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冬烘刚 《历史档案》2018,(3):122-126
八旗及各部院衙门轮班值日,是清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每年正月“开印”之后,各衙门按照钦定的次序,每天“一旗一部”轮流当值,还有“带领引见”“站班”等差事。这一制度始于雍正四年(1726年),乾、嘉、道、咸等朝均奉为“定制”。对此,清代制度史论著中有零星提及,但鲜有专文考察,仅宗俊贞在1914年撰有《辛丑以来各衙门值日考》一文。①本文即以此文为蓝本,对清末10年部院衙门值日制度之演变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2.
清代地方衙门立卷有定稿存卷制度、粘连用印制度、文件归档、案卷移交制度 ,多以一事一案立卷 ,造册交代。卷内文件按时序排列 ,发文稿以文件形成时间为准 ,收文以文件到达日期为准 ,先立案 ,案内各文依当时文书办理程序自然积累。案卷通常是按各衙门房科职掌分类 ,案卷封面文字格式大体统一。立卷方法经济适用、简便易行、行之有效。这些方法沿用 ,直至民国初年 ,其中的原则至今仍然适用。清代文书立卷为清代档案的积累奠定了基础 ,也为当今纸质文件的立卷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三陵总理事务衙门,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其职能是总管永陵、福陵、昭陵关外三陵事务,负责关外三陵的修缮与保护,与清代的吏、户、礼等六部并列。官员级别很高,而且只能是满族八旗人担任其中的重要职务,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清迁都北京,盛京作为陪都,清代帝王东巡祭祖之时,相关的一切事宜都是由三陵衙门负责安排。当年清代皇帝乾隆等相继东巡祭祖,也都是"三陵衙门"负责接待。  相似文献   

4.
河南大学教授段自成和李景文主编的《清代河南巡抚衙门档案》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河南大学图书馆所藏"河南巡抚衙门档案"全文标点、题名,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项目的重要成果。"河南巡抚衙门档案"包括乾隆年间的河工档案以及咸丰至同治年间的军务政务档案,档案文种有奏折(稿)、上谕、札件、咨文、禀帖等,共9函17册,约100万字。乾隆年间的河工档案内容主要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至四十九年黄河河南  相似文献   

5.
一 清代广东衙门档案的由来 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出版了《清代广东省档案指南》,英法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所掠广州各衙门档案的详情始为世人所知①.历史学家魏斐德(Jr.F.E.Wakeman)在序言中提到,自己于60年代中期撰写博士论文时,在英国公共档案馆(Public Record Office,简称PR...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清代河南巡抚衙门公文档案的类型、版本以及档案中的浮签、眉批和公文投递方式。这些档案不仅对研究清代的河工和捻军起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研究清代巡抚衙门的文书制度和行政运行机制也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清代河南巡抚衙门公文档案的类型、版本以及档案中的浮签、眉批和公文投递方式.这些档案不仅对研究清代的河工和捻军起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研究清代巡抚衙门的文书制度和行政运行机制也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四川档案》2009,(5):40-57
四川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档案不仅馆藏量丰富,而且内容丰富独特,作用无可替代,因为现存的清代中央政权档案卷帙浩繁、数量庞大,而地方政权——州县衙门档案数量则极为稀少。四川省清代州县衙门档案中不仅有现存数量居全国现存清代县级衙门档案之首的巴县衙门档案,  相似文献   

9.
四川各级档案馆保留的大量清代地方县级衙门档案,以存载清代历史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著称,是我国现存清代地方历史档案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清代四川巴县衙门档案和南部县衙门档案。巴县档案计11.3万余卷,保留了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资料,记载了清七朝175年的历史。南部县档案,计1.8万余卷,约10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档案馆藏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简称《三姓档》),是三姓副都统衙门同吉林将军衙门等来往公文的抄存稿,内容涉及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其中有关吉林官庄的记载尤为系统翔实,是研究清代东北农业经济的珍贵史料。清代东北地区,特别是吉、黑两地,曾被清廷视为“龙兴重地”,长期实行封禁,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吉林官庄的设立,是清代东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清政府为治理东北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措施。本文主要依据《三姓档》及有关文献,着重对清代吉林官庄的设立及其生产发展状况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中央各官署办文,多由其内部各司处等承办撰拟,部院官员具名画押。各衙门因习惯不同,所撰拟文稿或称堂稿,或称说堂稿、呈(堂)稿等(1)。雍正朝议定:"各衙门卷案,俱应呈堂用印收贮。遇有查阅,满汉司官亲身验看。"(2)故各司处所撰拟文稿及最终行文的正式文件副本俱应呈堂收贮,以备查照。内务府呈稿即内务府所属各司、处、院撰拟,报堂签署,归档存案的文稿。虽  相似文献   

12.
清代公文书写材料种类繁多 ,有木片、绢和纸等。1645年 ,顺治帝下令“各衙门奏事俱善本章不许复用木签” ,至此木片不再作为书写材料 ,纸张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加强。清代官府的公文根据文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纸张 ,主要有黄纸、红纸、白纸和金花纸。  相似文献   

13.
谢蓉 《编辑之友》2010,(7):102-104
清王朝建立后,图书事业遂得到制度保障. 一大清纲举目张,以刻书为第一鹄的 清代的官刻重点在中枢.建政之初,清廷内府的刻书中沿袭了明代的制度、由太监衙门司礼监承办.自康熙十二年(1673)起,武英殿设修书处,由翰林院词臣总领其事,武英殿承刻清廷内府各种图书,从此"内府本"便改称"武英殿本"或"殿本"了.此一措置,由文化内行取代了外行,大大提升了刻书质量,是中国图书管理史上极为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王晓春 《历史档案》2007,(1):131-132,135
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保藏有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17882卷,是清代南部县衙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是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外交等在地方的缩影.档案时间跨度为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没有断代,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而且,档案涉及的地区广泛,辐射川北,全川,西南以至内地许多地方.南部县衙门档案按形成时的原始形态分类保存,吏、户、礼、兵、刑、工、盐七房档案完整,档案形成的固有联系得到尊重,极具原始性、系统性.其内容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正宦官制度是清代宫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清代近三百年历史,较为完备的宦官制度对于整饬清宫纲纪,加强巩固清廷统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顺治帝亲政后,仿依明制,设立宦官机构十三衙门。虽然立下铁碑,严禁太监干政,但对个别太监仍较放纵,并由此加剧了满洲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6.
论兴安城总管衙门的兴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安城总管衙门,是清政府管束散处兴安岭地区五路雅发罕鄂伦春人的机构,设于光绪八年(1882),光绪二十年(1894)裁撤。本文主要根据清代档案资料,对兴安城总管衙门的兴废试作略述,就教于学长。  相似文献   

17.
清代典史的研究,是清代县级政府衙门研究中的一个重点。现有论在论及清代典史时,多从其职责、数量、品级等方面着力。而本则依据“地方献宝库”——《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具体探究清代前期典史衙门内部的衙役设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驿站与站人     
康熙二十四年七月十四日(8月13日),从茂兴至爱辉建立19个驿站。康熙皇帝谕曰:“此乃创立驿站之始,关系紧要。”这就是为雅克萨反击战所设置的早期驿站。驿站,即“清代的邮政制度”。各省内地设的叫“驿”,专为军报而设的叫“站”。清政府的驿站隶属兵部垂直领导,由黑龙江将军衙门管辖。黑龙江把19个驿站分为上、下站进行管辖。从茂兴至宁年9个站归驻齐齐哈尔的南路(下站)站官管理;从拉哈岗至爱辉10个站归驻墨尔根的北路(上站)站官管理。上、下站各设总站官一员,为六品官员,上属黑龙江将军衙门,下统属各驿站。每驿站设有领催官一员,俗称千爷,…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学人在清代法制史的领域中,对州县司法审判程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这些司法程序中所涉及的具体档案资料,如状纸格式、戳记、状式条例、差票、堂审记录、保状、具结状等方面的个案研究则仍显不足。故本文拟对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以下简称《南部档案》)中的一则"差票"加以考释,以期有助于深刻认识清代地方法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在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中,有许多关于举办迎春大典的文字记载。每当春季来临之际,官府均要正式行文,明确举行迎春大典仪式的相关事宜。以下两件涉及迎春大典的档案,分别是该县光绪12年(1886年)的春牌和光绪14年(1888年)的签。春牌与签拉开迎春大幕"牌"是清代地方官府向下行文的文书。光绪12年的春牌,是南部县衙发给该县具体承办迎春大典的司仪人员,即阴阳学官(掌管阴阳学事务的衙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