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前与学生交流,提高课程资源收集分析和整合能力;课中利用预设和生成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组织和协调能力;课后与家长社会合作,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合作能力,并通过同行合作、专家引领积极参与校本培训,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交流与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2.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决定课程的四个关键因素:知识、社会要求、社会条件和学生特点,都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步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整合应满足社会适应性与时效性要求。根据化妆品与形象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工作任务与用人企业的反馈信息,着力整合讲授类课程项目,调整、细化了考核标准与方式,从而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专项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吴耀宇  刘文 《考试周刊》2011,(87):147-149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将有效地改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资源和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当前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虚化等现象,以及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偏低、课堂上师生交流不足、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学生的信息素养低下等问题。对此,要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整合理念;还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训练教师信息技能;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存在课程繁复、主干课程不突出、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应更新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以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从培养目标、教学效果、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活动的开展、课程应变与调整能力等五个方面对课程整合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6.
王伟君 《文教资料》2010,(5):159-162
《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课程。根据学科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从创造性地使用与处理教材、充实学生的知识信息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策略实践.旨在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正确理解社会.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师课程整合能力培训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杨琼 《科教导刊》2019,(7):144-145
从海口市XX小学里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观察和教学实践来看,存在设备相对落后,教师的意识不强,教师的技术手段不强,学科间的整合很少,全课程的整合课程尚未出现,社会环境的支持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加强对机房的正常维护;加强宣传,同时教师评价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倾斜;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集体反思;加强家校联系,获取社会的支持等策略,期望这些策略能够给一线小学教师提供借鉴或教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求政治课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整合、设计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素养,有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具有反思能力;具有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具有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琼 《科教导刊》2019,(7):144-145
从海口市XX小学里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观察和教学实践来看,存在设备相对落后,教师的意识不强,教师的技术手段不强,学科间的整合很少,全课程的整合课程尚未出现,社会环境的支持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加强对机房的正常维护;加强宣传,同时教师评价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倾斜;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集体反思;加强家校联系,获取社会的支持等策略,期望这些策略能够给一线小学教师提供借鉴或教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顺应国际生命教育课程化趋势、应对国内生命教育课程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的构建,需要以关注个体作为完整生命体的存在、追求生命的超越论本质、实现生命教育与生命自我实践的一体化的思想为指引,力求体现指向生命素养的课程目标,展现生命发展线索的课程内容,凸显生命自我实践的课程实施,促进学生生命素养发展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整体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这两种课程范式逐渐的由分离走向借鉴与融合,形成一种强调知识整体性、经验完整性、个人全面发展,强调灵性与多元融合,以谋求个人、自然以及社会整体和谐统一的一种整体课程。但整体课程能否超越现有学科课程体系扭转课程领域的面貌,实现培育"整体的人"的终极理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川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9):42-43
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教育民主化的实现.高职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师为开发主体,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其开发方法主要包括CBE课程开发和VOCSCUM课程开发两种.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媒介技术的变迁史,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课程随着技术发展经历口传课程阶段、经典课程阶段、教科书课程阶段、云课程阶段和智能课程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将引发课程的革命性结构变革,主要表现为:从“职业人”到“自由人”的课程价值,从既定知识到素养深化的课程目标,从固定统一到私人定制的课程内容,从静态单一到动态灵活的课程形态,个性化、混合性与体验性的课程实施,游离性、即时性与精准性的课程评价,从“课程知识的传授者”到“课程意义的建构者”的教师角色以及虚拟生活化且无边界的课程场域。在未来,随着人工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凸显个体意义在课程中的建构,文化适宜性在课程中的表达以及课程的创造性组织与再组织。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是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保证。在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将国考内容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既能保证师范生的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又能保证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每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教师资格国考对高职教师教育专业产生的影响,阐述了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与高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并以数学教育专业为例提出了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与高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照红 《科教导刊》2021,(3):102-104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经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的融合点,是进行"隐形"思政教育课程平台,结合企业战略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中探索思政元素与教学的融合,创新课程设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中国国情、社会责任感、个人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元素融入课程中,科学地考核企业战略课程,实现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经管类人才.  相似文献   

17.
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人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理念,从身心、智力、审美和情感意识、个人责任和精神价值等多方面整合人类个体知识。约翰.米勒提出"平衡、包容与联结"为全人教育课程遵循的三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全人教育理念的途径。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都是培养全面和谐大学生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模式,以整合的理念整体思考高校课程体系,融课程规划、目标、内容、评价和管理为一体。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课外学术活动或业余活动为主要实践阵地和实施途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其理念和思想,在教师教学方法中融渗全人教育理念和思想。此外,建立专门机构进行课程的规划、审核与实施,建立评价体系是落实全人课程和保障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学美术新课程体系无论是从功能、结构,还是内容、形式上看,较之原来的课程标准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的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其教学方式重在体验性,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能力,外化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内化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贯彻体验性学习,必须做到三个把握:主客体的交融性、学习主体的实践性、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知识与人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使课程综合化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综合化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国际化、市场化对职业学校提出的要求,更是培养人终生学习能力,打破"二元"制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需要。课程综合化要明确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进行职业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理顺课程综合化同专业设置的关系,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儒家私学课程呈现出促进个人自发性和判断力发展的自觉特征。这一自觉特征不仅表现在儒家私学以行合知的课程形态中,而且体现在内克外推、共通于乐的课程心理结构中。对儒家私学课程中自觉思想的开掘,不仅有助于揭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而且有助于洞见致使这一根基松动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