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四、捺画的写法捺画古代称"磔",系以形命名。捺画在隶书中同波画一样,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笔画。捺画的写法与波画的写法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是行笔方向发生了变化。1.书写步骤如图14-1所示,捺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左上方逆入,入笔要轻。(2)转锋向右下方行笔。(3)一顿之后拖、转、提,写出捺脚。顿,即顿笔,笔锋行至捺脚处重重按笔,使捺脚写得厚重。  相似文献   

2.
正2.竖书写时竖应挺拔、有力,切忌有肉无骨或僵直。标准竖写法要领:①左上藏锋起笔;②右下轻顿;③左下轻回;④中锋下行至竖底;⑤底部略向左膨出("膨出"是指运笔中,笔锋偏离中轴线至笔画边沿的距离。本书中所有点画"膨出"皆如所述);⑥右下轻行;⑦右上回锋。欧体的竖,起笔藏锋的笔画较少,多数为切笔入纸,右下略顿(即从图中的要领②开始)。  相似文献   

3.
正3.点法:逆入回收,饱满有力《颜勤礼碑》中点的写法比较多样,如果按收笔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收笔回锋点和收笔出锋点两类。(1)收笔时出锋一般写法是藏锋起笔,自右下向左上逆笔蓄势,再向下按笔略顿,然后向左略顿或回锋收笔。收笔回锋(有时只需有回锋意识,未必有回锋动作)的点,笔锋藏在点中,含蓄凝练。(2)收笔时回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向右上出锋。书写技法是:藏锋起笔,略顿,向右下行笔,并回带蓄势,再向  相似文献   

4.
正第七讲撇法撇画,是汉字书写中有一定难度的笔画。撇画行笔方向自右上而左下,由于左上入笔的限制,容易出现偏锋。无论是露锋还是藏锋,撇画书写时入笔后须调锋行笔,这是技法上的一个关键。露锋书写时,自撇画左上角入笔右行,在撇画顶端形成一个平头,然后令笔锋向着右上方向,中锋左下行笔;藏锋书写时,令笔锋内含,向右上方向逆起,翻毫后向左下徐徐  相似文献   

5.
正七、捺法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提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  相似文献   

6.
三、笔法小篆的用笔,一般是首尾藏锋,中锋运笔。篆书的用笔虽然没有隶书、楷书那样复杂,但在每一笔之中同样存在着起笔、行笔、收笔这样三个过程。而且必须认真严格地对待,使之笔笔中锋,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起笔:起笔必须逆锋也就是藏锋,不能尖锋  相似文献   

7.
正2.竖法:万毫齐力,浑厚刚健(1)竖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的竖画有多种形态,作为主笔的竖画往往粗壮挺拔,就像人的双腿一样坚实有力,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整个身躯。因此,这种具有支撑全字作用的竖画,在书写时要表现出力量感、稳定感,需铺开笔锋,全力以赴。书写过程:起笔多藏锋,欲下先上,逆向取势,入笔果断;向右下方稍作顿挫,保持中锋,  相似文献   

8.
运笔     
写毛笔字,要解决好笔法和结体两个问题。笔法,一般包括执笔、运笔和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执笔法前面已讲过,这里讲运笔法。书写行笔字的基本笔画,大都要经过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统称为运笔。起笔又称落笔,它是笔锋开始下落到纸上时的  相似文献   

9.
正姿:先露锋入纸,后快速移笔向上,再重顿笔向下部出锋完成点画,重笔藏锋后渐轻行笔挑出;接着写短撇,露锋转而以藏锋下笔,然后轻行笔弯弧度撇出,与提叠加收笔。在短撇的中部轻下笔,写短横,再转折后重下笔轻收笔,写另一个短撇。最后,写出短横反捺,完成字的上部结构。后重行笔写短撇折,收笔处稍回笔,或作空中回锋。  相似文献   

10.
横、竖、撇、捺、点、钩、折、提八种形态是汉字最基本的构成笔画,其中"捺"是基本笔画中比较难掌握的笔画。在书法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通过理性的归纳与对比分析了解"捺"的特征,把握不同"捺画"的角度、趋势和行笔方法;学习"三种不同的捺画"的写法与运用,尝试运用"集字创作法"完成作品。以此,提高学生读帖时归类思考、对比分析以及集字创作的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笔画明显为露锋者,如"引"字第一笔的入笔以及右边竖画的入笔皆锋芒外露,"座"字"广"部的横、撇起笔处皆为露锋。笔画为藏锋者,如"寺"字长横的起笔,"畔"字"田"旁第二笔横折的起笔。另有很多笔画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其原本的状态是藏锋还是露锋。比如"莫"字长横的起笔,"露"字第一笔短横的起笔,拓片上没有呈现出锋芒,而书丹时有可能是藏锋,也有可能是露锋。随  相似文献   

12.
正改进用笔方法提高线条质量姜胜仁书友的隶书,线条圆劲,笔画厚重。结体方正,气格宏大。章法紧密丰茂,雄伟壮阔。此作如能改善用笔,还能向上拔节。一、线条要有粗细、轻重的变化,克服单一化。二、波画、捺画要完备。波画和捺画,是隶书标志性的笔画,要通过有效地提按,充分地表达出来。三、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不断地调整笔锋。行笔中需有顿挫、提按、快慢,克服直来直去刨床式的运行,从而把线条写得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13.
正起:露锋尖笔写横,逐渐加重至收笔处向左上挑起。然后,藏锋作竖,收笔处轻提向左挪动再藏锋作横,渐提笔至横末端,提笔连带作横撇。折回锋,先重后轻横向行笔,至后段加重右斜上行笔,后收笔微挑起回锋。这个平捺的写法不同于一  相似文献   

14.
1.转就是在书写过程中不断旋转粉笔 ,使粉笔这种消耗性的笔头始终保持圆锥状 ,能够较均匀地接触黑板 ,这样书写出的线条清丽而不臃肿 ,同时也使字呈现出粗细变化之美。2.切切是起笔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沿着与笔画运行方向约成45°角的方向落笔 ,触板轻而快 ,使笔形方折 ,如刀切之状 ,多用于横、竖、撇画的起笔。3.顺即落笔方向与行笔方向一致 ,起笔处笔形尖细 ,落笔很轻 ,行笔时力量渐渐加大 ,相当于毛笔的顺锋起笔。如点、捺、左尖横的起笔都是如此。4.逆起笔法之一 ,就是将粉笔从行笔相反方向凌空迅速落下 ,使笔行圆润 ,长横、平捺可…  相似文献   

15.
(四)侧锋侧锋,是指书写时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侧锋运用得当,可丰富线条变化,取得妍丽的姿态。侧峰不是偏锋。侧峰在书写时笔锋虽处于笔画的一侧,但笔锋仍在画中;  相似文献   

16.
正4.捺捺,常以"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来诠释。在书写时,应注意头、颈、尾之间的微妙变化,切忌生硬、僵直、呆板。标准捺写法要领:(1)逆向藏锋;(2)轻转;(3)中锋右下均匀行笔至捺底;(4)保持上沿平滑,同时下沿逐渐收笔出锋。书写"捺"时,因用笔的轻、重、提、按、转折等方面的力度不同,会呈现出"千姿百态"之状。本小节,主要将捺分以下几类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三、波画的写法 隶书中将那些带波脚的长横称为波画,波画是非常优美和最能体现隶书特征的笔画. (一)书写步骤 如图8-1所示,波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 1.向左下方逆入,下笔要比写平画重一些,以求与波脚对称,入笔更加靠右,逆势更大. 2.转锋或折锋向右行笔.转锋或折锋时笔管稍微向右倾斜,渐行渐将笔管竖直,并把入笔处笔锋藏住.笔锋至中腹轻轻上提,使波画中腹变轻上拱.波画的顶端可方可圆,可介于方圆之间.  相似文献   

18.
第五讲:中实 完成一个笔画,需处理好入笔、行笔、收笔三个环节.入笔与收笔,要注意笔锋藏露,通过笔锋藏露形成笔画的不同形态,以塑造不同审美风格的书法作品.而行笔,是完成笔画主体部分的操作.不同的行笔动作,决定笔画的线形与线性.  相似文献   

19.
提也称挑,古称"策",有鞭策之意。写提画,就如鞭之策物(即"抽打"状),其用力在策本(起笔),得力在策末(收笔)。提画,用笔虽然简单,但在书写的时候,切不可一扫而过,虎头鼠尾。提画在不同的字中,长度和角度略有不同。一、提的写法书写提画,起笔顺锋向右下切入写点,点后略带侧势向右上行笔,边行边提笔,出锋收笔。起笔短促有力,力透纸背,提笔出锋,力贵迟涩。这样写出的提画,自然是笔短意长,势在飞动。如图一:  相似文献   

20.
正再靠帖再完善姜翠菊书友的隶书,行笔自然,线条温蕴,有良好的临帖基础。隶书的标志性笔画——波画和捺画,写得出色,如"西""风(风)""下"等字。结体活脱。正文排列字疏行密,大疏大密,特点鲜明。此作瑜瑕互见,以下几个方面尚需加强。一、下笔要准确。如"鸦(鸦)""家"字的点画,"水""古"字的竖画,入笔处露锋明显,应尽量避免。二、有的笔画质量待提高。如"小""水"二字的竖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