed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in-service teachers’ emotional,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urkey. To this end, the Teacher Emotion Inventory (TEI),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nd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were administered to 564 in-service teachers in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According to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TEI was successfully confirmed within the current study. In addition, joy and love dimensions exhibite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job satisfaction. The love and fear dimension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job satisfaction with a medium effect. Love, sadness, and fear dimension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eachers’ burnout with a medium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